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了,探親假對我來說,己經習以為常了,婚前,一年一次探親假,婚后,四年一次的探親假。這次申請好了探親假,正在辦公桌前整理東西,交接工作,同事過來說,他也想休假,我順口就說:“你也休探親假啊”,我沒有父母了……我愣在那里,嘴巴呈個O型,直到淚在眼眶里打轉,才回過神來,同事跟我是同齡人,突然心里好像被什么堵上了,悶得透不過氣來,我從來就沒有想過探親假跟父母親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以為退休之前,永遠是可以申請探親假的。我怎么沒想到,探親假還有用完的時候呢?我再次拿出那張探親假審批表,眼神虛晃著呆了很久,虛影中出現了年老的父母,越來越老,越來越老……每隔一周,有空閑的時候,總要想起給父母打個電話,母親性格開朗喜歡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我會把事情放到一邊,陪母親聊,直到她不想聊了,才說再見。父親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旁聽,偶爾插一兩句話,有時候要跟父親說話,父親就會問:“你們都好吧?”如果回答一切都好,基本上就不再有什么話說了,所以給父親打電話是按秒計的。其實,好多道理說起來似乎很明白,但做起來卻是脫節的,很少真正能學以致用。比如成語“唇亡齒寒”、“皮將不在,毛將焉附”,這些都不是很好的說明了事物間內部聯系的道理嗎?可真正在思考過類似的道理嗎?真是少之又少,就連探親假的意義都沒去思考過,只要習慣了,也就麻木了,什么都是理所當然的。我手里的假條,現在覺得是一種幸運,越發顯得珍貴,懷著虔誠的心雙手捧進了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