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收到書的時候,驚喜而新奇,并且滿滿的都是感動,心里暗暗發誓要好好讀她,好好寫書評。可是當我真正開始像讀畢淑敏老師其他的散文那樣細細品讀她時,發現這本書不同以往溫暖的治愈風格。更多的像一位慈祥的有淵博學識的夫人,在我耳邊娓娓道來,講述著以往去北極探險的勇士們的歷史,講述著乘船的故事,講述著到達北極后的風光與面臨的挑戰。說實話,對于才疏學淺的我來說,光是聽了那么多歷史人物就有點頭昏腦脹,而對于故事情節的把控恐怕不是很好。還需要再細細品味與理解。
初識畢淑敏老師,可能是小學里有一篇課文,叫做《暴雨篩》。那篇文章,暴雨的困境,篩選出最勤奮不怕吃苦的人才,令我印象很深。后來漸漸喜歡上畢淑敏老師企及心靈溫暖的文字風格,讀過她一些作品,都很喜歡,這本《破冰北極點》,讀的時間不長,但里面有一些文字還是很令我感動的。請聽我細細講來。
02
雖然歷史中那些探索北極點的勇士們的各種事跡,我讀的不太懂。但是那個年代的探索家們,都有一種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氣與力量。
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叫富蘭克林的北極探險勇士,他們失蹤了好幾年,一直是個謎。但是妻子義無反顧的去找,得知了一些信息后也是悲痛不已。不過能怎么樣呢,只是想還歷史本來的樣子,找到那個期待已久的深愛的人。
歷史中探險北極的,也有幸運的人。在現在就更多,不過據說也只有兩萬人到過北極點。試想,如果能和愛的人,一起走到世界的最北端,感悟那里的冰凍嚴寒,重新認知自我,重新收獲愛,這樣也真是極好的事情了。畢淑敏就做到了,到沒有覺得她收獲了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種歸屬感吧,那種在冰雪天地間的暢想與豁然。她像是看到了自己已經去世的父母,感悟了生命的到來與終結的一場人生旅行。
03
快看,連北極的動物們都散發著神圣的光芒與自然的味道。
看到北極熊的照片,深深的被照片上雪白雪白的熊萌化了,還做著一個打招呼的手勢。聽書中介紹說其實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的,更加有益于吸光。而北極熊的毛其實是透明的。我當時看到這一描述,突然覺得北極熊真的是一個神圣的象征北極的吉祥物。對,如盛開的白蓮花。
北極的鳥兒們,有的肆無忌憚,密集的擠在一起;有的為了生計拼命捕食生存。北極燕鷗,每年會在南北兩極往返一次,極具挑戰的任務,只因喜愛陽光。便拼命翱翔。
北極的企鵝和魚兒,也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只希望人類不要破壞這一美好的生態平衡,少制造些污染,讓北極的自然景觀長存。
04
行走是為了回到你的過去和尋找你的未來。在找回與尋覓的過程中,會舍棄一些身外之物,包括悲傷。極地探險家南森說過:“靈魂的拯救不會來自忙碌喧囂的文明中心,它來自孤獨寂寞之處“”其實我一直覺得,走到極地去的人,有非凡的勇氣與執著,并且有一顆想要救贖自己的心。
旅行中有孤獨,也有樂趣。五十年勝利號上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學識淵博,有的走過很多地方,有的幽默風趣,真的讓在探索北極的旅途變得很溫暖。
而在這場意義非凡的旅途中,在為生活做減法,為心靈做減法的過程中。可能也讓我看到了舍棄的重要,有些對心靈的折磨,不過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看著白雪冰面北冰洋,也許真的會覺得,自己很是渺小,微不足道。既然我們在不斷找尋,不斷失去,為何不給生命做減法呢。其實這場旅途最最重要的,也許是要感謝孤獨,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