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篇《您與父母的關系如何》的互動文。回想起自己曾經和父母親的關系,這真是深度好文。
對文章作了幾點整理歸納,引用作者的幾個重要的觀點,供自己作讀書筆記的學習分享,加深對此文中讀后的印象。
這篇文章,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模式和狀態,會對為人子女,抑或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所幫助。
文中指出父母關系影響著我們一生,決定著我們的伴侶關系、與事業的關系、與財富的關系、與伴侶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以及人際關系。
現引用文中觀點,結合個人學習感悟理解,整理輸出。
■ 01.
如果你的父母不幸福,你敢幸福嗎?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的父母一生過的很清苦,我們享受或者花銷的時候,想起父母,就會有負罪感;或者父母的婚姻不幸福,而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當我們過的風調雨順的時候,就會有隱形的愧疚和負擔。
實際上,如果我們的父母不幸福,
我們的潛意識里是不允許自己幸福的。
這來自于孩子對父母天然的忠誠。
想要突破這一點有點難,但并不是不可能實現。這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我們需要明白:父母的人生是父母的,是他們選擇的,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的,雖然我們是父母的孩子,但是我們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以及人生的權利。
我們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我們幸福了,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畢竟,沒有父母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過的不幸,對嗎?
■ 02.
你越來越像你的父母,即使你不想。
我們常常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行為、復制父母的模式、學習父母的樣子、話語。哪怕我們不喜歡父母的樣子——但我們還是無法停止的去復制他們——這是孩子向父母表達忠誠的方式。
如果我們想要創造自己的人生,
擁有自己的幸福,
不再陷入重復的痛苦之中,
我們就需要下定決心:
即使父母不幸福,我們也要讓自己幸福。
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很不容易,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背叛了父母,會產生罪惡感,害怕自己好像會脫離父母。但其實不然,這反倒是孩子感謝父母的最佳方式。
把父母身上傳承給我們的,我們想要的部分帶走,把不想要的部分留在原地,還給父母。帶著愛,但不要帶著傷害。
■ 03
和父母和解,就是和自己和解。
對孩子來說,他們誤以為和父母發生相同的事,就可以維持與父母的連接。卻沒有覺察到這種愛的方式會讓父母的不幸不斷重復,從他們這一代重復到下一代。
沒有療愈的傷害會一代代復制下去,如果我們不開始改變、療愈,那么問題和創傷就會繼續留給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孫子,直到有一代人開始覺醒,去療愈和改變掉這個模式的復制。
所以,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就是讓自己真正的幸福起來;真正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去療愈自己,解除創傷、模式和制約,讓孩子不再復制重復的模式。
為此我們要學習如何在成長中自愈和自療。
■ 04.
父母關系不好,互相指責,孩子就會分裂,產生很多問題。
夫妻兩個人的問題,
就由兩個人來解決,
不要牽扯到下一代。
畢竟,不是孩子讓你們結婚的,
也不是孩子要你們分開的。
客觀的認清自己的問題,
不要將傷害轉加到孩子身上。
■ 05.
不要試圖去改變父母,真正的孝是尊重父母如是的樣子。
我們很多人,在學習了一點心理學、懂得了一些知識之后,就拼命的想要改變自己的父母——希望把父母變成自己想要的那種樣子。并且我們堅持認為:我們這樣做是對的,父母那樣做不好。
我們這樣做,和當年父母對我們所做的,其實并無二致——我們也在通過改變和控制父母來達到讓自己舒服的目的——這仍然是傷害的復制,并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
■ 06.
最好的報答,是感恩的心,和正確的序位。
作為子女,我們不但要報答父母,看到父母已經給我們豐富的一切時,更要在心中尊重父母的序位。不管我懂了多少,我仍然是他們的孩子,。
我的生命是從他們這里來的。作為孩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來。
我們應該知道
1.當我們沒有在心里給父母位置時,內外都會變得沒有力量;當我們批評或否定父母的同時,也否定了自己生命的源頭。
2.如果在父母那里沒有得到的,不要指望在其他人身上獲得。
3.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傷,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有所缺失。當我們長大之后,總是希望從其他人身上去“找補”,來填補我們當年缺失的部分。
事實上,在父母那沒有得到的,在其他任何人身上,也不會得到。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缺失,當我們長大成年之后,我們需要學會自己去療愈與填補。
4.抱怨父母無法獲得幸福,抵抗父母就是在抵抗自己。
假使我們只盯著那些缺失的部分,盯在父母沒有給我們的部分:認為父母做得不夠、給的不夠多、應該怎么做的話——那我們會陷入重復失望和無法滿足的狀態。
這個狀態會影響一輩子,讓我們越來越貧乏、失落,最后走向失敗。
5.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幸福,他們怎么將幸福給我們呢?如果我們的父母本身不快樂,他們該如何給我們快樂呢?
6.與父母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我們的父母都并不完美,但他們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如果沒有父母,我們也就不會降生下來,去體驗這豐富的生命。
只有當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父母時,我們才會是自己。如果換了別的父母,我們就不再是現在的自己了。
抵抗、拒絕父母,
就是在拒絕自己的生命,
拒絕生命的事實和真相,
這樣會讓我們的生命軟弱無力,
充滿沖突和矛盾。
…………
寫在最后,當我們開始療愈自己、改變自己,一切改變就都會發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