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還是創(chuàng)業(yè),哪個更有利可圖?

選紅色還是綠色?好像都不錯

學了理財,準確地說接觸了“量化”這個詞之后,我開始明白——生活中的很多貌似模棱兩可,理不出頭緒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變成數(shù)字,非常清晰地擺在我面前的。

在數(shù)字面前,我可以摒棄所謂的“感覺”,用一種比較理性的思維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

比如說,究竟是工作,還是創(chuàng)業(yè)哪?很多人都在這兩個選擇之中猶豫不決,左思右想,遲遲不能下結論。猶豫的根源在于什么?我不太成熟的以為就兩點:

1.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風險有多大?

2.創(chuàng)業(yè)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利益?


成不成功,涉及市場調查,項目選擇,人脈關系,個人能力等等,綜合考量下來就是一個概率問題。沒有絕對的成功和失敗之說,能做的就是優(yōu)化方案,打好手里的牌,讓成功的概率大一些。

創(chuàng)業(yè)能帶來多大的利益?這些利益值不值得我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選擇創(chuàng)業(yè)?

如果僅僅考慮錢這個問題,那我們不用感性地想,可以用精確地通過數(shù)字對比出來。

在開始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

折現(xiàn):以后掙的錢折合到現(xiàn)在是多少。比如,你每年掙10w,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一年后你掙的10w,只相當于現(xiàn)在的10/1.1=9.09w,也就是說錢的購買力下降了。


進入正題:假設你要開一家全國連鎖的飯店,加盟費70萬,第一年的裝修費用是20萬,每年凈利潤是40萬,通貨膨脹是10%。我們以10年期為限。

第一種情況:假設你沒有一分錢,開飯店的90萬是借來的,分5年還清:20w,20w,20w,20w,10w,利息是每年20%。

開飯店掙的錢:

開飯店掙的錢

也就是說,借錢開飯店,10年掙的錢,折合到現(xiàn)在是134.78W。

為什么要這么計算哪?第一年的錢不用進行折現(xiàn),就是40W。第二年的錢因為有通貨膨脹的作用,會貶值,那購買力相當于第一年的多少?40/1.1=36.36W。第三年的40萬相當于第一年的多少?40/1.1*1.1=33.06,以此類推。
那欠款怎么算?第一年還20萬,不用進行折現(xiàn),但是要給利息。20*1.2=24W。第二年,要給兩年的利息,并折算,20*1.2*1.2/1.1=26.18W,以此類推。

工作掙得錢:

工作掙得錢

很顯然:創(chuàng)業(yè)(開飯店)是更有利可圖的。


第二種情況:我們假設你會拿手里的錢進行投資,投資收益率剛好是10%,和通貨膨脹持平。

開飯店掙的錢:

工作掙的錢:

工作掙的錢
工作掙的錢

創(chuàng)業(yè)再次勝出。


第三種情況:我們手里有100W。

開飯店掙的錢:

開飯店掙的錢

工作掙的錢:

工作掙的錢

再一次創(chuàng)業(yè)勝出。


第四種情況:我們手里有100W,并且進行投資,投資回報率是20%。

為了和前面的公式保持一致,我們假設第一年的投資是從收到年底的凈利開始的。

開飯店掙的錢:

開飯店掙的錢

上班掙的錢:

上班掙的錢:

創(chuàng)業(yè)又勝利了。


可以討論的情況太多了,比如通貨膨脹如果變成8%,或者工資每年上漲,又或者每年的投資收益率是15%,上面的公式也會相應的進行調整。

在這里我們要討論的其實歸根結底并不是工作與創(chuàng)業(yè)的問題,而是----

如何把生活中的問題,歸納成條件,用量化的方式解生活的應用題。

比如,要不要讀EMBA。你可以假設都EMBA的學費是30W,畢業(yè)后每年可以增加收入5W,通貨膨脹是10%,以20年為期限。

通過計算,你會發(fā)現(xiàn)EMBA在今后20年帶來的價值折合到現(xiàn)在值42.57W,明顯比學費高,合算。但是如果調整每年帶來的收入,比如每年3W,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合算了,利用財務專用計算機計算,你會發(fā)現(xiàn),一旦每年帶來的收入低于3.5W時,就沒必要攻讀EMBA了。


量化思維可以應用到生活得很多方面,一旦意識到生活中的事情是可以用量化的思維去思考的時候,很多解不開的思緒就能很清楚地弄明白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