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小白前端入門--React+React-Router+Redux

導(dǎo)語:

其實(shí)demo早在四五月份就已經(jīng)寫好了,只是那段時間后臺項(xiàng)目太忙,加上自己拖延癥晚期,到最近才寫這篇文章。文章結(jié)構(gòu)大概從介紹本文使用的前端技術(shù),使用的原因出發(fā),同時結(jié)合代碼進(jìn)行使用講解,最后在配上如何基于本文demo進(jìn)行進(jìn)一步開發(fā),盡量做到淺顯易懂,延續(xù)系列的特點(diǎn)。這篇文章應(yīng)該是我近期內(nèi)寫的最后一篇前端文章。寫完這篇文章,也算是從React系前端勉強(qiáng)畢業(yè)了,同時也是給自己這一年來前端學(xué)習(xí)的一個交代。文章有點(diǎn)長,大家慢慢看。也可以直接到最底下獲取我的github地址,直接下載demo跑起來,只需要一個npm start,童嫂無欺。
React

框架概念介紹

所使用的相關(guān)前端技術(shù)框架:React+React-Router+Redux+webpack2.0,ui框架用的是Ant Design。異步請求用的是fetch api。

1.React:這個就不用介紹了吧,這個還用介紹,估計(jì)這篇文章不太適合你。這個不熟的建議先學(xué)習(xí)一下,可以從我之前寫的后臺小白前端入門--React看起。

2.Reac-Router:使用React-Router,可以讓你輕松使用React進(jìn)行多頁面開發(fā)。React—Router是React官方的貌似也是唯一的React路由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url改變,但是不經(jīng)過后臺,在前端進(jìn)行路由,根據(jù)url的不同選擇并渲染不同的路由組件。React-Router其實(shí)沒有多少東西,就一個路由容器,還有一些api,現(xiàn)在也出中文文檔了,可以跟著官方文檔的demo敲一遍就好了。

3.Redux:個人認(rèn)為這是技術(shù)棧里面比較難學(xué)的一個。不僅你要學(xué)習(xí)Redux是什么,也要學(xué)習(xí)如何和React搭配使用。簡而言之,Redux就是在瀏覽器內(nèi)存中弄了一個容器,用于存放及管理js狀態(tài)的地方。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規(guī)范和限制,讓你能清晰地管理這些狀態(tài),同時用這些狀態(tài)去改變頁面。

使用React做過復(fù)雜頁面的人可能會深有體會,當(dāng)一個嵌套了三四層的組件,最底層的子組件想要改變父組件的狀態(tài),使得父組件通過這個狀態(tài)去改變另外一個最底層的子組件的時候,不使用消息訂閱方式的時候,無非就是寫一個回調(diào)一直傳到子組件供其調(diào)用,來改變這個父組件的狀態(tài)(其實(shí)就是父組件的state),然后父組件又把這個狀態(tài)一層層傳到另外一個子組件,然后另外一個子組件通過props值獲取到狀態(tài)的改變,來渲染頁面。這種代碼寫起來非常地惡心,一多起來,基本沒辦法閱讀和維護(hù)。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在一個地方去統(tǒng)一管理這些狀態(tài)了,讓所有的組件都去這個地方獲取狀態(tài)的變化,或者改變狀態(tài)。這個就是Redux做的事情。React最初起步的時候,由官方推出的Flux也是做著類似的事情。不過后來Redux的出現(xiàn),以更加清晰的store機(jī)制和使用方式,取代了Flux成為了主流。我自己也試著寫過Flux的代碼,寫起來Redux會更簡潔一些,所以這里就選擇使用Redux。

Redux學(xué)習(xí)的話,可以先從Redux中文文檔開始看起,大概了解一下Redux的相關(guān)機(jī)制。如果英文好一下的話,可以去看一個英文的Redux使用視頻,大概20多個,照著敲下來,應(yīng)該也差不多。當(dāng)然,本文后續(xù)也會介紹Redux結(jié)合React,React-Router使用。

4.框架作用小總結(jié):為什么寫個React還要加著么多東西呢?簡單來說,就是你在最初使用React開發(fā)頁面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你的頁面只有一個url(單頁),沒辦法做到通過url到達(dá)不同的頁面,然后你使用React-Router,就可以使用React進(jìn)行“多頁面”開發(fā)。然后你的網(wǎng)站越來越復(fù)雜了,抽出來的公共組件越來越多,頁面組件嵌套越來越深,狀態(tài)(父組件于子組件之間的state)之間的關(guān)系影響越來越復(fù)雜。這時候你就需要使用Redux來統(tǒng)一管理這些狀態(tài)了。

