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隨時能見面的好友,相當于年收入增加10萬

我們“渴望”被贊美,“渴望“被喜歡,這種“渴望”熱切到令人尷尬的地步。


你經常被提醒要懂得感恩,記得感激你愛的和愛你的人,不管是你的朋友、家人還是你的同事。

這話一點不錯,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他們才是你的快樂之源,名副其實。

你戒不掉朋友圈,就像戒不掉巧克力


聽說這是馬拉松撞線前最振奮人心的標語

“我再也不刷朋友圈了。”

朋友頗為瀟灑地放出此言,說罷屏蔽了朋友圈。通常不出半個月,說話的人就會帶著各種理由重新回歸,要么抱怨地鐵路上太無聊,要么“我得了解時事動向呀”,總之當初的豪言壯語煙消云散。曾說過要關閉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這么個套路。為什么這圏就這么難戒?

因為你對與人連接的渴望其實非常強烈,強烈到超出你的想象。

和朋友建立聯系會在你的內心建立起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會為你帶來愉悅。如果說連接讓你快樂,那么得到贊美就會讓你心花怒放了,想想你在朋友圈發的消息收到幾十顆小紅心時你的心情吧。

神經科學家幫我們找到了理論的依據:當我們得到他人的贊賞、喜愛或表揚時,我們大腦的獎賞機制就會被激活(吃奶油蛋糕也會激活這個系統),而這個大腦獎賞系統掌管著各種“快樂素”的分泌,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種。通常情況下,大腦為了維持你的心情平靜,這些物質的釋放水平很低,而一旦獎賞系統被激活,大腦會大量分泌“快樂素”,讓你獲得大大的滿足感。

下次刷朋友圈時,是不是理直氣壯了許多?

反之,被人拒絕也就成了我們最害怕的事。美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大多數人最恐懼的事情里,死亡只能排第二,而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演講。為什么當眾講話這么嚇人?因為當你面對聽眾時,你心里想的是一旦失敗自己就會被當成一個愚蠢無能的人,你怕的是被所有人拒絕。

這種對拒絕的恐懼可以溯源自我們的祖先,拒絕和不被認可說明部落里的人可能不愿意跟你合作,而失去同伴在那個時代就意味著滅亡。

數萬年前,智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人類)學會了彼此合作,最終稱霸地球。而促成合作的前提,就是彼此的信任和認可。

你的大腦喜歡合作超過金錢


想象一下,現在有100塊錢供你和另一個人分配,你們彼此并不認識,你只能做一次選擇。如果你選擇合作,那么每人將分得50塊錢;如果你選擇不合作,那么你能得到100塊錢,另一個人一分錢也拿不到。

你會怎么選擇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如果你想掙更多的錢,當然應該選擇不合作。但結果是有61%的參與者都選擇了合作。

這看起來有悖常理,但實際上人們總是傾向于選擇合作,因為合作本身會給我們帶來快樂。當被人喜愛,得到獎勵的時候,我們當然心情愉悅,然而看到他人被支持和被幫助,我們獲得的快樂感甚至更大。

與人合作、幫助他人能讓我們打心底里感到快樂。自私自利并不是人的本性,助人為樂才是。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與進化過程中哺乳類動物父母的照看方式有關。

“人,無論被認為是多么自私,在他的天性中顯然還存在著一些其他本性,它們促使他關心他人的命運,把他人的幸福視為自己幸福的必備條件,雖然出了看到他人幸福自己也覺得快樂之外,他不可能從他人的幸福中得到任何其他好處。”——亞當·斯密

如果你想要取悅自己,那就去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向他們伸出援手;

如果你想要取悅別人,那就大膽表達自己的需求,接受他們的幫助。

承認吧,你需要我


我現在還記得上一次失戀時的感受,神思恍惚、郁郁寡歡,生活突然缺失了一大塊,整個人仿佛都不再完整。

我想這樣的經歷大家都似曾相識,為什么失戀會帶來這么大的痛苦?

我們天性渴望獲得連接和認可,一旦這種連接消失,我們便感到悲傷、悵然若失。而戀愛關系作為一種高度親密的連接,它代表著極大的認可,在我們的大腦中激起強烈的依戀。一旦關系終止,依戀失去了對象,人們便感到不再被認可,隨之體會到被社會排斥的劇烈痛苦。

“難過時服用兩片阿司匹林吧。當人類在經歷對其社會連接造成威脅或損傷的事件時,大腦的反應幾乎與它對物理疼痛的反應一致。我們永遠不可能擺脫被社會排斥的痛苦,正如我們永遠也無法擺脫忍受饑餓的痛苦一樣。”——馬修·利伯曼

承認吧,我們天生需要他人。我們需要被喜愛,需要被支持,需要被需要。

很多人會下意識抵觸這種需要,認為說出我需要就是“承認了我是弱者”或者“我好像對自己的生活失去掌控”。殊不知,這種對他人的需求早就寫在了我們的大腦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承認需要并不丟人,無論這種需要是尋求幫助、支持還是陪伴、喜愛,甚至只是一句贊美。(專治開口求助難,可以看看這篇:姑娘你為什么不求助?

你的需求就是你自我的一部分。只有當你停止劃定獨立的界限,接受需要別人的這部分自我時,你才會覺得,自己終于變成了本來打算成為的人。而這將給你帶來無以倫比的幸福感。


總結一下,如果你想要更多快樂,那么:

接受并表達自己對他人的需要,經常和朋友見面,多夸獎你的同事、鼓勵你的下屬,和伴侶常常互相表達愛意,參加一些志愿或慈善活動。

還記得題目我們說過要感謝你身邊的人嗎?現在我用一份充滿恥感的數據來告訴你為什么(數據來自國外多項心理學調查)

經常看到你的鄰居的幸福感,相當于年收入增加6萬美元;

每周參加一次志愿活動的幸福感,相當于年收入從2萬美元提升到7.5萬美元;

經常進行慈善捐贈帶來的幸福感,相當于現有工資提高一倍;

擁有一位隨時可見面的好友的幸福感,相當于年收入增加10萬美元;

結婚后立即給你帶來的的幸福感,相當于年收入增加10萬美元。

嗯... ...看完后是不是發現自己還能掙得更多?那就趕快行動吧!


注:轉載請簡信聯系作者取得授權喲~ balala~lala~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宮西達也的作品,顛覆了霸王龍的形象,霸王龍是粗暴可怕的食肉恐龍,但他書中的霸王龍卻有一顆仁慈的心。 讀故事,我是霸...
    笑笑8閱讀 238評論 0 0
  • 誰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首先是活著 其次是想要 然后在想要前加上限制 自己 人們心里安慰中的天堂也不過如此吧 可惜...
    一米七三大詩人閱讀 138評論 0 0
  • 邏輯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如思想的骨骼一般伴隨我們一生。成功的一生離不開清晰縝密的邏輯思維,我們運用邏輯、...
    李大巖同學閱讀 14,739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