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和Angel魏暢通話,她正在去往華盛頓的路上,已經坐了5個小時的車。明明有雙休,可她就閑不下來,喜歡到處跑參加各類的活動和工作。于是我聽著跨越太平洋傳過來的汽車顛簸聲和她爽快的聲音,一直聊到她抵達酒店房間。對于魏暢是如何通過聯合國的面試我真想一探究竟。但我清楚,對于她來說聯合國HR的身份不是用運氣能堆砌的。而恰恰是她自身的性格、經歷和覺悟,才能支撐她走到今天。
●●●
她是今年在聯合國實習屈指可數的本科生,在學校讀經濟,在聯合國做HR
魏暢,波士頓大學大四學生,在讀經濟專業,輔修德國文學。她在三個月前獲得了聯合國總部實習的資格,是今年實習生里極少數的本科生之一,她也因此受到了新聞媒體的不少矚目。
在聯合國這種人才的能力和數量多到一般人只能望洋興嘆的地方,對于還處于本科階段的魏暢來說,面臨的首要挑戰大概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畢竟她的主管將招實習生的權力都交給了魏暢。這是對她的信任,當然也是一個莫大的壓力。
然后她忍不住說起了最初面試別人的經歷。
“我記得非常清楚,第一次面試一個法國女生。她碩士畢業,精通四國語言,還有歐盟實習的經歷。
我當時覺得她非常厲害,加上還不是特別敢面試別人。于是我笑著跟她講‘你好,我是Angel’,大概這種感覺。
主管看了我第一次當面試官的表現之后,跟我說首先就是面試官一定不能笑!我當時真是“Hey,How are you?”這樣笑著和她打招呼。
主管說作為一個政府組織的面試官,一定要嚴肅起來,不然別人會覺得你不專業。”
“第二次面試的是一個印度小哥。印度人講英語嘛…口音很硬你懂的,說的我基本也聽不懂。
他有兩個碩士學位,然后用很重的印度口音說了一大篇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結果就是我讓他在同一個問題上反復講了很多次!
當時真的很想聽懂。后來主管跟我說,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哪怕聽不懂也盡量別讓面試者重復說太多遍?!?/p>
魏暢講這些經歷的時候自己也一直在笑,我還挺驚訝的,因為我擅自認為在她生活中這種放松的狀態應該不多見。不過倒是很符合她對自己“特別愛笑”的形容。
經過了三個月的磨練,現在的魏暢已經可以自信地應對不同的面試者。
“當然還是會不斷地面試比我優秀的人。來我們部門應聘的大部分都是碩士研究生、博士,或者就是名校畢業。
現在我能以客觀的態度去看他們適不適合這個工作崗位,而不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思維了。”
●●●
在聯合國里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聯合國的工作狀態似乎更像是一個“穿著正式、儀態端莊的先生女士,手里拿著厚薄不一的文件夾緊張忙碌地來來往往,氣氛嚴肅,似乎每一件事情的決定都關系到世界某個角落的未來和發展”的地方。
這種概念固然沒錯,但魏暢的回答卻不止這么淺層,“聯合國里面的人都需要具備與各種文化理解融合和交流的能力,這對在聯合國的工作非常重要?!?br>
她所在的信息技術部負責聯系和溝通,是在一個國際的高度來處理事情,比如溝通各國物資運輸、災區支援等事務。而每當她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都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而感恩上帝。
而魏暢在聯合國工作最顯著的感覺是可以感覺到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散發過來的魅力,特別有意思。
“比如你問法國人,他一般就一笑而過。問埃及人,他就會說安排一個人給你解答。
問拉丁美洲人,他就會給你說一大堆理論,其實跟這個沒有太多關系。十分鐘的事情他可以講一天。
中國人就比較實際一點,問什么答什么。
對了,我們樓下還有一個韓國人,我經常問他問題,他給我解答完之后,還會出一個問題問問我會不會用……”
●●●
成就是因為家境和背景?努力和堅持,一樣不能少
說了這么多,大家對這位大四的聯合國實習生最想知道的可能還是:究竟要符合怎樣的的條件才能進入聯合國?魏暢認為,比起學歷,背景、經歷、語言和交流能力這些更加重要。尤其是后面三者。
魏暢從小的家庭環境對她的語言能力奠定了很深厚的基礎。她是中國人,父母從小鼓勵她對世界文化、教育、歷史,理念、時事進行學習分析 來代替德國美國文化。
同時她上過國際經濟課,對豐富自己國際化的經歷也有很大幫助。如果你真正看到她為了這個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你會驚嘆她自身的堅韌和那股拼勁,是多么頑強和不饒。
魏暢說
“我在一年里向聯合國投了58次簡歷。投了沒有回音,就改簡歷。每一次都加更多的東西,不停地投?!?/b>
對于剛步入社會的年輕的我們來說,也許初期找工作碰壁三五次,投十幾次簡歷就已經失去耐心,動不動就無法承受懷才不遇的煎熬和壓力。
但魏暢投了58次。
她不僅一直在投簡歷,而且還在不斷地豐富簡歷的內容,這非常了不起。在向聯合國“進擊”的期間,她在春假去海地支教,留下了很難忘的記憶。
“海地那邊的條件很不好,沒有熱水和廁所,要多原始有多原始。
我們到了那邊修廚房,給孩子們上課,我上的是英文和跳舞。
因為到海地支教很少有中國人,所以孩子們見到我都非常激動,都叫我Jackie Chan’s sister(成龍的妹妹)!他們就是這么單純。
看到我的到來給他們帶來快樂,我對于生命的美好從心底生出感激。”
●●●
不放棄是基本準則,一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
我問她:“在第20次、30次投了簡歷都石沉大海的時候,你難道真的沒有想過放棄?”
魏暢回答得比我想得還要干脆
“當然沒有想過放棄。從來沒有。就因為這是夢想,我覺得這是一種對信仰的堅持。不放棄是我的準則。”
“(對于有理想的年輕的大家)首先就是不拋棄不放棄,一條路走不通就換一條路。就像我的簡歷每次都要添很多東西上去。我堅信著一萬小時定律,以及天道酬勤?!?/b>
我暗暗驚嘆,在目標實現之前積蓄足夠多的耐心和資歷,哪怕最后的最后,她還是沒有被聯合國錄用,可回頭一看,簡歷不知不覺間已經密密麻麻,她的見識和胸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擴充,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巨大的收獲呢?
問到魏暢下一步的打算,她提到自己有一個調動轉正的機會,但當下自己只想先考研,再考慮日后的工作方向。
“(雖然十多年來的理想都是進聯合國工作),但這個理想實現之后,說不定以后會有下一個目標呢?”
努力的人,一直都將會是以超乎你想象的努力的姿態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就像她讀的是經濟,做的卻是HR;就像她已經那么優秀,卻從沒打算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