上面提到的相關(guān)資料站,都可以從本文最底下獲取到相關(guān)的鏈接,大家按需獲取。本demo的相關(guān)代碼放到了github里面,鏈接也放到底下了。

框架使用及說明

下面將介紹框架代碼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先附上目錄結(jié)構(gòu),介紹各個文件夾存放的文件及文件的結(jié)構(gòu):

front
|---actions(使用Redux開發(fā),對應(yīng)的action都放到這個目錄下,稍后詳解)
|---build(webpack打包編譯后生成的js文件,實(shí)際html引用的也是這里的文件)
|---common(一些公共的變量和api都放在這個文件夾下)
|---css
|---data(node服務(wù)器mock后臺數(shù)據(jù)的文件放在這)
|---jsx(組件代碼文件都放在這)
|---node_modules
|---reducers(使用Redux開發(fā),對應(yīng)的action都放到這個目錄下,稍后詳解)
|---store(使用Redux開發(fā),store文件存放路徑)
|---index.html(主頁面)
|---package.json(npm)
|---proxy.config.js(node服務(wù)器請求接口映射配置文件)
|---webpack.config.js

建議大家把demo下下來直接跑起來,先安裝好node和webpack,然后在front目錄下,使用npm install安裝以來,再使用webpack打包,最后使用npm start啟動node服務(wù)器,然后瀏覽器訪問http://localhost:8000/即可。demo比較簡單,只做了登陸頁,注冊頁和主頁。不過也夠用了。不知道node和webpack用法的可以先在我的上一篇博客搭個簡單例子,你就會有所了解了。后臺小白前端入門--React前端框架搭建Demo及介紹。

啟動后,你就能看到這樣的頁面:


image.png

點(diǎn)擊右上角的名字,退出,可以跳到登陸頁,登陸頁點(diǎn)注冊,可到注冊頁。

關(guān)鍵代碼詳解

1.jsx/index.jsx

//省略引入第三方庫的代碼。
import store, {history} from '../store/store.jsx';
class Router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Provider store={store}>
                <Router history={history}>
                    <Route path={env.homePage} component={ContainerComponent}>
                        <IndexRoute component={MainComponent}/>
                        <Route path={env.login } component={LoginComponent}/>
                        <Route path={env.register } component={RegisterComponent}/>
                    </Route>
                </Router>
            </Provider>
        );
    }
}

前面說到,我們已經(jīng)將state交給了Redux進(jìn)行管理,放在了store里面。那么如何在負(fù)責(zé)渲染頁面的組件里面獲取到這些state呢?在React-Redux中,提供了Provider組件,把它作為根組件,同時把store作為參數(shù)傳給它,你就能在嵌套在它下面的組件中拿到state。

接下來就是Router組件了,Router組件使用起來和不用Redux一樣,這里就不用詳細(xì)介紹。不過我們可以把history和store做個綁定,下面有詳細(xì)介紹。

2.store/store.jsx

//省略引入第三方庫的代碼。
import * as reducers from '../reducers/rootreducer.jsx';

const rootReducer = combineReducers({
    ...reducers,
    routing: RouterReducer
});

const store = createStore(rootReducer, applyMiddleware(thunk));

export const history = syncHistoryWithStore(browserHistory, store);

export default store;

上面的combineReducers,用于將多個負(fù)責(zé)改變不同的state的reducer合并成同一個reducer函數(shù)。這樣你就可以分別根據(jù)業(yè)務(wù)情況編寫不同的reducer了,代碼結(jié)構(gòu)清晰。

接著是syncHistoryWithStore,用于將History中的變化反映到store里的state中。這里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demo里面應(yīng)該是沒有用到對應(yīng)的例子,因?yàn)槲野堰@個代碼換成export const history = browserHistory; 編譯運(yùn)行都正常,有興趣的話可以做個深入研究。

3.jsx/component/MainComponent.jsx

接下來,寫完上面那兩個配置文件。React+React-Router+Redux的框架就簡單的搭建起來了。現(xiàn)在開始寫一些比較簡單的頁面組件。下面主頁的代碼比較簡單,相信大家看懂應(yīng)該不費(fèi)吹灰之力。如果我們沒有用到Redux,其實(shí)就是把下面的loadData改成異步請求,同創(chuàng)建組件的相關(guān)state,把請求回來的參數(shù)傳給這個內(nèi)部的state,通過state組件的更新來更新頁面。代碼如下:

