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to offline,關鍵在于to后面那個詞,互聯網僅作為一個介質來完成這個閉環,將來還可能有很多XX to offline,例如人工智能to offline,而傳統行業已經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歷史,存在必然有他的道理,要是想著去大刀闊斧的改,很可能會發現,用了很多招數,很多打法,最后都像落在了棉花糖上,被綿綿化解,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是要在關鍵的事情上動刀子,就跟給美女整容一樣,牛逼的醫生不會把她所有的面部結構全改了,只沿著原本的結構把不完美的地方修正,做O2O不是用互聯網思維把傳統行業完全包裝一遍,而是要在最關鍵的點上做文章,也要考慮到傳統行業的消化能力。改造傳統行業的方式有比如做標準化(但是標準化是個非常艱難的事情,也不是所有行業都有必要或者做標準);把曾經復雜的需求打包成一個;增加原本沒有的被滿足的需求,比如以前叫外賣只送午飯晚飯,現在早飯也能送了,還直接送到公司門口;或者也可以像Airbnb一樣,用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產生一個以前絕無僅有的東西,Airbnb的模式叫共享經濟,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提供以前無法被提供的服務,比如用戶可以入住五星級酒店也無法比擬的充滿藝術氣息的私人住宅。
做產品,一開始有一兩個亮點打動人足矣,例如愛鮮蜂,我喜歡點他家的扇貝,現在幾乎每周都吃,他家也賣小龍蝦,但是不好吃,不過這些沒關系,可以叫小龍蝦的店有很多,我能找到的喜歡且劃算的海鮮就愛鮮蜂一家,所以我會繼續用,產品要留住人,一定一定要有至少一個和競品差異化的亮點,最好是不可替代的。
關于推廣
之前在游戲行業,為了付費,大家會先給所有低級用戶一些免費但是有期限的特權,例如低等級送限時VIP,爽完你就痛苦的發現要么交錢,要么做回屌絲,要么現在在O2O,也是先讓你低價用著爽,上癮,戒不掉了再付費,但是一個關鍵點是你推得服務是不是有能讓人上癮,是否有頻繁需要的可能性,也要權衡讓用戶上癮所要耗費的時間和成本自己是否能夠承擔,有些服務天生就沒辦法用這套打法。
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所生活的物理世界,還存在著一個精神上的共同世界,那是人類在遙遠的時間線上能產生共鳴的世界,古代詩歌里的明月,和現在的月亮,雖然在物理上是同一個物體,但是那個“我寄愁心與明月”的世界,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共同世界也表現在做市場推廣上,從物理面上擴展業務,破局很快,但是很快就會走入瓶頸,因為你在用戶身邊,在用戶能看到的地方,但是不在他得精神世界里。普通消費者在選擇商品和服務時,大多是感性的,說那些高逼格的詞匯,看不懂的說明書,不如創造幾個簡單、直接、直入心智的點,給產品人性化,占領用戶的心頭來的實際。
關于運營
做運營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回歸常識,有時候做著做著就容易掉進自己設定的那套規則離去,忘掉本質,所以要時常聽聽用戶意見,用戶的需求很多,哪些無關緊要哪些致命,哪些是大眾需求哪些小眾,先做個大判斷,再根據產品目前能滿足的需求點整理一遍,為了達到你的目標用戶量級,哪些需求要做哪些又要舍棄掉,然后再考慮怎么樣去排列優先級。回歸本質還很適用在平行擴展其他業務線上,不斷模擬用戶的使用場景,想清楚哪些業務可以合并,那些需要拆分,拆分的業務之間是不是無縫覆蓋所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