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親子時間管理》學習筆記(更新中)

上了丫丫老師的親子時間管理課,通過2天的“學得”和正在進行中的90天踐行式“習得”,我和孩子正在共同成長。

這套喜馬拉雅上的親子時間管理音頻和孩子一起在聽,每當聽到丫丫老師熟悉的聲音,孩子都會覺得親切,而我,在每次聽的過程中,不停地將學過的知識方法在鬧鐘刻畫得越來越清晰。

這里開始整理我的學習筆記,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教會別人,希望能幫我自己,也幫助到讀到的人。這套免費音頻在喜馬拉雅上搜索就能找到,希望你一起加入學習。


第2講? 引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引子主題:為什么要學習親子時間管理

一、什么讓孩子越來越慢?

1. 家長回憶自己的童年開體會孩子的感受;

2. 孩子成長過程本身就是緩慢的。孩子一開始并不懂自己是慢的,而是因為常常被嘮叨,被灌輸了自己是慢的這個概念。

3. 大人常常看不到孩子進步,只看到慢的結果,批評而不鼓勵。孩子常常看到家長著急上火,不斷被強化慢這個特性,被強化地多了,就長成越來越慢的小蝸牛。

二、父母焦慮的原因

現代人每天獲得大量信息,這個時代不缺信息和資訊,但是如果只“學”不“習”,反而會因為接受太多資訊越來越焦慮。焦慮背后的根源,其實是“知道”和“做到”的區別。

三、父母的自我學習更重要

家庭是最大的因素,不僅孩子要學習,父母更需要學習管理好時間,平衡工作和生活,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家長應該首先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才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時間管理。

四、親子同修而不是單純的兒童時間管理

親子同修而不是單純的兒童時間管理,時間是無法被管理的,只能通過各種工具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效率,是人人必修的功課,影響一生的行為。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孩子一起同學同修,讓我們開始吧。


第3講 【誤區】 “快點”是個謊言

一、催促有用嗎?

1. “快點”兩個字,是父母催促孩子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問問自己,催了有用嗎?是不是沒用了就靠“吼”呢?長期下來,孩子形成條件反射,只能根據家長催促的語氣和臉色來判斷緊迫性,而不是去看鬧鐘,家長成為“人肉鬧鐘”。

2. “快點”這兩個字對孩子沒有意義,讓孩子無法形成時間內在節奏,反而依賴身邊人的反應和情緒作為自己的時間標準。

二、更好的提醒方式:

把“快點”兩個字換成——

(1)陳述句:現在xx點了,離xxx還有xxx分鐘,加油吧。

(2)疑問句:現在xx點了?離離xxx還有xxx時間?

家長要耐心,不斷用不帶情緒的、準確的時間反饋,來替代“快點”這種模糊的詞,疑問句方式的前提要給孩子提供手表或手環,讓孩子隨時看到時間。

三、催促讓孩子失去自主意識

催孩子其實是不相信孩子能掌控自己,催促是個惡性循環,讓孩子沒有責任感和自主意識,習慣在催促中按指令行動。讓我們換一種方式提醒孩子,給孩子留有嘗試和進步的空間,協助他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吧!

本節小問: “假如現在是20:00,20:30是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您想提醒孩子按時睡覺,可以如何做?”


第4講 【誤區】 動作慢=拖拉磨蹭?

一、動作慢≠拖拉磨蹭

拖拉磨蹭表面上看是動作慢的問題,但實際上,拖拉磨蹭背后有不同原因。

學齡前孩子動作發展不熟練,在成人眼中會“慢”,況且孩子相對于成人的速度,本身就是“慢”的。

二、孩子動作慢的原因:

(1)家長過多出手相助減少了訓練的機會;

(2)被催得太多導致緊張和焦慮,越催越慢。

三、孩子的能力需要訓練

拆解步驟,帶孩子練習,反復訓練,孩子熟練以后再慢慢提高速度。

四、如何鼓勵孩子訓練

邁克爾·喬丹說:我可以接受自己失敗,但不能接受自己不嘗試。我們可以蹲下來溫柔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可以接受你失敗,但不能接受你不嘗試,我們再試一次吧,不用著急。

五、家長不能做的事

1、不要催促:家長的催促會打亂孩子的節奏,會把自己的緊張和焦慮傳給孩子。

2、也不能聽任孩子磨蹭:我們需要判斷孩子只是動作慢還是拖拉磨蹭。

五、如何判斷是否拖拉磨蹭

當孩子具備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卻遲遲不去完成,可以把孩子的行為納入拖拉范圍。

走出這個誤區后,下節課會分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

本節小問:“您的孩子哪些行為是拖拉磨蹭,哪些是動作慢呢?”


第5講 【為什么】拖拉磨蹭的原因

一、動作慢≠拖拉磨蹭

拖拉磨蹭表面上看是動作慢的問題,但實際上,拖拉磨蹭背后有不同原因。

學齡前孩子動作發展不熟練,在成人眼中會“慢”,況且孩子相對于成人的速度,本身就是“慢”的。

二、孩子動作慢的原因:

(1)家長過多出手相助減少了訓練的機會;

(2)被催得太多導致緊張和焦慮,越催越慢。

三、孩子的能力需要訓練

拆解步驟,帶孩子練習,反復訓練,孩子熟練以后再慢慢提高速度。

四、如何鼓勵孩子訓練

邁克爾·喬丹說:我可以接受自己失敗,但不能接受自己不嘗試。我們可以蹲下來溫柔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可以接受你失敗,但不能接受你不嘗試,我們再試一次吧,不用著急。

五、家長不能做的事

1、不要催促:家長的催促會打亂孩子的節奏,會把自己的緊張和焦慮傳給孩子。

2、也不能聽任孩子磨蹭:我們需要判斷孩子只是動作慢還是拖拉磨蹭。

六、如何判斷是否拖拉磨蹭

當孩子具備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卻遲遲不去完成,可以把孩子的行為納入拖拉范圍。

走出這個誤區后,下節課會分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

本節小問:“您的孩子哪些行為是拖拉磨蹭,哪些是動作慢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