//以上略去了使用Redux需要聲明和綁定和函數(shù),后面會給出。
export default class Main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

    loadData() {
        //這里是Redux的寫法,如果是不使用Redux,則直接寫異步請求并且將返回的數(shù)據(jù)setState到本組件的state中。
        const {actions} = this.props;
        actions.fetchArticleList();
    }


    componentDidMount() {
        this.loadData();
    }

    render() {
        var articleListHtml = [];
        //這里是Redux的寫法,如果是不使用Redux,則直接從this.state中獲得數(shù)據(jù)。
        const {articleList} = this.props;
        if (common.isNotEmpty(articleList) && articleList.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 articleList.length; i++) {
                articleListHtml.push(
                    <tr key={i}>
                        <td className="td-align-center" style={{width:"50%"}}>
                            <a href="" target="_blank">{articleList[i].title}</a>
                        </td>
                        <td className="td-align-center" style={{width:"25%"}}>{articleList[i].creator}</td>
                        <td className="td-align-center"
                            style={{width:"25%"}}>{articleList[i].commentNum}/{articleList[i].readedNum}</td>
                    </tr>
                )
            }
        }
        return (
            <div>
                <Row type="flex" justify="center">
                    <h1>博文列表</h1>
                </Row>
                <Row type="flex" className="add-code-lib-row standard-margin-top">
                    <Col span={24}>
                        <div className="code-manage-main">
                            <table>
                                <thead>
                                <tr>
                                    <th className="td-align-center">標(biāo)題</th>
                                    <th className="td-align-center">作者</th>
                                    <th className="td-align-center">回復(fù)/查看</th>
                                </tr>
                                </thead>
                                <tbody>
                                {articleListHtml}
                                </tbody>
                            </table>
                        </div>
                    </Col>
                </Row>
            </div>
        );
    }
}

--.Redux怎么用,用的時候該注意些什么
寫完UI組件,這里有必要花一些篇幅簡單介紹一下Redux的一些機(jī)制和原則,以便于實(shí)在不想看Redux是什么以及怎么用的讀者理解接下來的代碼。

前面有說到,Redux就是用來管理狀態(tài)(state)的,不過它自己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機(jī)制和規(guī)范,大概的示意圖如下:

image.png

(1)UI組件通過connet,綁定action和state(即圖中的1和2),使得組件可以dispatch action,同時也能在props里面獲取到store里對應(yīng)的state。

(2)組件生成action,并且進(jìn)行dispatch(即圖中的3),這里主要為了調(diào)用異步請求,獲取服務(wù)端數(shù)據(jù)。

(3)請求成功或者失敗后,會再在3的Action里,dispatch一個Action(圖中的4),這個action,才是用來通知reducer,讓其去改變store中對應(yīng)的狀態(tài)的。

(4)所有的Reducer都會收到該請求(圖中的5),如果符合條件的reducer會更改store中的state,并且返回新的state到store中,如果不符合,則直接返回舊的state,不做任何更改。

上面大概就是使用Redux的大致開發(fā)流程及數(shù)據(jù)流向了。同時Redux規(guī)定了3條原則,來保證store中狀態(tài)改變和使用足夠清晰。1.只有一個store,所有的狀態(tài)都存在于這個store中。2.通過action來觸發(fā)store中狀態(tài)的改變,reducer執(zhí)行具體的state變化。其它任何時間任何方式的state是只讀的。3.reducer函數(shù)必須是一個純函數(shù),即對應(yīng)于任何兩個相同的輸入,只會有一種相同的輸出。舉個例子,你在這個純函數(shù)里面,Redux是不允許你使用諸如Math.random()或者new Date()等函數(shù)來改變state的。這樣做是為了保證狀態(tài)變化的可預(yù)測性和清晰性。

通過上面一系列原理和原則,Redux讓前端開發(fā)者和維護(hù)者對前端的代碼和邏輯更佳清楚易懂,對于狀態(tài)變化清晰可預(yù)測。

4.reducers/articleList.jsx

import * as constants from '../common/constants.jsx'

const initialState = {};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state = initialState, action) {
    switch (action.type) {
        case constants.RECEIVE_ARTICLELIST:
            const {articleList} = action;
            return {
                ...state,
                articleList
            };
            break;
        default:
            return state
    }
}


//同時在common/constants.jsx中添加如下內(nèi)容,因?yàn)閍ction和reducer都會用到,所以放倒一個公共變量里面比較好。編程習(xí)慣編程習(xí)慣
export const RECEIVE_ARTICLELIST = 'RECEIVE_ARTICLELIST';

