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路人甲》觀影感
? ? ? ? ?昨天上網查資料,發現一個人提到《我是路人甲》,恩,很久沒擼電影了,所以我立馬點開觀賞(這里廢話一句,優酷比土豆的網頁播放要好使)。
? ? ? ? ?故事很現實很接地氣,就是現在浙江橫店影視城每天在上演的人情世故,爾冬升一個大導演想到來拍這個電影,著眼于這個算是比較底層的演藝群體,這份情懷首先要點個贊!但是作為電影,我覺得不美,至少不是一部藝術格調那么高的電影。是啊,藝術是源于生活,但重要的是它要高于生活,方可稱為藝術!如果只是記錄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有紀錄片就好了。電影之所以稱為電影,那是有它獨特的美之所在。
究竟這部電影不好在哪里呢?
? ? ? ? 第一,整個故事不是很完整,有明顯的突兀,整體就是很急的節奏,沒有把這個故事說透。就拿男主角萬國鵬來說,電影一開始從一家人看電視劇,用餐的客人老鄉們攛掇他告知母親,要當演員說起,第二天去雪山干活的時候,和爸爸聊了會天,和媽媽哭一鼻子告別,這就是萬國鵬從一個偏遠的農村、橫跨大半個中國、突破父母的阻撓來到橫店追逐演員夢想。(這里忍不住廢話幾句,母親演得很實在,父親也演得不錯,但是萬國鵬悲傷、激動、對夢想的那份渴求這些情緒都沒有傳達到位,臺詞也更多的是書面化的雞湯,沒有農村人說話那般樸實。)我個人認為,這里至少得講講萬國鵬有多迷當演員這回事,因為這是這部電影的緣由和起始點,大的背景和格調都是從這里開始的,必須講透點(可從房間布置的細節、少而精的兩個鏡頭去捕捉他的心靈),父親和兒子在雪山的那次聊天,也有談到到父親演話劇夢想的夭折,我覺得也不應用臺詞去展示,而應該直接場景化,幼時撼動心靈的記憶是會給一個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更多是場景式的印象。成年想起的時候第一反應理應是頭腦中那幅畫面,而不是簡單總結為一兩句臺詞的和盤托出。至于說服父親,則只是簡單地來一句“爸,我也像當年的您一樣,我也想試試!”(這些家鄉臺詞都可以用當地方言來直接演繹,更貼切點)。這樣點到為止就夠了!還有一個明顯突兀的地方是熒幕上打上“一年后”三個字時,我以為是萬國鵬經歷培訓一年后再回到橫店的事情,看到后面蒙了一陣才知道女孩那會還沒跟他徹底地分開,兩人正是告別的時間段,那個一年是到橫店的第一年,如果真要這么記錄,我建議之前就要有相關的計算,比如3個月,身上余額:,成長部分則用情節體現;6個月,身上余額:,變化部分以及在橫店的生存處境都用情節去體現……這樣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橫漂男孩的成長史,主線非常明顯(這點很重要,不然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后面會講到)。額,怎么說,這個“一年后”,首尾都無呼應,突出得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另外結尾可以修改為爾冬升導演招這一幫群眾演員去做一個年輕人的戲,大家一起出現在鏡頭遞交報名單的場景或者說利用他們當初開選這部電影人馬時的攝影資料。這樣的話,就把導演的這份情懷,這部電影的拍攝機緣有了一個有始有終的回應,相對來說也能拉群眾入戲,大家也會看得更歡欣鼓舞。畢竟,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萬一有一天大導演會拉一個無名小卒入戲呢,會有一個大餅砸到你臉上呢。電影的情節里設計的是另外一個大導演,我認為還不如爾冬升導演直接上。
? ? ? ? 第二,主角存在感極弱,讓我看到中間一度記不起男主角是萬國鵬了,當然他自己演技不出眾要為自己微弱的存在感負一部分責任,但更多的是對他的人物角色塑造也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情節,簡單的就是每天群演時刻露面,還一度犯二,他沒把那種新鮮迷茫感表達透,而且內心的OS建議最好獨白說,而非嘴巴說出來,不對,準確地說,他是一個一個字地蹦出來,這樣感覺男主人很神叨叨,不喜。另一個行為就是和女主的愛情戲多、拖沓,讓人懷疑他是來橫店談戀愛的還是來追尋夢想的。其他追求夢想的舉動就不深刻了:積極主動在戲組干活、幫忙跑腿被劇組其他人打這些都太老套了,因為觀眾看過的電影電視劇太多了,說白了要作為電影的矛盾沖突事件這根本不夠。總之他甚至還沒覃培軍給我印象深,這人無論說話、做事、表情,劇本角色完成度、個人演繹塑造得都非常成功(比如XXX名人說,在拖車上的這段神情并茂的演繹簡直滿分,不過后來看網上消息,他轉行做幕后拍攝了,我感覺好可惜,但也情有可原,畢竟現在是個看臉的世界)。其實我有個貪心大膽的想法,如果覃培軍做主演電影效果是不是會比現在好一點,因為本身他就是不年輕、不帥氣、挖煤差點丟命的人,他個人的故事感覺隨便說起就有很多可挖的點。
