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力行,志在家國——思源校訓
德育啟心智,體藝助發展——思源辦學方略
甘溪巍峨,鐘靈峻秀,初秋的早晨霧氣氤氳,思源早已梳洗完畢,精神抖擻,含情脈脈地面東等待一輪旭日初升。
這正是2017年秋季清晨的思源,忍不住駐足流連,然后神清氣爽,一腳踏進校園。
無論是照片上的笑臉,還是那令人心馳神往的“思源藍”,還是干凈整潔的校園,都在傳達一個信息:這是學習的凈土,這是有志之士的樂園。
之前早就聽說,思源的學生在家里都是可以聽到網絡課程的,由此感受到思源除了深厚的底蘊,扎實的作風,還有敢為人先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
登錄cctalk,進入思源學校群,領略各科名師風范。
2012年在江蘇師范大學參加經典誦讀國培的時候,一位專家提出學校教育中“教育”是應當大于“教學”的,深深認同。2017年北京衛視的《我是演說家》欄目中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刷屏了朋友圈:一節課中40分鐘的時間我在告訴你該如何考試,留下五分鐘的時間,我要做教育。更是振聾發聵的提出: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我們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學家張載所說的讀書的真正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時,我接觸到了思源的網校的核心——嘟嘟網校直播室。
此時,嘟嘟網校直播室已經開播一年的時間,有《朝讀經典》、《詩語清晨》、《快樂英語晨讀》、《周五大課堂》等成熟欄目,也有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明星教師團隊,第一次參加周五例會,為大家說王校長會參加每一次例會而暗自驚嘆:不走形式,不做過場,而是實實在在地守住一方教育的陣地,這是一個有教育大情懷的校長所為,一位教育者的遠見卓識。
你之前所做的積累,或許很長時間都似乎沒有用處,但是某天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這是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以一個學習者的心態,永遠以一顆好奇而關懷的心去看世界,這是我的生活日常,作為一名老師,你的職責就是去影響別人,有了思源網校的這個平臺,在互聯網+的時代,這種影響力是驚人的,此時此刻要回過頭審視自己:我能帶來什么呢?
幾經思量,幾經討論,《思源講堂》應運而生。
《思源講堂》定在每周日晚第一節課播出,定方向為“匯聚天下精英,傳播時代精神,彰顯先進理念,鑄就思源品質”,定目標為“傳承美德,弘揚正氣,春風化雨,立德樹人”。
思源將德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思源講堂》便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確定之后,嘟嘟網校全體成員為這個新工程添磚加瓦,盡心竭力,袁建華主任、瑤瑤老師、玉兒老師、熊靜老師帶領新進人員熟悉操作,瑤瑤老師設計片頭,全程協助完成前兩期直播。
9月17日,迎來了講堂的首播。
《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部大片》是一個勵志主題,旨在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可以精彩,關鍵在于熱愛生命,堅定不移地追尋。首期播出,各班認真組織聆聽,孩子們積極分享所得,反響強烈。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既然是“匯聚天下精英”,身邊的優質資源就一定要推介給孩子們,首先邀請的遠程分享的嘉賓是廣東惠州城市學院客座教授,三家企業投資人,PRG自管理組織創始人大利老師。
精英的介入意味著打開精彩的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意味著榜樣的力量,專業而博學的大利老師深入淺出,講述學渣到學霸的經歷為孩子們樹立信心,談論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應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方法,教給了孩子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途徑,這節課深受學生喜歡,老師們也是贊嘆嘉賓水平高、有實效。
我們的社會需要有所追求、有所堅持的人,規則意識是作為一名公民的必備素質,第四期確定主題為《行其道,得其所》,只有行“道”,只有堅持“其道”,才能夠有序“得其所”,讓孩子們懂得:校園里的規則,是為了明天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每個星期日驅車前往,想到有那么多的等待,一種幸福感便油然而生,打開話筒清晰地傳達出本周的第一聲溫暖的問候,直至說完“再見”,結束直播,便又開始下一期內容的構想,離去,又帶著期待……
幸福,就是做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就是播撒一顆種子,它會慢慢貯存起難以想象的能量,在你不經意間,某天突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