//在reducers/rootreducer.jsx中添加如下代碼,使得上面寫的reducer能綁定到store中。
export articleList from './articleList.jsx'


Redux部分的代碼講解將按照Redux流程從后到前講解,即從reducer,action,再到前端UI component 的順序,方便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如何進(jìn)行Redux開發(fā)。

上面部分的代碼就是寫一個負(fù)責(zé)改變文章列表狀態(tài)的reducer,當(dāng)有一個type為'RECEIVE_ARTICLELIST'的action被分派的時候,這個reducer會進(jìn)行響應(yīng),同時修改狀態(tài)里的articleList,重新計(jì)算并返回新的state到store中。需要說明的是,當(dāng)一個action被分派的時候,所有綁定的reducer都會被觸發(fā)執(zhí)行。如果符合則更新狀態(tài),如果沒有則直接返回原state(即default:return state),store里的狀態(tài)就不會變化。

我們寫完了這個reducer,就要把它綁定到store中,前面我們已經(jīng)通過如下代碼進(jìn)行配置了,所以只需要在reducers/rootreducer.jsx 添加即可綁定到store中。


import * as reducers from '../reducers/rootreducer.jsx';
const rootReducer = combineReducers({
    ...reducers,
    routing: RouterReducer
});

const store = createStore(rootReducer, applyMiddleware(thunk));

5.actions/receiveArticleList.jsx

接著往前寫,寫到Action,這里分派到Reducer的Action,是一個對象,其中有一個type屬性,是必須的,用來和reducer里面接受參數(shù)里面的action.type是一致的,也就是constants.jsx中的RECEIVE_ARTICLELIST = 'RECEIVE_ARTICLELIST'。另外你可以在這個對象里面添加一些其它的參數(shù),以便于reducer匹配到以后拿這些參數(shù)去改變store中的狀態(tài)。如下代碼:

const constants = require('../common/constants.jsx');

export function receiveArticleList(articleList) {
    return {
        type: constants.RECEIVE_ARTICLELIST,
        articleList
    }
}

6.actions/fetchArticleList.jsx

這里這個Action,其實(shí)在我看來,是一個偽“action”,因?yàn)樗]有分派到reducer中,而是觸發(fā)另外一個Action。這里這個Action是由UI組件分派的,為了進(jìn)行異步請求,在請求成功或者失敗后,再分派一個真正的Action,去改變store中的state。

在Redux中,把異步請求數(shù)據(jù)的代碼和邏輯放在Action里面是比較好的。當(dāng)然你可以直接在UI組件里面直接進(jìn)行異步請求,然后派發(fā)Action去改變store中的狀態(tài)。但是這么做的話,你的業(yè)務(wù)代碼和你的UI組件又耦合在一起了。代碼也不夠通用,感覺不太好。這部分的代碼如下:

import fetch from 'isomorphic-fetch'
require('es6-promise').polyfill();
import * as actions from './actions.jsx';
import env from '../common/env.js';

export function fetchArticleList() {
    return (dispatch, getState) => {
        fetch(env.getArticleList, {
            credentials: 'same-origin',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 body: formData
        }).then(function (response) {
            if (response.status >= 400) {
                throw new Error("Bad response from server");
            }
            return response.json();
        }).then(function (result) {
            var code = result.code;
            if (code == "0") {
                    //這里才是真正觸發(fā)Aciton的地方,去store的狀態(tài)。
                dispatch(actions.receiveArticleList(result.data))
            }
        }.bind(this)).catch(function (error) {
            alert("請求失敗,請檢查網(wǎng)絡(luò)");
            //這里才是真正觸發(fā)Aciton的地方,去store的狀態(tài)。
            dispatch(actions.receiveArticleList([]))
        });
    }
}


7.jsx/component/MainComponent.jsx

最后,又回到了我們的UI組件。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寫好了異步請求的Action,改變Store中狀態(tài)的Action,以及如何改變Store狀態(tài)的Reducer。

接下來,就是UI組件如何去獲取到store中的狀態(tài),如何去直接或者間接(需要異步請求的時候)去派發(fā)一個Action,以及store中的state變化時,UI組件是如何過獲取到變化的。先貼上代碼,下面再進(jìn)行代碼說明。

import env from '../../common/env.js';
import common from '../../common/common.js';
import {fetchArticleList} from '../../actions/actions.jsx';
import {connect} from 'React-Redux';

const mapDispatchToProps = dispatch => {
    return {
        actions: {
            fetchArticleList: () => dispatch(fetchArticleList())
        }
    }
};


