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虎媽貓爸》劇中趙薇的女兒茜茜,嬌生慣養,任性調皮,沒什么才藝,在別人家做客狀況百出,讓父母尷尬無比,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熊孩子”代表。與多才多藝的別人家小孩一比,更是讓父母無地自容。于是事業上春風得意的女強人終于意識到:女兒的教育以及她的未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虎媽的虎式教育希望孩子茜茜除了需要學習傳統的小學課程之外,還有繪畫、音樂、每天長跑3000米,科目繁多。
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真的能讓倩倩收獲快樂,健康成長嗎?貓爸對這種教育方式十分反對,隨著孩子教育中的難題的接踵而至,兩人教育觀念的分歧成了導火索,引發了家庭矛盾、情感沖突......
這算是最典型的中國家庭教育的常態,父母們一般都只有一個寶貝孩子,都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能成為優秀的人。為了能讓孩子將來立足于社會的上層,從小開始就讓孩子參加不計其數的培訓班、才藝班。甚至有的父母一方專門辭職,當起“陪讀”“監督”的角色。
我曾經在下班的路上,路過一所小學,看見七八歲的小朋友,一個女孩帶著眼鏡,小小的肩膀背著沉重的書包,所以走路都會微微朝前彎著。她的小伙伴約她去學校的操場打陀螺,她伸手接過了小伙伴的陀螺在手里開心的把玩了一下,隨即看了眼手上的電子表,不舍的把陀螺還給小伙伴,她說:“我放學要去上英語課,要是不去的話,媽媽會罵我的,還會不給我零花錢。”
她推了推眼鏡,跟小伙伴說再見,小小的身子消失在學校附近漫天的補習廣告牌中。
我想,這樣的孩子。也許學習好,考高分。可是她沒有以后能值得回憶的童年,只有一張又一張的成績單。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她應該和他們談什么呢。
永遠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高分低能的孩子。
我也在坐公交的時候,看到幾個媽媽每人手中都提著一個培訓班的袋子。
一個媽媽說:“你家孩子去培訓了,效果怎么樣啊。”
另一個媽媽說:“我家孩子多動,上課老靜不下來,聽不進去課,孩子學習就落下了。我們家長也只能說上課你要好好聽,不要調皮亂動。但是也沒有效果啊。所以就給找了個培訓班,專門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控制力,花了兩萬多。也沒辦法,誰叫我們家長不懂這些專業的教育方法呢。”
這幾位媽媽看起來也是普通家庭,可兩萬花在解決孩子的小毛病和糾正習慣上,沒有一點猶豫。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都說生得起孩子,養不起孩子,沒有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教育就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教育卻成為越來越沉重的話題。
每位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來印證“100分”的教育,但現在,我們似乎陷入迷惑:為什么做那么多還是沒有變好?
明星父母如何培養孩子
”只要環境允許,我出去采訪的時候會帶著女兒。我希望她對我的了解不僅局限在家里,也不僅僅在于我跟她之間。我工作的時候是要開著話筒的,我會跟她說我在工作,不要有聲音,她就會很靜地自己在那兒,理解了什么叫工作,什么叫工作是不能打擾的,我并不跟她講什么敬業這些道理,但是我覺得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她知道這個是媽媽對待工作的態度。”
“我覺得對于女孩不能太嬌寵,我不想培養出一個很傲慢的小公主,因為在家里受寵,勢必會對別人對她的幫助都視之為當然。男孩子也不是說要苛刻他,他應該有的適當的消費,我都會給予。某種程度上男孩子應該在身心上經歷一些更大的考驗,比如說戶外的鍛煉、野外生存。”
”大寶在三歲時,黃征帶他去泰國度假。在不一樣的環境里,好奇的寶寶天天都有“十萬個為什么”,每一次旅行就是寶寶的一次身心成長。雖然寶寶已表現出不少音樂天賦,但黃征不想限定他的前途,在現階段享受快樂童年才是頭等大事。”
對于孩子來說,比起學習技能上的培養,能力培養一直是家長忽視的重要方面,因為很多家長并不清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最新美國研究顯示,智力因素只占成功的20%,非智力因素占到成功的80%。
通過上述明星爸媽的親子教育,我們能發現對孩子能力和情商的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有更大的意義。它決定了孩子以怎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世界。
如果孩子是一棵小小樹苗,那么能力培養就像是滲入土壤的根基,培養孩子的能力和情商,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強制的技能培養則會讓孩子像盆栽一樣,修剪了它的枝椏,讓他按制定的方向去長,只適合給人觀賞,卻無法長大。
“三好”寶貝如何培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老師傳道授業,只能在知識上給孩子幫助。而生而為人的道理和心智的教育,卻是父母的責任,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來影響的。真正的教育是發揮榜樣的力量,這就需要家長自己對親子教育有所了解。
力求讓父母把對孩子的教育從上補習、學才藝、考高分,回到親子關系的重新建立和孩子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有好習慣、好品質、好情商。前幾天在蜻蜓FM的親子教育板塊去找相關素材的時候,聽到《成長不煩惱,權威來支招》音頻節目還不錯,三家機構合作之力,有興趣的爸媽或者教育工作者值得去聽聽。
注重孩子潛能發展——蒙臺梭利:激發學習能力、提高秩序感。
聚焦親子關系——正面管教:提升孩子溝通能力、培養責任意識,養成良好習慣。
親子情商導師——張怡筠親子情商課程:聚焦孩子情商力、自控力、自信力、社交力。
一共9個專題,每個專題針對孩子的1種能力進行科學培養。
孩子拖拉磨蹭,家長如何應對。
有效培養孩子責任意識的三個方法
讓孩子溝通能力變強,家長可以這么做
建立孩子的秩序感
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如何教孩子與情緒做朋友——情商力
怎樣培養能讓孩子更自信——自信力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控力
如何培養會交朋友的孩子——社交力
所以其實說到最后,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工作,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的遠比在書本上學到的多。也希望各位父母對教育這兩個字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