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七歲兒子在家。
他說:“好無聊啊,爸爸,你覺得我應該干點啥呢?"
“你想干啥呢"?
"你認為我能干點啥呢?"
"掃地,洗衣服,整理玩具啊"我故意分散話題,讓他說出真實想法。
“我可意用你手機看動畫片嗎?"
“可以呀,只能看一集。"
看完了動畫片,他把手機放在桌子邊。
這時手機響了,“把手機遞給我。"
我坐在桌子另一邊,兒子一動不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聽這話,我就火了,還好及時克制住了。“可以幫忙把手機遞給我嗎?"
我感到語氣有點重,他應該也感覺到了,把手機推到我面前。
之所以生氣,是因為由他的話想到了許多,比如辛苦工作,做家務,等等成年人世界的無奈。
分開這些想象,其實就他的話而言,并沒有太多意義,而是我們給他的話里賦予了新的豐富的意思,進而引發了情緒。
事實回歸事實,讓情緒靜靜地留在那里,你會發現自己的能量超乎想象。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