// Map Redux state to component props
const mapStateToProps = createSelector(
    state => state.articleList.articleList,
    (articleList) => {
        return {
            articleList
        }
    }
);


@connect(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export default class Main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這部分的代碼和  3.jsx/component/MainComponent.jsx中貼出的代碼一樣,不再給出。

}

接下里,我們一一解決上面的問題。

我們首先寫一個mapDispatchToProps函數(shù),封裝一下需要派發(fā)的action,使得UI組件中的代碼能比較方便調(diào)用action。

其次,再寫一個mapStateToProps函數(shù),返回想要訂閱的store的狀態(tài)(在本例子中,就是存儲在store中的articleList)。需要額外說明的是,這個state.articleList.articleList,
中間的articleList,是你在rootreducer.jsx中export的值。

最后使用React-Redux庫中的connet,將上面兩個函數(shù)綁定到UI組件上。這樣,UI組件就可以通過this.props中拿到store中的狀態(tài)值了,并且每一次store中的狀態(tài)值變化,也會觸發(fā)React組件中props的改變,觸發(fā)React生命周期的相關(guān)函數(shù)回調(diào)。同時,如果UI組件中想要觸發(fā)一次Action派發(fā),也是在props里面進(jìn)行this.props.actions.fetchArticleList();即可。上面兩個函數(shù)已經(jīng)把a(bǔ)ction和store中的state都綁定到props對象里了。

至此,已經(jīng)把整個Demo的關(guān)鍵代碼進(jìn)行一一說明。詳細(xì)的代碼建議大家去我的github上下載下來看。這里就不提供全量代碼了。

基于demo代碼進(jìn)行相關(guān)開發(fā)步驟

上面代碼已經(jīng)詳細(xì)到,從零開始搭一套React大禮包了。但是如果你實(shí)在不想自己搭一套,去折騰什么依賴包問題,webpack問題,中間件問題,fetch請求兼容性問題等一大堆問題。想在本demo上直接開發(fā),也是可以的。大概步驟如下:

1.寫好UI組件。

2.在index.jsx中配置好路由。

如果有異步請求,則還需要以下步驟:

3.在constants.jsx中設(shè)置action.type,供reducer和action使用。

4.在reducers文件夾中添加reducer。

5.在rootreducer。jsx中添加4中的文件

6.在actions文件夾中添加相關(guān)action,如果有ajax請求,建議分成fetch,receive兩個action

7.在actions。jsx中添加6中的文件

8.在對應(yīng)的組件中編寫對應(yīng)的邏輯。etc:@connect(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等

總結(jié)

當(dāng)然,這個demo代碼比較簡單,只是為了用React大禮包而用React大禮包,太過于復(fù)雜的代碼也不適合進(jìn)行講解說明。而且,這套框架搭起來了,仍然有很多問題,很多規(guī)范需要去解決。比如什么時候把組件中的state放到store中,怎樣接著精簡代碼,去掉rootreducer.jsx、actions.jsx等等等等。都值得進(jìn)行深入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也歡迎大家這篇文章下面評論討論,提出解決方案。

想把這套框架吃下來,合理運(yùn)用起來,光是這些代碼和學(xué)習(xí)也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學(xué)習(xí)和實(shí)踐,不過希望這篇文章提供一些信心,成為一個好的起點(diǎn)。

臨走之前,我還有話要說

其實(shí)在15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寫前端代碼了,用的是jQuery。然后到去年,開始認(rèn)真研究React及其相關(guān)生態(tài)系統(tǒng)。感覺現(xiàn)在的前端,處于一個群雄割據(jù)的年代。老派的還在用jQuery,然后現(xiàn)在比較主流的三大框架React,Vue,Angular,都占有不小的使用比例。這對于前端學(xué)習(xí)者,我覺得已經(jīng)算是不小的負(fù)擔(dān),并且這些技術(shù)還在飛速迭代著。當(dāng)然這也無可厚非,大家都想一統(tǒng)天下,但是,在這種急功近利的趨勢,導(dǎo)致很多時候,自己都沒統(tǒng)一自己。我在用webpack的時候,剛好經(jīng)歷webpack1過渡到webpack2,然后發(fā)現(xiàn)webpack2竟然不兼容webpack1,要做代碼升級及兼容。聽前端的同時說,Angular2和Angular1,差別也很大。這一系列的變動,也導(dǎo)致了對應(yīng)的插件和api庫跟著不兼容,需要升級。導(dǎo)致這個過程非常的痛苦。暫別前端,希望下次回來,前端有一番新氣象。

相關(guān)技術(shù)資料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diǎn),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