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2》結束了,我只想寫寫樊勝美

《歡樂頌2》熱播的那段日子里,網上有這樣一句話:現在寫公眾號的,哪個沒在追這部劇。

真的!從一開播就有朋友叫我去看,并且希望我能夠寫幾篇文章出來,分析分析人物性格,以及當下的社會現狀。我一直都覺得看一集兩集,或者一個橋段和場景就寫篇文字出來是很容易被打臉的,因為你怎么知道這之后的劇情會怎么樣哇。

比如,應勤因為小蚯蚓不是處女就跟她分手的那一出,剛播沒幾個小時,各大公眾號就鋪天蓋地把這個人設劈頭蓋臉一通罵,就連演應勤的那位男演員的微博評論區都沒能幸免于難。現在好了吧,人家為了真愛,沒幾集就政治正確了。

所以,我就想等到大結局了再寫吧,可是前陣子的大結局過后,我還是不知道能寫些什么。觀點都被論述的差不多了,理智的、矯情的、賣廣告的。。。也都已經悉數登場。我試圖從這些文章中,抽絲剝繭,想要找幾個漏洞出來,卻發現每個作者的角度都不同,換一個立場,任何一篇文章都漏洞百出。

這部劇論影射現實,比不上早年的《蝸居》;論烏托邦式的正能量,不及《奮斗》;那要談愛情、婚姻、人生、理想,命題太大人物太多,無法從一而終。《歡樂頌》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有些用力過猛,編劇試圖把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強加在五個主角身上,生硬地用現代社會最不可能親近的一種關系 —— “鄰居”來串起她們的友情,多少都有點尷尬和跳戲。

或許也只有“人間百態”這四個字,可以來形容看完這部劇之后的五味雜陳了。但就算是這樣,它也始終披著戲劇的外衣,想要歌頌happy ending,以至于每一場drama,都給人“草草收場”的感覺。

還好演員們的演技都還算過硬,除了安迪和小包總偏愛時不時地瞪一瞪眼珠子,其他的角色,都在收官之時有了鮮活的生命。

但要說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還是樊勝美,因為她最苦逼。

很多人不愿意承認的一個心理陰暗面是,我沒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見不得別人比我過得好,即使是看劇,也希望主人公們的一生翻云覆雨,跌宕起伏,不然哪來的收視率。可是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結尾之時,還是草率地把每個人頭頂的烏云都一掃而空,節奏急促且牽強。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少有這樣急剎車般的happy ending。現實的生活里,一場接一場的腥風血雨不會戛然而止,大家坐下來,吃吃火鍋聊聊人生展望展望未來,然后全劇終。

現實生活中如果有安迪這樣的人,極度自護,頭腦精明,凡事講規則和邏輯,不通人情世故,不允許他人越入自己的雷池半步;她從一開始就不會有朋友,更不會和包奕凡這樣的男人搞在一起,即便是老譚,也不可能處處都護著她。

有處女情結的應勤會一直詬病邱瑩瑩,最好的結局是老死不相往來;關關和謝童的愛情會敵不過現實,乖乖女做太久,如果一直拿著微薄的工資,想要叛逆又談何容易;而樊勝美的一大家子根本也不可能對她善罷甘休。曲筱綃會繼續破產,父母離異,鬧得雞飛狗跳;趙醫生離她而去,她必須要獨自面對人生當中第一次巨大的災難。

我在看最后兩集的時候,幾次被王子文的演技打動,看著曲筱綃孤獨落寞的小身板兒淚目。我想編劇大概也懂人間煙火,知道一個人不可能活得這么順風順水。盡管她處心積慮對抗她同父異母的哥哥,別人在家過年她拖著箱子滿世界跑生意;可是不得不承認,一切看上去還是來的太容易。直到后來曲連杰欠下賭債,她交出所有的財產,懇求父母和好未果,哭喪著臉去找趙醫生,嘴里不再喊嗲趙,而是更像個成熟的人一般嘆一口氣,說了句“老趙,我什么都沒有了。” 我這才覺得,此刻才算是曲筱綃們所經歷的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人只有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對自己是真正重要的,人生的優先級是什么,是名牌包包包還是愛,是肉身的陪伴還是心靈的懂得,是思想的富足還是物質的充盈等等這一系列的選擇題才會迎刃而解。

然而,僅僅過了一集,她父母就因為趙啟平的一席話,決定不再離婚,曲筱綃穿著貂皮大衣在醫院的走廊里高喊“我怎么這么幸福啊”,笑得像一朵燦爛的太陽花。

看到這一幕,我拉快了進度條,并極其小氣地閃過一絲情緒,覺得,“憑什么!”