? ? ? ? 第三要談電影矛盾沖突的設置。主要集中在這幾個點,有萬國鵬為拍戲受過的唯一一點苦就是叫群演不要偷懶回家被群演揍了、女孩子離開男孩子去追、飯店老板娘懷孕凱哥拍戲出故障人也整瘋了,除了第三個設置讓我覺得有新意,其他乏陳可敘。
? ? ? ? 第四是演員的選擇,大多臺詞的基本功不好,雖然這是現狀,但是因為是電影,我覺得至少要做到吐字清晰、發音標準,可以偶爾一兩個演員不清晰,但是就連女主王婷的普通話也讓我聽得著急,至于男主萬國鵬同學,再強調一遍不僅發音還有情緒、行為表現力都不到位。最滿意的還是覃培軍,他說他沒多少文化,可是說真的,他的普通話聽得很順耳。另外一個方面大牌明星的串場露面也并無太大的情節價值,所以出現了算是驚喜吧。
? ? ? ? 第五是人物出場順序稍微混亂,人物角色的塑造、臺詞都有點小問題。大概要談多少個人的故事,這點要很明確,這里面有些人演著演著就不見了,這一點讓我很奇怪。即便作為背景墻,最后也應該露個臉什么的。同時每個人出場其實可以來個簡單的出場特寫,這樣可以快速了解。或者說要有一條明確的主線。對于非主角,不用那么多無用的臺詞鋪設,因為電影更多的是視覺體驗,視覺造成深刻的印象在大腦里發生化學反應,臺詞中的金句當然要有,但不能貪多了,金句多了也無用,因為記不住,而且話一多了就會顯得冗長而無內容。人物出場的混亂這點導致故事情節并不緊湊。看完電影的感受就是每個橫漂幾乎都有金句和雞湯傍身,可是真的事情來了哪能有那么多空閑廢話呢,更何況一個人窩在那,面對最難的時刻想到的只有該怎么扛過去,行動,行動,行動啊!(寫著寫著,我很好奇編劇是誰,發現是爾冬升導演自己編的,所以,算是釋然了吧。)
? ? ? ? 當然這部電影中好的地方也有,比如那場“戲中戲”,把凱哥逼瘋的那一場,演技大爆發,這很體現導演的水平和這部電影還能稱之為電影的閃光之處。
? ? ? ? 總之,導演情懷足夠,主角故事情節被愛情戲搶了大半壁江山(我對床戲真不感興趣,可是這個時代是個電影都要來點這種蜜汁情節,這點不好評論),人物出場混亂,整體故事節奏拖沓,主題方面,我理解為不是每個來到橫店的演員都有好下場,甚至可以說30萬的橫漂中能有10個混出頭了也是奇跡,但這點不夠突出深刻(說到底,還是因為情節撐不起腰來)。
關于橫漂,我的愿望
? ? ? ? 希望有人能夠重新拍攝一部這個群體的電影,但不能再是橫漂指南,也不是橫漂雞湯,而是稱之為真正橫漂的東西,橫漂人群的生活拔高了,它是有一種精神存在的:物質的貧窮、生存環境的惡劣但心中抱有不失夢想的希望、單調生活里可能偶爾偷懶但也不愿隨便放棄。面對現實的無奈選擇理智的退出或是堅定的前行,這些都看個人,也都應該鼓勵,畢竟演員紅不紅跟個人本身的素養、綜合能力還有運氣多多少少有些關系的,大家都是從普通家庭跑出來的,有些不實際的想法可能會害得自己比同年人吃更多的苦頭,但自己要消化掉這份追逐夢想永不見天日的苦楚,小橫漂變成老橫漂的時候該如何走出這個夢之城,何時走出去,或者說何時去理智地退出,去與自己和解,重新在社會上找到自我,達成與生活的和解,去過好后面的生活。同樣這些現實的問題中,會有關愛情,有關每個人要面臨的父母催婚,有關橫店的生存境況。每個“橫漂”都得思考、都得面對。
電影之我見
? ? ? ? 每部電影有其獨特的藝術性,有其獨特的美的享受,有剪輯的精巧心思,有拍攝手法的匠心獨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娓娓道來、婉轉稱奇的故事依托。同時講故事也應有緩有急,有詳有略,有情有義。這些元素有了,其實每部電影都可以稱奇,都可以算得上是好電影,并不一定要大明星扮演角色才能成,畢竟影壇中張藝謀導演經常不用大明星,不也培養出了不少謀女郎嘛!拍出了不少藝術價值高的電影啊!
? ? ? ? 而要說看電影的樂趣啊,那就是邊看邊想著“然后呢?然后呢?”突然你的前面冒出一個大陡坡,你大氣都不敢出,手足無措中想著怎么辦怎么辦,在最緊張的時刻,你發現導演這個折磨人的小妖精給你陡坡下墊了厚厚的海綿,讓你的心安全降落,讓你有驚無險,又或者突然調轉車頭,一切峰回路轉,讓你一下掉入狂喜之中,你會如沐春風,你會興高采烈,你會摸著在心有余悸地怦怦亂跳的心臟,告訴自己還好還好。之前看《瘋狂的石頭》的時候我就好幾次有這樣的體驗,《心花怒放》也有。
? ? ? ? 愿有好電影,愿能看好電影,愿有一天能夠創造如愛樂之城般的美好電影!
?后記:這部影片的觀后感算是寫得極快,午飯后內心一直有個強烈的想法壓迫著自己要寫出來,就開了電腦奮手急敲了。當然我不是專業電影人士,寫的電影不好的地方完全是個人從看電影的經驗入手點出來的,算是一家之言吧!也許這部電影有藝術價值的地方因為我的無知也沒發掘出來。但是我很享受這種不得不寫的感覺,也喜歡這種沖動。寫完之后感覺很開心!當然下一次爭取寫觀后感的時候不這么口語化,雖然我的不是專業影評,但我想用語行文都更加專業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