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迪說:“因為有言語,你勝于野獸,若是語無倫次,野獸就勝于你。”
說話是打開交流大門的鑰匙,是走進別人心中的橋梁,所以會說話,說出適宜的話,真的很重要。
掌握一些說話的技巧,不但可以提高溝通效率,還有助于我們意愿的達成。
〈1〉馬上能用的說話法
小技巧,大作用。
你的說話方式是展示你思維的過程,可以通過事先排練的方式,讓自己的話語看起來生動化和有序化。
1 、先總后分
先總后分,這個簡直是匯報的寶典。平時工作匯報,由于領導需要先對情況有一個大概了解,所以需要你先做一個總體介紹,然后再進行細節補充。假如說你一開始就噼里啪啦的說一些細節,那么領導就有點懵。而且很多時候領導往往只關注結果,對細節要求比較少。
先總后分,可以讓你更好的領會到事情的本質,更好地抓住工作的要點。
當然如果事情的整體結果比較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一旦整理結果稍遜人意,就可以采取弱化整體結果、夸大細節收獲的方法。但最后要有適當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讓領導看到你做事的態度。
2、 直擊需求法
領導的時間一般安排比較緊,所以不喜歡長篇大論,匯報的時候最好減少鋪墊、直擊需求。
我有兩個需要直接匯報的領導。
A領導要經常匯報,B領導往往有大事的時候需要匯報。對A領導匯報,我需要針對事情的細節進行匯報和探討。
對B領導,第一次找他匯報的時候,我還向和A領導匯報一樣,噼里啪啦說了很多,最后他有點聽得不大明白,然后問了我一句:最后結果是怎么樣的?我當時臉上就有點下不來,我為自己的行為羞愧。我覺得我沒有抓住事情的要點。
由于A領導,需要細節把控,所以我需要對他匯報細節。但B領導,由于職位更高,他往往看重的是結果。
抓著重要的說,問對方節省時間,這絕對是一個善舉。做好了,當然自己也會得到很多。
3、使用“高級詞匯”
有時候,我們需要讓自己看起來非常專業。如果你說話和做事的方式,一看就是職業小白,那么大家對你的可信度就會降低。所以適當使用一些職業語,可以讓你看起來更加專業,從而更容易得到對方的信任。
首先,這些專業語,可以是你專業領域的專業術語。在與他人談業務的時候可以,適當使用,根據情況按需使用,可以提高你的職業化印象。
然后,是指一些禮貌用語,盡量降低你禮貌用語的口語化程度,盡量書面語一點,可以使對話更加正式。
〈2〉隨手可用的繪圖法
繪圖法,我們行業用的比較多。基本上每次和服務方談論問題的時候,都需要在圖紙,或者是當場自行畫圖的情況下才能討論清楚。特別是針對一些細節,必須通過畫圖展現。
但今天作者向我們展述的是邏輯圖。根據我們談話的目的,然后在目的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展開敘述和討論。
具體有以下步驟:
001 在紙的左邊羅列出問題關鍵詞,每個關鍵詞下面預留一些空間。一邊談話,一邊填充相關情況。
002 將對應的關鍵詞圈起來,在紙的右邊寫出對策。
003 綜合所有對策進行考慮,寫出最終的解決方案。
〈3〉像寫一樣去說的進階法
最近我經常用訊飛語音來寫文章,這個是借鑒了牛牛班長所使用的工具。然后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用語音說出來的話和打字出來的話,前者具有的邏輯性和專業性比較低。雖然我刻意控制,但是依然改變不了語音所具有的口語化。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們的口語和我們的書面語真的區別很大。縱然你腦子里面所想的事情和解決途徑都一樣,但是說出來和寫出來確實不一樣。
提高自己說話的水平,使自己的思維更加嚴謹,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努力。
1 、控制“水話”
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口頭語。或許你沒有發現自己有口頭語,但當你用語音輸入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很多無效詞匯。這個時候你就要進行刻意的剔除,從而完善自己的話語輸出。
2 、15秒主題法
上次我們有“電梯法則”,這次我們有“15秒住主題法”。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說話有條理、抓重點、少啰嗦。
所以,你的說話簡潔、直擊重點,絕對是一件大事,也值得你去刻意練習。
3、 翻譯練習
我們中國人的特點就是含蓄,而且這種特點我們也延伸到了其他語言的使用上。外國人反而更直接一點,所以做英文翻譯的時候,就可以刻意練習,學習和領會別人說話的方式。
其實當你習慣了坦率的時候。你會發現,坦率,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也是讓你感覺最舒服的表達上方式。
不需要鋪墊,直抒胸臆,是多么暢快。
讓你的說話有溫度,可以更好的達到你說話的效果。所以這些方法你值得擁有。
參考書目:《你說話的溫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日] 齋藤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