電視劇就是電視劇啊,所有的電閃雷鳴到最后都會雨過天晴,朝向好的結局。這算是哪門子“破產”,別墅還在,小車兒也在,包包和衣裳,一樣也沒少。比起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二代破產”,曲筱綃的“破產”簡直就像是過家家。

也大概只有樊勝美,是逃也逃不掉的宿命。她靠男人不行,靠自己也不行;她向現實低頭不行,為愛妥協也不行。總之她的人生,無論做出怎樣的掙扎,都寫著一個大大的“苦”字。所有人的煩惱只要睡一覺,吃一頓,心情就能稍微好起來,可是她不行,她命里有個巨大的黑洞,榨干她的精氣,吸光她的血。

王柏川或許是她心灰意冷的人生里燃起的希望,也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可偏偏卻是個說得多做得少的主。樊大姐不僅指望不上,還得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幫助他度過難關。她已經這樣慘淡,卻還是逼著自己“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以至于故事講到最后,她才終于懂,自己需要一個極大的依靠,但也比誰都需要讓自己首先強大起來,才能夠去奢求愛情。所以結局里她被撤訴,有了自己的存款,但同樣也放棄了王柏川。

《歡樂頌》如果還有第三部,樊勝美的人生鬧劇應該還會繼續。

這部劇會有人粉安迪,有人從頭到尾覺得曲筱綃又酷又仗義,有人喜歡關關,也有人到最后愛上小蚯蚓。唯獨樊勝美,很難讓人真心愛起來。如果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一個女生,恐怕光是她的原生家庭就足以令很多人想要遠離她和她身上抖也抖不掉的晦氣。她的爹媽偏心,哥嫂無情,她在每一個夜里的失聲痛哭都透著無助和絕望。但凡她的父母還在,她的家庭還在,她恐怕永遠也無法活得自由自在。而她無論如何也不能叫她父母去死。

樊勝美這個角色讓我相信,有的人一生下來,命就在那兒。

《歡樂頌》大受歡迎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完完全全符合中國的國情,盡管再被吐槽得多么拙劣又毫無邏輯,編劇也還是大膽地把諸多現實的問題都擺在了臺面上。要愛情還是要面包、先有房子還是先有家、愁城難解的婆媳問題、冠冕堂皇的夫妻關系、匪夷所思的處女情結、裝逼的野雞海歸、撩妹的年輕土豪、聽媽話的時代巨嬰,還有在兩性關系里,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小心思,都被揉進了這部劇的角角落落里。

試想一下如果樊勝美這樣的角色出現在美劇里會如何呢?

小美大概會有自己的人生,不管她變得怎么樣,都跟她的原生家庭無關。如果她父母哥嫂再百般糾纏,這個人設的臺詞也應該是:"go and fuck yourself."那么她和王柏川之間的核心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她不必緊緊相逼王柏川買房安家,說說情話也沒什么不好。他們可能是在一個秋日的午后,相遇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或咖啡廳里,或公園里,或酒吧里。彼此追憶當年,暗生情愫,開始一段只屬于他們倆的純粹感情。不管王柏川的公寓是在紐約的曼哈頓,還是在布魯克林的平民窟,樊勝美都會follow her heart。如果這個時候她發現王柏川其實是個嘴炮,沒本事還媽寶,她應該轉身就躺在了陳家康的床上。

可是這是中國電視劇,中國電視劇就得符合中國國情,百善就必須孝為先。人們會原諒她因為坎坷的身世而變得現實,出賣色相,成為一個“撈女”;也決不允許看到這個角色對著她自己的親生父母喊“你們去死好么”。同樣的,劇里所有的CP在戀愛過程中所遇到的“父母干涉”也都在情理之中。除了安迪是孤兒,樊勝美的父母無能,其他的主要角色們,但凡需要面臨巨大的抉擇或者生活有了大波折,父母都無一例外地從家鄉趕到了上海,不管是坐汽車、飛機、還是火車。

