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世不動產:做個快樂的好人

《來世不動產》是日劇《世界奇妙物語》中迷思辛最喜歡的故事之一。這個小故事講述了一位51歲的男人死后,來到一個叫“來世不動產”的介紹所。

這里的“不動產”指的是來世生命依附的軀體—這里稱為“戶型”。不論是人還是動物,前世的所作所為都會被計算累積成分數,這個分數會決定來世可選擇的“戶型”,譬如是大企業的社長,還是被圈養的寵物家禽。

這個簡短的故事傳達的一個人生哲理是:因果輪回,人生在世需做個好人。多行善事,少做壞事—即使是把報紙丟棄在電車行李架上這樣的損事,最好也不要做。

迷思辛是很信上帝視角因果輪回的,平日不敢為非作歹,從不亂扔垃圾,每年還必去寺廟看望大佛菩薩。去年去日本,日本有許多鳥居神社,迷思辛和高等等去了日本最大的稻荷大社,唯恐胡亂沖撞了日本的神仙,于是也是很認真地先在拜殿邊仔細觀察了許久來往祈求的人們,還抓了面善的日本爺爺大家手舞足蹈交流了好一陣,才弄明白祈求的一整套流程。然后兩人象模象樣地投幣揺鈴鞠躬擊掌后誠心祈禱一番,心里篤定與日本神仙們搭上了關系,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所以建議大家還是要有些信仰。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信仰只用來約束信奉者自己,使他心中常懷敬畏,懂得需與人為善,絕不害人,到一世完結累積一個好分數,才好循環下一個好命的人生。

故事告訴我們的第二個人生道理是:快樂是人生的目標。

故事里的男人因為積分不高,可供他選擇的人類“戶型”有限。

于是他接受了工作人員的建議—投胎做一只蟬。與其過苦悶的人生,不如過優游自在的“蟲”生。雖活得短暫,但自由自在感受著陽光與微風,享受活著的美好,也是美哉!

所以人活著,就是要想盡辦法讓自己快樂才行,否則還不如一只昆蟲! 蒙田說,“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他事情,執政、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快樂就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業。

小時候被父母老師拉著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雖說后來這些興趣班的目的似乎被漸漸扭曲成了應試教育的墊腳石,但我想最初的愿望,其實是為了培養我們快樂的能力。能擁有喜歡做的事情、做喜歡做的事情的人是快樂的。王小波到了四十歲開始寫作,因為這是他“要”做的事,是他愛做的事,寫作讓他快樂。

又或者你喜歡躺在一片草地上,在美麗的高樹下什么事也不做,這也沒什么問題。雖說我們活在這個人人都在做事的世界上,但人不必時時刻刻都有用。 周國平評《紅樓夢》,說“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做無用之事,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這也正是林語堂的“閑適哲學”:當人們躺在沙灘上,而不是在辦公室里工作時,他的靈魂才會喊道:“人生真美麗啊!”。

當然,現實的生活并不只有綠樹鮮花,命運有時對我們很壞。楊絳生前經歷了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世,在92歲高齡時提筆寫下了回憶錄《我們仨》,回憶一家人共同走過的一路坎坷溫情。她在書中說道,“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永遠遠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日子。”

就好像日劇《四重奏》中卷真紀說的,人生有上坡路,下坡路,還有想不到的路。世界有時會對你無情,生活有時會陷入望不見頭的艱辛,命運有時會打你措手不及。

但命運越艱苦,才更要用盡所有方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呀。去讀詩,去跳舞,去玩電音,去躺在陽光下,去戀愛。去做一切讓你快樂的有用或沒用的事。

因為王小波說,生活就是自己阿。總要無愧于自己才好。

感受生活的美與好,才是活著最大的用處與意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