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六,晚上暖氣又停了。本來星期二那天已經停暖停電一整天,不知道是檢修還是出了問題后的搶修。自那天之后,本來二十一二度的室溫一下跌到了十八度左右,在屋里坐著凍得兩腳冰涼。今天徹底停暖,屋里更冷了,現在十五六度,剛才我還坐在桌前寫字,現在羽絨服穿一個蓋一個,等著到點去接兒子。兒子一星期才能回家一天,偏趕上今天還停暖,不要把孩子凍感冒才好。
坐在家里不斷地喊冷,抱怨說簡直不讓人活了。老公回頭看著我:“這你都不能活了?看看電視,愛幫姐妹團幫助的那些沒穿沒燒的老人,他們那才叫冷呢!”
我心里驀地一震,是啊,前兩天還跟母親聊天,說起小時候天冷,比現在冷得多,可那時候的居住條件、取暖條件跟現在都沒法比,不也都過來了?甚至腦子里對那時候的寒冷和難熬基本都沒留下什么印象。只是記得每年冬天手和腳都會凍得紅腫發亮,有時候襪子會脫不下來,因為腳后跟兒凍裂的口子會粘到襪子上,一脫就會重新扯開。
我們這個地方,四季分明,夏天熱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現在還記得夏天時候抱怨天熱,說:還不如冬天呢,冬天冷了有辦法呀!屋里暖和啊,大不了少出去唄!現在到了冬天了,我發現自己又老抱怨:今年天兒也忒冷,天一冷,啥都懶得干,還是暖和時候好,胳膊腿兒舒展得開,干點啥也不犯怵。
這就是選擇性記憶呀,夏天記得冬天好,冬天想著夏天強,就是覺得眼前的困境更可怕。
追求舒適和更高品質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合理追求,無可厚非。只是,遇到問題就大呼小叫,牢騷抱怨,于事無補反自添煩惱。而且,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過去的事情和過去的時光能留下來的往往都是美化過的印象。所以,新困難和新麻煩總覺得更難應對。其實,我自己清楚:自己這寒冷的冬夜難熬,可是那些在寒夜中檢修管道的工人比我們更冷,更艱難。說我現在就不能活了,那些工人聽了不知該用怎樣的大白眼兒翻我。
看來,自己的修煉真是不夠,希望今后的我,能適應環境隨遇而安,不作過多的抱怨,不發過多的牢騷,更勇敢,更舒心地活著。
用許三多的話做個總結:不拋棄也不放棄。不拋棄苦難的磨煉,不放棄美好的憧憬。最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