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1]聞世,該書中記載了內、外、骨傷、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病癥500條;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論》[2]一書,流傳至宋代復經林億等加以校正,全書分十卷,共含有397條,97味中草藥,制訂了112首方劑,全書以臨床癥狀和功能為依據進行辨證論治;《金匱要略》[3]一書含398條癥狀。五十年代秦伯末等所著《中醫臨證備要》[4]收入各科病證20類,417條癥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各臨床科書中共收入有病名(癥狀)426條。2013年4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收入406條病種。根據以上各書統計的病名(癥狀)均在500種以下,每病都含有數種至十余種癥狀,全身疾病所有癥狀(病名)加在一起,有5000余種,故將該文題定為“千種疾病一種病因,一種方法治千種病”。古今中醫均以功能恢復(癥狀消失)為依據,作為臨床治愈標準,是明顯的“功能醫學”范疇。
中醫之癥狀,中醫學又稱證候、病候等,一般是指患者自身覺察到的各種異常感覺,或有醫生的眼、耳、鼻、指等感覺器官所直接感知的機體病理變化的外部表現,這些感覺或表現,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是人們賴以認識疾病的航標或紐帶,在指引醫生去識別和區別具體的病證,并成為中醫辯證的主要依據。
古人著書立說皆以癥狀為病名。現代中醫臨床書籍中,仍沿襲古人之書立項分類定病名,通過辯證論治的手段施以經驗之經方或時方,只要辯證準確,多是效如桴鼓。現代西醫是分類別病,以實體解剖結構定病名,已達精細至極,可在現實臨床中,仍有不少的治療無效病種。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學國際交流中心,《國中醫藥國交函2017年14號文件》高新適宜技術推廣項目“腦癱課題”結束后,治療“自閉癥”三方橫向課題啟動,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的博士生導師方繼良教授,著手研究腦針治療腦病前后功能性MR1的腦區改變的檢測指標并開始實施。這項高端工作的開展,標志著“宮氏腦針療法”,由以前用臨床癥狀對比驗證療效的方法,上升到用實驗數據對比驗證療效的轉變。這項工作的實施開展,使廣大學術界進一步認可和接納,得到更進一步的開展普及造福人類。
從我行醫五十三年的臨床歷練中,選擇性的學習過中西醫學臨床本科教材,做過20余年全科醫生,從事針刀醫學臨床29年,以骨傷疼痛類疾病治療為主30余年。每逢一病人來診時,均采用西醫的檢查方法確診并進行對因治療,大多痊愈了,還有部分的患者沒有取得理想的療效,然后會采用中醫的四診八鋼、辯證論治的原則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用西醫診斷方法,用中醫治療理念去解決,但仍有一部分診斷清楚而無法治愈的疑難病癥,數十年不得其解!
筆者從2017年6月2日至6月16日之間,記錄在案的41例臨床病例,均有詳細的病史資料,開始時仍按傳統的病歷書寫方法。曾在6月11日那天,求治雙手無名指腱鞘炎的聶xx,女,51歲,是澡溏搓背工,每天服務四五十個人,收入二三百元。當時考慮要用針刀傳統方法可一刀搞定,但要雙手術后避水3天,一周內不會搓背掙錢,斷了她的財路。當時考慮放棄老方法,采用腦針療法,一可觀察驗證療效,二可不斷其財路,與患者溝通后,患者非常高興,同意我的思路。首次高點2針。第二天患者復診時,發現其雙手指腫脹明顯消失,患者還告訴我說:"她6年前因驚嚇導致的右耳失聰有了通氣感!效不更方,又做高點1針。第三天來診時患者特別高興,告訴我說她好了右手腱鞘炎,更大的喜悅是聾了6年的右耳聽到了清浙的聲音。還捲起右腿褲子,露出膝關節說:“膝關節腫脹痛6年的滑膜炎和雙手指都完全消腫了。”同時還捲起左褲腿,對比讓我和全門診的人看,說:“光從頭上扎針治好了6年的耳聾和滑膜炎,曾花去兩萬多元沒治好的老病,這次沒花錢被捎帶著治好了!”單位的工作人員和所有在場的患者,都感到無比驚奇。從那天起我在門診記錄中,除主訴癥狀之外,均附加有全身臨床副訴癥狀。不獨有偶,同時來復診的位xx,女,53歲。患有頸椎間盤突出2節,腰椎間盤突出4節,雙髖關節滑膜炎積液脹痛,已用傳統方法治療一個多月,每周來治療一次,三種病交叉治療,頸腰病基本恢復,左髖脹痛較重。為她停止了原來的傳統治療方案。采用腦針治療是第5次后2天,這天該做第6次治療,患者格外高興地談她有了更大的意想不到的收獲,捲起兩腿褲子,高興的讓我看她的雙下肢內側十年的神經性皮炎和右足跟瘙癢3年的頑癥,專業皮膚科醫師施治不間斷,耗去醫藥費萬元也沒好,這5次頭上腦針的治療,髖關節明顯好轉,已消除了功能受限,同時沒花錢捎帶著治好了十年的“神經性皮炎”和3年的“足跟瘙癢癥”。
楚x利,男,48歲,農民企業家。左股外側至膝上,針刺樣疼痛月余,內服外涂藥物治療無效而來診,這是我的針刀粉絲,要求采用針刀微創治療。這是"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松解卡壓點會針出癥消。為驗證宮氏腦針療法,我特意避開局部治療,而專取高點2針施術,每天1次,連來3天都訴無改變,隔2天來復診時,在門診高興的說:"在休息的2天中,疼痛逐漸消失了90%,同時感覺頭腦清醒,雙眼明亮輕松"。他的病獲得了奇效,又沒有感到治療時的痛苦。我采用皮試針管和皮試針頭,1m1的麻藥注射時也沒讓他感覺痛,治療時更無痛感,達到了無痛的治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此后,他介紹了本村的腦梗死三年后遺留"言語障礙"的患者前來接收腦針治療。
李x英,女,52歲。重慶市開州區和謙鎮人。因生孩子后引起雙小腿腓腸肌酸困不適20年,加重1年。慕名千里之外來河南新密求治。開始,我采用傳統微創療法治療,消除了70%的癥狀,后采用腦針療法,取高位2針3次消除了余癥,返重慶老家。2017年7月28日上午來電話告知,他的病癥完全康復了。
