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元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南宋詩人戴復古還沒有出名的時候,流落到江西武寧(今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有個富翁欣賞他的才華,把女兒嫁給他。過了二、三年,戴復古忽然表示打算離開。妻子問他原因,回答是已經結過婚。妻子告訴了自己父親,富翁自然是暴跳如雷。還是妻子委婉地為他說情,又把自己的嫁妝送給丈夫作為盤纏,臨別之際,贈了他上述這首詞。戴復古離開后,這位妻子就投水自殺了。
陶宗儀慨嘆:“這是一個多么貞烈的女子!”現代讀者看了之后估計會掀桌大怒:“這是什么渣男!跟一個渣男過了一千多天日子,還為他自殺,妹子你是不是傻!”有的詩集,并不把這首詞的作者稱為“戴復古妻”,而寫成“宋武寧女”,言下之意,你們不是真正的夫妻,戴復古你這個負心人也不配有這樣的妻子。
可惜,歷史的容量不夠大,這位富于才情、命運哀婉的女子姓名已經不可考。但她的心思與感情,在詞作中可以窺探一二。她,真的覺得丈夫是一個“渣男”嗎?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起筆三句,即宣示著離別在即的悲劇。這里的“多才”不僅指富于才華的人,它也是宋元俗語,男女用以稱所愛的對方。這里是戴復古妻用以稱其夫。顯然,事到如今,她仍然愛丈夫,卻只能自傷命薄,盡管千方百計想要挽留,卻留不住。
“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薄叭嗨椤倍?,將作者訣別之際痛苦無奈的心情展現無遺。揉碎的不是花箋,而是她的心。
“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边@四句寫眼前分手情景,讓人聯想起《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在我國詩詞傳統中一向與離別相關,然而楊柳縱然千絲萬縷,自己的愁緒卻比柳絲多上千萬倍。此三句一氣流貫,委婉而深沉地表現了繾綣柔情與無限悲傷。
“如何訴。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笔轮两袢?,我們這樁姻緣,從何說起?又有何可說?今生今世,我們的夫妻緣分,從此結束了?!拜p許”二字,意味深長。其中恐怕包含著兩層意思。
一是對命運的哀嘆:當初并不真正了解你的身世家庭,父親就輕率地把我許配給了你這個異鄉人。
二是對自己感情的哀嘆:縱然我們緣盡,今生無法相見,我終究還是無望地愛著你,這顆心是不會改變的了。這里隱隱為后文,也為作者的結局鋪墊。
“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言簡情長,是他們婚后生活恩愛、海誓山盟的縮影。僅僅三年,誓言竟已成空。
全詞結句:“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今日一別,便是永訣。你若不忘記我,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可以瞑目了。我們的感情,也就算完滿了。我終究不是白白地愛過你。
作者對于愛情生死不渝的態度,深深震撼著歷代讀者。她選擇結束生命,也決不僅僅是由于從一而終的道德觀念,更重要的是基于自己純潔摯烈的愛情本身。情之所鐘,一至于斯。可敬,可哀,可嘆!
縱觀全詞,我們找不到對丈夫明白無疑的抨擊和譴責。這僅僅是因為戴復古妻善良、寬容,不跟“渣男”計較嗎?恐怕也不盡然。我們能感到,作者對于婚姻的破裂、夫妻的離別,縱然痛苦萬端,總體上哀而不怨,歸結為命運的莫測和殘酷,而不是丈夫品質的低劣薄情。
那么,歷史記載的戴復古是怎樣一個人呢?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生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出生在天臺道黃巖縣(今浙江臺州),父親是一個窮書生,熱愛詩詞,為人耿直,地方上頗有文名,終身不肯做官。戴復古性情也隨了他爹,熱愛詩詞,性情耿直。
起初,他也希望有一番作為,可惜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山河破碎雨打萍”,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的時代,碰上這樣的時代,辛棄疾、陸游這樣文武雙全的英雄尚被閑置,何況他這樣一個無名后生。
縱觀他一生經歷,不得不說此人簡直就像一個“永遠在路上”的古代“驢友”。他一生有三次長期游歷:
青年時代,結婚生子之后就離家出游,先是拜陸游這樣的大咖當老師學詩,而后又到臨安試圖彰顯才藝,可惜沒有什么導師給他亮起人生明燈。而后,他一路北上,來到弓州和淮河流域靠近宋金前線的地方,試圖從軍給將軍們當個幕僚,結果也是失望而歸。
此行讓他增長了許多見聞,也破碎了他的衣錦還鄉之夢。十年后——對,十年后他終于(一事無成地)回到了家,發妻已經病逝,留下兩個十來歲的兒子。這真可謂是……怨你出走半生,歸來兒成少年啊。嘆息。
悔恨自己疏于照顧家庭的戴復古,為亡妻寫下悼亡詩“拂拭丹青呼不醒,世間誰有返魂香”。(宋·戴復古《題亡室真像》)但在家住了不長時間,他一方面為了追尋出路,一方面也是因為不適應環境封閉的生活,再次離家游歷。這一次去了南方,據說在江西長住了一段時間,后來還到過杭州、福建、湖北、湖南、江蘇、安徽。
當他為前程徒勞奔波,逐漸失望后,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周游四方、磨煉詩藝、拜師結友上,創作頗豐,名揚天下。這一去……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啊同學們!二十年!求戴復古在家的兒子們的心理陰影面積!等他這次游歷結束回到家鄉,恐怕孫子都該抱上了?。瓤取灰樱。?/p>
戴復古第三次游歷發生在他成名之后,從六十多歲到七十歲之間。他和武寧女子的這段姻緣,應該是在他壯年時期,也就是他第二次游歷期間了。這個時期,他的結發妻子不是已經去世了嗎?“曾娶”還算得上是一個必須分別的理由嗎?難道他離開家之前,為了讓兒子們有人照顧,又續弦了么?這些都已經無從查證。
筆記類史料,因為零散,也缺失了不少細節。或許,更重要的原因是戴復古必須離開,他想要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并不想在武寧做一個富家翁接班人。妻子的愛曾經讓飄零的他得到了深深的慰藉,但丈人家庭對他的束縛終究是他無法忍耐的吧。而他行蹤無定,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無法帶妻子一起走,更無法負擔她的生活。由此可見,他們的分別,不僅是命運的捉弄,更是性格的必然了。
不管怎么說,戴復古因為一時貪戀溫情與安適,隱瞞真相,終究辜負了妻子。罵他一聲“渣男”,也并非全無根據。不過,這位“渣男”在若干年之后,真的回到了武寧,他面對的,正如詞中所說,是妻子的墳塋。
戴復古滿懷思念與歉疚,在墳前寫下了《木蘭花慢·鶯啼啼不盡》一首: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皋新漲綠溶溶。流恨落花紅。念著破春衫,當時送別,燈下裁縫。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我來到墳前,哭祭你的亡魂,你知道嗎?我們當年曾經生活的地方,楊柳和樓臺依舊,可我們一同題寫詩句的粉墻已經無影無蹤了。
眼前這流水落花,就像你我共度的歲月,一去不回。當年你送我離開,在燈下縫補我破舊的春衫,這印象我還歷歷在目??扇缃褚磺卸家殉煽樟?。落日余暉,天空無垠,我望著飛過的鴻雁,久久不能離去。
那翩然的鴻雁,是否像是妻子當年婀娜俊美的身姿?此時的“渣男”戴復古,會不會聯想起老師陸游的一唱三嘆:“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沈園二首》)?
本文作者:玳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