我的朋友跟我說,拋開反面的角色不說,這部劇里除了譚宗明像個男人,其余的恐怕都還沒斷奶。

王柏川買房的那一集,微博熱搜里都是“王柏川買房”,感覺他買房簡直要普天同慶。然而劇情的走向依然十分現實,他媽不同意加女生的名字,樊勝美因此跟他鬧翻,回到22樓暗自神傷。鏡頭對到在夜里輾轉反側的樊勝美,旁白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一夜樊勝美輾轉難眠,她不知道,自己是恨王柏川的背信棄義,還是憎恨那個處處希冀別人,軟弱無能的自己。

前前后后演了將近100集,樊勝美才終于看到了自身的弱小。多少姑娘和她一樣,在沒有認清自我前,就想要得到與自己并不匹配的愛情。經歷了滿目蒼夷和苦苦掙扎,才知道問題或許出在自己的身上,并且,有一些問題,與生俱來。

樊勝美這樣的角色鮮活、有料,但是觀眾看完這部劇,想要變成誰都好,都不會有人希望成為她,因為她太苦,沒有人會愿意與她互換人生。安迪有個智障的弟弟,還可能隨時變成一個神經病,但是她起碼聰明又有錢。曲筱綃所擁有的一切,是絕大多數平凡的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關關和小蚯蚓雖然普通,但安穩又快樂。唯獨樊勝美,就算有再多同情和解讀,到最后理智也會告訴我們:“啊,我絕不要變成她”。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個人。有一個戲劇人物比樊勝美還要慘,但她卻活出了曲筱綃的桀驁和安迪的清高。她就是《破產姐妹》里的Max。

Max的媽媽酗酒吸毒,早早就置她于不顧,她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只身一人離開家鄉來到紐約,獨自住在布魯克林的出租房里,每天不是漏水就是停電,偶爾還有老鼠作伴。但是她還是喜歡哈哈大笑,并心存善意,和小飯店里的人打成一片,看到落魄千金Caroline還是愿意擠出一點床位給她,并收留她一起生活。她已經那么煎熬了,卻還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這個優點,樊勝美其實也有。她總是對小蚯蚓和關關的事兒特別上心,嘴上不饒曲筱綃心里既羨慕又心疼她,看到安迪不開心,就會問“你需要我嗎?”

她和Max這個人物,都讓我相信,往往歷經劫數的人,更愿意成為救世主,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苦難有多苦。

但不同的是,沒有人想要樊勝美的人生,可是你看完Max,就會覺得如果落魄成她的樣子,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甚至覺得還不錯。

我記得有一集里,冬天要來了,Caroline的馬要被送到馬廄中飼養,一直以來都在當鏟屎官的Max在分別時對它說:我這一生有許多的不如意,我也確信未來只會越加艱難,可你卻如此之好。當一切不如意時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美好。感謝你給我帶來的一切。

這一段堪稱經典,也讓比樊勝美還苦逼的Max瞬間變得可愛又柔軟。

有時候,觀眾或許并不希望透過屏幕再去看一出又一出無比現實的鬧劇。這樣的情景在真實的人生里,一抓一大把。我們在內心深處,更加愿意看到的,或許是面對艱難人生之時,每個人所展現來的不同姿態,那些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面孔和那些傷筋動骨過后依然潮氣蓬勃的眼神,才構成了追劇的意義。

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個道理,或許可以教給樊勝美,因為顯然Max懂,她不是很懂。

“你必須培養些愛好,不是空洞遙遠的目標而是實在甚至庸俗的吃喝拉撒。你必須一覺醒來清楚今天干什么。去樓下最辣的粉店吃早飯,去給窗臺上的盆栽澆水,去追一集剛更新的新劇,去找個知心老友嘮嗑。你必須積攢這種微小的期待和快樂,才不會被遙不可及的夢和無法掌控的愛給拖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