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工具就如組裝嬰兒床的那把螺絲刀,它能讓你更有效率的完成目標。今天分享的這個寫作工具箱由3部分內容組成,讓你的寫作更有方向感。
本文目錄:
- 開始寫作時,可以寫什么
- 確定寫什么后,如何寫
- 如何建立主題資料庫
一、開始寫作時,可以寫什么
對于初次寫作的童鞋而言,寫什么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我個人建議可以從這5方面的主題進行入手:
- 職場感悟
- 書評影評
- 生活記錄
- 學習筆記
- 特長干貨
為什么呢?
1、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寫作主題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平常人的生活一般波瀾不驚,難有大起大落。
作為學生黨,你可以寫寫校園生活。作為上班族,你可以寫寫職場。
喜歡看書、看電影,就寫寫書評、寫寫影評。有特長的,就寫寫自己是如何從初學者進化成有經驗者。
2、觸手可及,門檻不高
開始一件事情,如果很難,畏難的心理往往會讓人知難而退。這5類的寫作方向,門檻并不高,你可以輕松上手。
3、需求大
通過微信指數可以發現每天這些主題的搜索量都比較高。
4、通過對比,提升自己
因為這5類文章需求多,因此寫的人也多。別怕競爭,對于初學者來說,這是好事!——同一主題,你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和其他人進行對比,提煉出差距和提升點,長期以往,對你的寫作水平會有幫助。
5、通過書寫,總結經驗
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無論是哪類寫作方向,如果能持續寫下去,并持續優化,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會有相應的改善。
二、確定寫什么后,如何寫
個人寫作類型從需求出發,分為2類——寫給自己看、寫給目標用戶看。
寫給自己看的,怎么讓自己高興就怎么來。這里重點說寫給目標用戶看的。
1.分析用戶需求
你的文章要么有用、要么有趣,做不到有趣,那至少得有用。有用的前提是,你得清楚用戶的需求。
借助工具分析用戶需求。
推薦5118長尾關鍵詞查詢工具/百度相關搜索。
比如,寫職場感悟時,你準備寫有關跳槽的文章。你可以通過5118搜索跳槽相關的長尾關鍵詞,或者百度相關搜索。
將收集到的用戶需求進一步提煉:
需求1:跳槽時機
需求2:跳槽理由
需求3:跳槽注意事項
需求4:跳槽后薪資
其中,需求3=1+2+4。
2.滿足用戶需求
通過工具分析出用戶需求后,接下來就可以針對性的滿足用戶需求了。
你可以把每個需求點當作一篇文章主題來寫,也可以多個需求聚合成一個小專題來寫。前者的優點是精準,后者的優點是干貨多。
如果你本身沒有過跳槽的經歷,就難以下筆。但有方法一樣可以輕松落筆——進行主題式閱讀、傾聽別人的跳槽故事/搜索跳槽故事。
如何進行主題閱讀,這里建議可以通過你所訂閱的相應的專欄/音頻,進行針對性的主題輸入——帶著這些需求去找相應的解決辦法。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輸出。
三、送你一個寫作工具箱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寫作需要持續地輸入,有輸入有思考有實踐,如此才能下筆千言。
因此,需要建立專屬的主題資料庫。目的是讓你更有效率地輸入、提供寫作靈感來源。
建庫思維——歸類-輸入-輸出。以我建立的育兒資料庫為例來說明。
我們可以通過多個渠道進行輸入,歸納起來有2類——看和聽。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也好、育兒公眾號初運營者也罷,我需要大量的輸入。我的輸入方式主要通過——閱讀+觀看+聽課,閱讀書籍,觀看視頻,聽育兒課/聽書。
1.書籍:
通過微信讀書建立專屬育兒的文件夾,把育兒類的書籍放入,充電時就直接通過文件夾取本書直接開讀。
2.音頻:
主要用喜馬拉雅來聽書、聽付費節目,值得推薦的是訂閱和置頂功能,把近期需要輸入的音頻進行置頂。
3.視頻:
使用網易公開課的收藏功能,收藏相關視頻。
4.文章:
關注相關主題的公眾號,并置頂。
輸出:
定期將輸入的內容進行輸出,整理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1.寫:
每看完一本書,就可以輸出一篇書評。補充:閱讀每一本相關主題書籍,最好把自己的疑問整理出來,帶著問題去書中找答案,這樣有助于輸出。
每看一部電影就可以輸出一篇影評。補充:看電影時可以把自己角色化——假如你是影片的主角,啟發你的主動思考,同時讓你體驗生活百態,同樣有利于你寫影評。
每閱讀完一篇文章,你就可以輸出自己的觀點,從另一角度出發再寫一篇文章。
每上完一節微課,你就可以結合自己過往的經驗,理論關聯實際,輸出總結……
2.說:
說比寫難得多了。但一旦你能寫出來,再嘗試說出來——通過音頻錄制,對寫也是再次的優化,因為在錄制音頻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寫作中拗口、啰嗦的部分。就可以再次修改。
投稿:608-Emily-奔跑的艾米 橙子學院碼字島第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