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屠格涅夫筆下的《初戀》
讀完屠格涅夫的《初戀》,我是有些悲傷的。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關于少年初戀的故事。十六歲的少年,愛上了鄰家搬來的二十一歲少女齊娜依達。女孩擁有公爵小姐的頭銜,卻會不羈地戲弄石榴裙下的追求者,仿佛是一個沒有教養的、放浪形骸的女人。盡管如此,他還是被她吸引住了。然而,這少女放蕩不羈的表面下,卻對他的父親情根深種。后來事情敗露,他的父母大吵一架,最后他們一家人搬離了那個地方,不久后父親中風去世,幾年后齊娜依達嫁了他人,難產而死。
大多數初戀故事都是美好快樂的,即使他們的結局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遺憾。而在《初戀》中,卻是一個悲劇故事,大概是因為,從頭到尾,這都是主人公一個人的初戀,即使齊娜依達對他也有種奇特的感情。但畢竟少了兩個人的情投意合、情意綿綿,還給他的家庭帶來了不愉快。
而作者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更加直接地表達了主人公內心那些深藏著的、隱秘的掙扎著的感情,也使人更切實地體會到他的快樂和痛苦。
書中寫出了一個男孩初戀的心路歷程。初時與齊娜依達交談,他想讓她知道與她打交道的不是一個男孩子,便盡量裝出一副很隨便的、嚴肅的神態來說話。 其實很多人不是這樣嗎,在喜歡的人面前,總要憑直覺去猜測對方喜歡什么樣的人,然后努力將這樣的自己表現出來,也不管對方受不受用。
《初戀》中寫主人公的心理是寫得很到位的,如“悲傷、歡樂,對未來的預感、愿望,以及對生活的恐懼。可我當時對這些一點不理解,我也無法對我心中的一切騷動安個名稱——或者就用一個名字——齊娜依達——來稱呼一切更為合適吧。”
這讓我不禁想到沈從文的《邊城》中寫到的男女“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恨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的生命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上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
大概世間男女的愛憎或濃烈或淡然,都是相似的。為了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或悲或喜,見寒作熱,忘了一切。
但是,《初戀》中的愛情是那么的不平等。
那些愛慕齊娜依達的男子們,包括主人公,都是以“伏倒的姿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即使被嘲弄也甘愿,雖然可以理解為對愛的追求,但又何至于“卑躬屈膝”?而齊娜依達既然從來瞧不起他們,心中又有一個“站在水池邊的英雄”,又何必糟踐了別的男子的愛?
同樣的,齊娜依達與主人公的父親之間的愛情,也是不平等的。在那個小木屋里,面對男子極不耐煩的動作,在他人面前一向高高在上的齊娜依達只是順從地、固執地危險,他用皮鞭抽她的胳膊,她震驚之下只是吻了吻那鞭痕。
這一幕讓我震驚了很久,心中又悲痛又感動。悲痛這樣的愛情不平等又發生了,感動的是一個曾經放蕩不羈的女子有如此執著的深情。其實主人公又何嘗不是呢,無論她做了什么,他總是愛他。
或許世間大多男女都在自以為是的愛情里掙扎,“見寒作熱,忘了一切”。不過這也未嘗是什么壞事,人生苦短,在還有力氣的時候,全心全意去愛、去經歷,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