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遇到的問題,這里都有。
所以,這部電影,我希望你能和分享心事的人一起去看。在電影緩慢的節奏里,安靜地思考。你會發現,里面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每一種情緒都似曾相識:
迷茫,什么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猶豫,是平淡安穩還是放手一搏?
害怕,吃瓜群眾的嫉妒冷漠指責。
懷疑,給出的真心會換來真心嗎?
我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么過?
淚流滿面的你,會聽得到心里的聲音。
電影里,青年們都有著 “被期待”去做的事情。
“更聰明的人應該學理科”
“只愿你一世安寧感受人生之趣”
“太正義或太美麗大概都是種罪過”
“了解和適應社會的虛假和欺騙”
但,他們選擇了不一樣的路。
問心,不問西東。
最后,
學文的,在清華當了教授;
離家的,擊毀了敵機敵艦;
發聲的,在愛里重獲新生;
助人的,收獲了真摯感激。
當然,電影畢竟是電影了。
姑娘看完很是憤憤:生活哪里是這樣!說著說著就哇哇哭了出來。
是啊,這是成人世界的童話。好像只要我們相信,就都會成為真實。
但真的真實,也有可能是淑芬腦海里那,永遠不再響起的手風琴。
其實細想,電影里的人生也并非完美。
哪里有完美的人生呢?
每個選擇,都注定有失去。當你決定走上一條路,你便無法欣賞另一條路的風景。
所以最后十分鐘的思想政治教育,導演嘗試告訴我們:“要相信啊!生活還是美好的。”
其實不用。
生活并非永遠明媚,完美也不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在不那么美好的生活里,保持向上的勇氣。這才是值得自己驕傲的事情不是嗎?
比起這段雞湯,更喜歡電影剛放映時的那句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讓我想起阿甘。
“生活像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知會吃到什么口味。”
害怕苦澀的你,有勇氣去品嘗下一顆嗎?
我希望,我們都能永保勇氣和真心,不論面對什么樣的人生,都能給出這樣的回答:
我如此幸運,成為最珍貴的這個自己。
最后的彩蛋一定要看,大師云集。
大家都在驚嘆,哇!都是教科書里面的人!
我不禁想,真是諷刺。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每個人,都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在這個造星的年代,每個人,都活成了同一個樣子。
為什么?
因為周圍的聲音越來越多:“你這就是傻”、 “你這沒有意義”、“你這就是異想天開”!!!
而內心的聲音越來越少:“我想做什么”、“什么對我而言是重要的”、“我真的可以嗎”???
我們都是吳嶺瀾,在追尋價值的道路中迷失方向。
我們都是沈光耀,面臨理想和親情間的兩難選擇。
我們都是王敏佳,為了正義挺身而出卻遍體鱗傷。
我們都是張果果,在忽明忽暗的人心里自我懷疑。
真好,電影的英文譯名Forever young。
“青春不死,無問西東。”
另外,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我想你應該也會喜歡這首歌:
放下包袱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