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內容:
1.經濟學告訴我們,產品有價,不是因為制造產品有成本,而是因為市場對產品有需求。產品能賣出什么價,是由市場上供給對于需求的相對稀缺性來決定的。
2.課程有價,不是因為老路投入了成本,而是因為你有投資自己的需求,而課程恰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3.一句話記住供需理論: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在商業中給定價進行正確的歸因,我們可以學會:
第一,抓準真實需求;
第二,摸清競爭環境;
第三,壟斷更高利潤。
二、思考:有人說,你的價值,不取決于你付出了多少,而取決于市場對你的需求,取決于你的不可替代性。這個觀點,你同意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有必要了解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把抽象的價值具體化。
在我看來,世上所存在的一切皆有其價值。而價值是由必要的生產成本決定的。 而價值決定著廠家出售的價格,同時價格也受到使用價值的影響,在消費者認為這個價格與商品對他而言的使用價值相當或者超過時那么就會完成交換,如果低了則不能成交。使用價值又是由消費者決定的。
所以,我不贊同那個觀點:你的價值不取決于你付出了多少,而取決于市場對你的需求。
首先,你的價值是由你生產的成本決定的,你的生產成本就包括了你付出了多少。比如,老路的《商學課》它的價值由老路的生產成本決定的,這個成本包括他選擇的材料、錄制的音頻、甚至是他以前的工作經驗等。如果沒有他的這些生產成本做鋪墊,那么它的價值可能根本就無法定價:90元。因為老路成了京東前總裁,放棄工作去讀MBA,這些前期投入的生產成本,也對于課程有很大關系。所以,你的價值取最主要決于你付出了多少,而不是市場需求。
三、從老路的商學課談談供需理論的運用:
第一,抓準真實需求;
首先,老路看到了需要商學課需求的用戶,他們真實想要學習的是什么,從而確定課程內容。用用戶角度出發思考商業價值。
第二,摸清競爭環境;
在同樣提供商學課的環境中,要選擇哪個平臺比較好?有書共讀里沒有商學課,于是老路瞄準了這個APP,定位銷售途徑。
第三,壟斷更高利潤。
如何壟斷更高利潤?利用人的"惰性",沒有毅力。《暗時間》里提到,一時的興趣遍地都是,最難得的是"堅持"下去的勇氣和決心。大多數人都沒堅持學習的決心,即使是學習完100天,簽到一百天,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所以,越到后面,堅持的越少,而退款的就越少,于是這個課程的利潤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