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馬季先生說的《五官爭功》嗎,那段相聲節目是一段很好的文學作品。當然馬季從這段相聲之后,他的作品的主題就陷入到“團結”的這個題目中,甚至他的徒弟的馮鞏的節目《三重唱》或者他的徒常佩業的節目《眾人劃槳開大船》都還是跳不出這個講團結的巢窠。在此不提。
只說鼻子。嗅覺。無意沿襲馬季先生的思路講團結問題,或者給五官排序,但是想說,僅就五官的感知功能,眼睛和耳朵可能還是相對最重要的,雖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千里眼,順風耳,比起鼻子的嗅覺功能,都好像重要的多。因為鼻子的呼吸功能之外,在感知世界方面,鼻子只能用來聞,好像“聞”就不如“看”和“聽”更直接了。
而今天,天氣寒冷,我從房間低著頭將要出門,我的眼睛什么也沒有看到,風很安靜,我也什么也沒有聽到,但是我知道我身在的季節是冬天。
冬天的氣息,我是用鼻子嗅到的。我猛然吸進鼻子和腹腔的嗆人味道,混雜著我四十多年的人生體驗,一下子就擊中了我,我干脆閉上眼睛,我什么也看不見,除了微微風聲,我什么也聽不到。但是那些過去的冬天,那些過去冬天里的記憶,仿佛都在眼前。鼻子,并不只是嗅味道,也能嗅情感,鼻子也能有這樣的功能。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五官之外的東西,是鴨子的身體,身在水中,才知水暖,為什么水暖了,因為是春江,春江就是春天的江。鴨子的春天,不是眼睛看到的,不是耳朵聽到的,是用身體感受到的。鼻子可能先于眼睛,但是又晚于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