袁x紅,女,46歲,教師。2年來午休不會入睡,失眠1年,心慌胸悶,心焦煩躁,諸藥無效,予尋跳樓終結。筆者查閱其住院病歷后,認定是“神經功能失衡”之病,當天上午10時許采用腦針高點兩針,術后感覺頭腦清醒,雙眼明亮,消除了全身繃緊的肌肉,自訴覺得是患病以來最輕松的感受。自此,一年的失眠和全身心的痛苦消失大半,效不更方,一個療程結束時,徹底治好了頑癥。
反思這些年來的治痛之路,喜憂參半,治好不少的疑難病癥,也遇住過診斷明確還無法治好的疑難病癥。
在短短近2個月內,有驚喜到理性的認識到,“神經功能平衡失調理論”是指導臨床工作的正確理論,。治療點選在后枕部,距小腦延髓生命中樞部位最近的骨面上,局部無神經、血管且肌肉又簿,施術安全,易于操作,重復性強,便于推廣。
以往治療腱鞘炎一刀搞定,也有不少易復發病例,在頸部相關節段松解亦能取效,對肩周炎、網球肘與涉及臂手的癥狀都能立桿見影。但頸項部肌肉和神經、血管復雜疊加,治療時取點多。現用宮氏腦針療法取高點1~2針,配體部實像也1、2針足矣。且多立桿見影,多年老病也會數次見效或癥狀消失,有待長期觀察總結經驗!
這些天在應診中,每天都有驚喜的收獲,茅塞頓開,進一步理解了“理念的轉變”。要充分認識和理解應用“千種疾病一個病因”——神經功能的平衡失調,采用高點適度施術,達到一定的刺激度,才能反射到腦內神經中樞,消除敏化區域的體像反應,使被抑制區域潛在的功能恢復而施放,使周圍癥狀消失,能解除疼痛和不愉快感覺的癥狀表現,終至疾病痊愈的理想療效。通過我治療的病例,看到了多種癥狀減輕或消失的變化,驗證了"千種疾病一種病因,一種方法治千種病"的異病同治的功能醫學精華。
我是一個中西醫結合的醫生,除了29年的針刀醫學技術之外,也不排除我近歷練針刀操作經驗,還有關于掌握腦針針法操作9個度的問題:如"局部取點的準度,認識疾病的態度,腦針刺入的角度,腦針刺入的速度,腦針刺入的深度,腦針操作的率度,腦針擺動的幅度,腦針松解的程度,轉變理念的態度"。如態度決定一切,腦針治療時,醫者抱有什么樣的心態,決定著操作的方法。方法的當否,決定療效的好壞。腦針治療時,醫生應有的指導思想,懂得自已的定位一一醫生要創造條件,激發、調動、調整患者機體的自我調節能力,以達到調整神經功能失衡的目的。在合適的診治理念中,巧妙而合理的治療原則和方法指導下,選用最佳的治療手段,替患者著想,以人為本,也是治療成功所需要的重要環節。患者是不易控制自已情緒和行為的人群,醫者知道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太過、太久會致病,不僅會導致內臟病,還會引起肢體病變。內臟或四肢百骸損傷的患者,七情變化敏感或異常導致神經功能的失衡,醫生的任務就是調整神經功能趨于平衡,接診的過程就是溝通的過程,也是治療的一個重要過程。如果只按生活常理對待病人,即是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是難以達到調整平衡的目的。醫者是服務者,也是調理者,因勢利導,從態度上講,也要遵循"因勢利導,弱者扶之"的原則進行調整全身而為之。
記住了"真締",改變了“觀念",現實患者的確切療效,最終都被宮氏療法概括為"千種疾病一個病因,一種方法治千種病"的現實德藝和療效征服,目前正在繼續驗證更多患者和病種,為實現中國醫學夢——功能醫學,讓人類享受到簡、便、廉、效的高效醫療技術而奮斗!
[參考文獻]
[1]趙金譯,張鏡人,張震等,《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板社,1984:9
[2]湖北中醫學院,《傷寒論選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板社,1979:1
[3]成都中醫學院,《金匱要略選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板社,1980:1
[4]秦伯末,李巖,張田仁等,《中醫臨證備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板社,1965:1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行業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板社,2013:4
作者簡介
陳明濤,男,1947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密市。在職中醫自考本科畢業。中西醫結合骨傷科主任醫師。現任鄭州中康醫院教學科研處主任兼疼痛中心主任、鄭州市康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新密市針刀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明濤針刀埋線專業傳承工作室終身指導教師。
學術地位:北京中醫慢性病防治產業發展促進會針刀埋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針刀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針灸學會埋線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骨傷微創水針刀學術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及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顧問,北京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編號131026)兼河南省針刀醫學臨床進修科研基地主任,北京中針埋線醫學研究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頸肩腰腿痛研究會及河南分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及專家組成員,河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社區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聯系電活:13838141941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