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專欄開通,笑來老師對“財富自由”給出了更加具體的定義:就是你再也不需要為了生活必須而出賣自己的時間了。
是的,我需要的是時間,屬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于是我開始擺脫對自己的各種時間上的束縛,盡力讓自己擁有更多所謂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然而,經過我的努力,雖然我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已經不超過1個小時了,可我依然忙碌,無論白天,還是晚上,能夠在家里安靜的陪陪家人的時間,少得可憐。
無數次冷靜的分析占用我時間的事項,用了幾款時間記錄軟件,記錄每天的時間開銷,但似乎情況并沒好轉。
每一天的時間開銷,從以前的8小時~12小時工作,變成了無邊無盡的各種雜事,許多事情都是一次性的,有可能一年需要做一次,但似乎這類事情的量非常大,好像每天都有。
于是我開始盡量的花錢去買時間,盡量花錢讓一些可能重復的事情減少發生的幾率(比如交話費,可以一次多交些,還房貸,可以一次多還幾個月的),但我每天依然忙碌,即使答應了家人周末陪她們,還是要偶爾跑出來辦點這事兒辦點那事兒。
每天能夠冷靜思考的時間,只剩下了早晨起來后的10分鐘冥想。
我相信,這仍然沒有找到正確的生活姿勢。
于是我開始培養我的生活習慣,并盡量不要被一些無法預期的事情打亂。
我現在還處于摸索階段,其實沒多少經驗可以分享,只談談自己的感受:
1/ 無法預期的事件,如果不是需要立即去處理的,那么就記錄到鬧鐘里(或者用“助理來也”這個公眾號很方便,跟他說一句某天提醒我干什么就行)往后推2~3天,這樣有時間提前做好安排。比如,孩子幼兒園要一張孩子的照片。
2/ 如果是1分鐘內就能完成的事情,請放下手頭的事情立刻去做,做完后在腦子里清空掉。這樣比你在做著某件事情時想著另一件事情,效率要高很多。比如,吃藥。
3/ 各種習慣的養成無法一蹴而就,最好是一次只培養個兩三個,然后把要求降低到很低,養成了習慣再慢慢進階。比如早起,如果你習慣了8點起床,那么可以試著提前到7點50.
4/ 可預期且重復的事情,投入資金來降低頻率,比如,交話費,存房貸。
5/ 學會手機靜音。當你打算花一上午時間全心全意的陪伴家人時,可以把手機靜音。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無論你覺得自己多重要,這個世界離開你半天,不會毀滅的。
6/ 找到更多的時間獨處。有條件盡量讓自己的工作環境不要那么嘈雜,比如辦公室里一堆閑聊的人,你最好躲出去,做點需要外出做的事情。
7/ 少看朋友圈。有一段時間我是直接從微信上把朋友圈功能卸載了,現在雖然又打開了,但幾乎是不看了。我的經驗告訴我,你不看朋友圈,會少知道一些這樣的事情:你所在的城市某個地方發生了交通事故;你們那的公交免費了;某個明星出軌了。你不知道這些,沒人會覺得你傻。相反,有時候我發現自己對這些事情不了解,心中還是莫名的有種自豪感,畢竟我沒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湊熱鬧”的事情上。
8/ 學會拒絕。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百度一下”。是的,很多簡單的問題,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但總有很多人,連字都懶得打,非要給你打電話問。對于這樣的人,你拒絕他幾次,也是幫助他成長了。當然,不會用智能手機的父母問你的事情,你最好還是去百度一下。
9/ 遠離“狐朋狗友”圈子。我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很孤獨的,但這種孤獨卻讓我更加清醒。我幾乎從來不會參加無緣無故的聚會,去結識那些局長處長院長教授,真的有什么事,其實這些人也很難幫上你。真正能幫你的好朋友,你可能根本不需要通過聚會的方式來互相溝通,有事了,只要一條微信,一個電話,就都給你解決了。所以,不參加無意義的聚會,不僅不會少什么,反而你會更佳清醒。
10/ 擺脫機械式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是送快餐或者在流水線上工作,那么你應該盡快的讓自己更換一份更有價值的,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我在這里沒有遍地普通工人/快遞員的意思,每一個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我更希望這些肯勞動肯付出的人,得到更大的回報而不是最終被社會淘汰——是的,有些機械式工作的行業,在20年內一定會被機器人替代。你的工作的首要參考標準,應該是是否能對你的能力有所提升,當然不是說把你送快遞的速度從每天1000個提升到2000個,你即使提升再快,也追不上科技的進步的。我說的是內在的提升,提升到有一天你可以不用再做這樣的工作為止。
以上是我自己對時間管理上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要不是被007逼著寫,我可能連寫的時間都擠不出來,真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的,在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