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運,似乎和人的善惡關系不大,而更和人的智慧有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與其說是一種客觀規律,不如說是一種主觀信念。人世間善者厄運,惡者好運的例子多不勝數。然而,正由于是信仰,所以不需要客觀實證,而更需要堅守,以鼓勵自己和他人繼續行善制惡。
一個人的世俗的成功,是多方面原因的結果,天生能力,家境,社會地位,歷史的偶然性(或者說“運氣”),等等。把才氣說成運氣,是謙虛,把運氣看成才氣,是浮躁。
觀點是思想的結晶。思想則是一條流動的河,無限地變化著。由此,觀點也是無限變化的。一個真正善于思考的人,是從不捍衛自己的任何觀點的(除了非?;镜牡赖聹蕜t以外)。非但如此,他們還總是歡迎挑戰,在新的觀點中,在一個接一個的辯論中論證,調整甚至否定自己的觀點。
捍衛(幾乎)任何一種思想或觀念,都是頭腦僵化和封閉的表現。思想及觀念應該是“生來”被探討的(從而得到改進),而非被捍衛的。
因一個人對辯論(辯論,而非謾罵)的喜好而認為其好勝,那是思想僵化的人對善于思考的人的誤判。事實上,恰恰是好多害怕失敗的人,才不敢于辯論,以沉默死守自己的陳舊觀念。也往往是這樣的人,最害怕異端,最排斥新思想。
任何從“立場” – 種族,國家,個人利益,等等 – 出發的思考,都是“主觀”的思考,結論必然是主觀的。這樣的思考絕非理性。一個人是否具備理性,或者說是否具備客觀的思維方式,就是看一個人是否能在思考問題時站在自身 – 即個人立場 – 之外。
信仰以“人”為中心,是主觀的;理性(或者說“科學”)以“真實”為中心,是客觀的。懂得二者的不同,就不會在信仰中求真,不會在科學中求善?;煜叩娜耍瑒t陷入無休止的宗教科學之爭,且永無結果。
信仰只能成為我們從善的行為向導,而非求索真理的指南。個人的思考是否客觀真實,就在于其看問題的角度是否是在自己“立場”或“信仰”之外。由此,當一個人從自己的信仰立場出發看外界時,他/她已經和真實(真理)背道而此了;而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時,此人的信仰其實已經不堅定了。
一個堅守真實的人將注定孤獨,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把建立在虛幻 – 甚至虛假 – 之上的信仰或觀念當成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