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隨珠和璧,明月清風”的“博雅”宅里,一段塵封的的歷史徐徐展開。《穆斯林的葬禮》,以玉與月這兩件世間最圣潔之物作為故事鋪展的兩條主線,凄婉而深情地訴說著奇珍齋中三代穆斯林的坎坷人生。透過歷史的櫥窗,我們看到了無奈的生活,追求的不懈,頑強的抗爭,輪回的人生,而“葬禮”的圣潔,無聲昭示著生命的崇高。穆斯林,這個帶著神圣宗教的民族,聰慧勤勞的民族,虔誠地守著心中的真主,護著靈魂的凈土,在“漢文化”中秉持自主的思想,捍衛純潔的信仰,譜寫著一曲與命運不屈抗爭的生命贊歌。掩卷沉思,真切的命運,悲劇的人生在腦海中翻騰起伏,平凡的人生引起了不同宗教、不同民族讀者對生命共同的敬仰!在這段玉的歷史,命運的長河中,我看到了人生的矛盾之美。
一、對命運的虔誠與抗拒
穆斯林對命運有著天然的崇拜,“人世的福分深淺,是為主的祥助的”,可韓子奇卻大膽勇敢地對“既定的命運”喊“不!”,偏要爭個高低,忍辱負重,潛心經營,幾經迂回,終于徹底擊潰怨家蒲綬昌,一舉摘得“玉王”的桂冠,宣告著抗爭的成功。包括他不甘隱姓埋名,執意在心血作品“鄭和下西洋”上,留下琢玉人的姓名,也彰顯了平凡個體人性的光輝。而社會時局的動蕩,卻使這位叱咤風云的玉王毫無選擇地帶著用一生的心血珍藏的寶玉,流落他鄉十余載,最后卻仍走不出噩運的陰霾,經歷了一場慘重的劫難!臨終,他感嘆、痛悔自己“被虛幻的凡世蒙蔽了雙眼,在珠寶鉆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癡迷的一生”,似乎是屈服于命運,接受命運的愚弄,但我們應看到,個人的命運并非個體可以左右,因為個體生存的環境決定了,個體不得不屈從于社會命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然而,這并不能否定個體在抗爭中體現的崇高的人格力量。在梁君璧(韓太太)這個人物上,我們同樣也能看到這樣的矛盾。她從小就堅強支撐著家庭,在戰爭年代,又忍受與丈夫離別之苦,含辛哺育孩子成長,似乎始終懷著對命運虔誠又抱怨的心,卻又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著一日五拜,訴說著對真主的絕對虔誠。這樣一個軟弱而剛強的女人,固執地將命運的不公歸昝于丈夫的不忠、妹妹的不敬,在命運的抗爭中,牢牢占據著“一家之主”的位置,將丈夫納入她所規定的自認為幸福的軌道,極盡心機親手為兒子締造原本屬于他自己的未來,這卻直接導致了多個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我們無法去指責這樣一個弱女子,她本就是一個愛恨交加的矛盾體,主宰別人的命運只不過是她賴以生存的擋箭牌,這樣的生命是值得同情的,也是可敬的。
二、追求的永恒與生命的有限
“事業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頭銜和稱號來滿足,你愛上了一種東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從中得到了樂趣,并且永遠也不舍得丟棄它,這就是事業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韓子奇教導女兒韓新月的這段話,沉淀著“玉王”對事業一生的追求。少年時,因為迷戀“博大雄渾的千年古都”,迷戀“珠玉璀璨的奇珍齋”,風塵仆仆的易卜拉欣(韓子奇)停下了朝圣路上跋涉的腳步,一心撲進了這條玉的長河,由平淡到衰敗,由衰落到雄起,由雄起回歸沒落,韓子奇在生命的盡頭,痛苦地明白了“玉壽千年,人生幾何?”的哲理,人只不過是“玉的奴隸”,“暫時的守護者”,最后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帶著一顆飽含追求的心,離開了人世。小主人公新月,這個“心高于天,命薄于紙”普通而平凡的生命,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感慨,剛登上人生的舞臺,就折斷了雙翅。燕京大學西語系,這樣的光環,在新月追求事業的路上曾是那么奪目,離夢想的距離僅是一步之遙啊,而對于只能在病床上維持心跳的生命來說卻又是多么刺眼!在與死神拼搏中,新月選擇了追求事業、追求愛情這兩個武器,頑強地綻放著生命的小花,雖然這朵小花是那樣微小,那樣柔弱,雖然生命難敵頑疾,那追求不息的信仰,卻一樣散發著如巴西木一樣永恒的生的力量!
三、文化生活的融合與沖突
北京的穆斯林長期生活在燕京古都,語言、文字、衣著已與漢人沒有差別,只是血液中仍對“漢化”有著本能的抗拒,繁瑣的婚禮、獨特的飲食、簡樸的葬禮,都將穆斯林民族嚴格地區分出來。但另一方面,當穆斯林在奮進中已全然忘卻民族差異時,卻不可避免地遭受“偏見的贊美”。燕京同學謝秋思在嘲笑羅秀竹的蹩腳英語時,開口就道“還不如人家少數民族來得個靈!”這摻雜進民族味道的“贊美”,立即在民族間畫了一道偏見的鴻溝,似乎所有的成功都要被打上特殊的“烙印”,個人努力的因素被最大程度上削減,因此,新月對“平等”有著最樸素的渴望。而對于梁君璧來說,信仰的差異卻成為她手中的利劍,帶著一生的煩惱,懷著一世的憂愁,不斷襲擾的親情與怨恨的糾葛終于在新月與漢族青年楚雁潮間的感情中爆發,借助信仰捍衛自己不可動搖的威嚴,“她造的這罪,退一萬步說,就是我能容,教規也不容啊!”,“這是從哪兒傳下來的賤根兒啊?”而她所維護的并將其視為比女兒生命更重要的尊嚴,卻因韓子奇的一句話“我…不是回回”而歸結于一個悲劇的玩笑。
結語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作品的意義也并不在于悲劇故事本身,而是帶給我們對人生、對生命、對追求沉痛的思索,繼而引發對人生新的領悟,產生唯美的意境。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如塵埃,是那樣微小,那樣脆弱,但每個生命似乎又都是一顆星星,我們都有權利選擇怎樣度過自己短暫的一生,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些許生命印記,證明我們曾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