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對孩子的危害

我和我堂妹妹相差一歲,兩個人從小一起上學長大。我屬于腦子比較笨卻看起來很努力的人,很喜歡得到別人的夸獎;我妹妹則是個古靈精怪的聰明妞,只是看起來卻不那么用功,一切隨心而動。我父母沒有文化,所以無論我努力與否,都沒有人管我,叔叔嬸嬸都是那個時代難得的高中生,有文化有知識,無論家教還是素質都是一般人家比不了的,所以家里對妹妹的要求也特別高。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天妹妹家來了客人,吃過晚飯大家一起聊天。妹妹家一位親戚是學醫的,聊到了基本的身理衛生知識,我們那時候上初中剛好學習了生理衛生課程,我就立刻有表現欲望的接嘴說了一些我知道的,當時和我同一年級的妹妹卻默不作聲。嬸嬸也許只是想激勵妹妹,就說你看看你姐,人家什么都知道多用功,你學的什么???這樣的話,當著眾人和我們的面說了兩三次,我看到和我有說有笑的妹妹臉色變難看了,我也悄不聲息的在心里感到別扭,終于等嬸嬸又一次比較我們的時候,妹妹甩開我的手,瞪了我一眼撅著嘴上樓去了。留下尷尬的我,心里極度的自責尷尬窩火匆匆逃離妹妹家。

這件小時候的事到現在我都無法忘懷,大概是因為我把妹妹當做我生命中非常珍貴的存在,所以不希望我們之間有隔閡。我倆一起長大,共同經歷見了彼此生命里的很多事情,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彼此相依,互相勸解,那些難忘的歲月成就我們成為超越姐妹關系的知己,很多話不必說,一個眼神就明白,不常聯系,卻從不會忘記,這也許是很多發小,從小到老情深意長的緣故吧。

我介紹了這么多我和妹妹的情誼,是想說情誼的美好,也是想說我們這個年紀家里有兩個孩子互相陪伴是多么難得。但是我們感到幸福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延續了父輩們的家養方式――比較孩子,而不知道比較對兩個孩子內心的傷害。所以,我們經常會苦惱為什么家里老大欺負老二,兩個孩子關系不和等矛盾。

比較真是個壞的激勵孩子的方式,以前我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人家孩子怎么學習好啊,自家孩子怎么不聽話啊,而后有了二寶,我們又在自己孩子間比較,大寶沒有小寶嘴甜啊,小寶沒有哥哥有眼色啊……每一次比較都是拿一個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另一個孩子的長處,這種打壓式的“鼓勵”,最終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卑敏感,覺得父母不喜歡不愛自己,產生妒忌心理,加劇了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找到錯誤的原因,父母就需要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當然要去除比較,還要根據不同的孩子個性給予不同的關愛。比如大寶不喜歡說話,看到嘴甜的弟弟被父母表揚,他依然還是不會說,但是心里一定是希望父母也一樣看到自己的長處,給自己一個贊賞的眼神,做父母的可以通過發現大寶與眾不同的長處,給予鄭重的表揚,而不該因為大寶大了,懂事了,讓大寶處處忍讓,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小寶身上。父母最大的公平不是給孩子平分同樣的物質,而是給予不同的孩子心靈所需要的不同的愛。

還有為了讓大寶不嫉妒小寶得到的愛,我們要賦予大寶一些力所能及照顧小寶的責任,讓大寶感覺到自己的權威和責任,有責任心的孩子,才會學會愛別人。當然還有很多方法,父母跟孩子一起互動,給孩子一起經歷事情的機會,教孩子學會愛別人,所有的教育都來自父母親身的師范和正確的引導,發現孩子,接納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這都是父母的課題。那么為了孩子未來和家庭幸福,我們都做好了長期研究“課題”的準備了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