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就不能堅持寫作了?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作者也有不同的寫作緣由。

有的人寫作是為了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比如三毛,她將自己在撒哈拉沙漠遇到的人和事寫在了《撒哈拉的故事》中。閱讀三毛的書,我們也仿佛領略了撒哈拉的異域風光和風土人情,不禁敬佩這個女子的勇敢和瀟灑,也為他和荷西之間真摯溫馨的愛情而感動。

有的人寫作是為了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也想要喚醒麻木的國人,比如魯迅,當他發現學醫只能使國人的身體更加健壯,卻無法改變他們的封建思想和麻木靈魂時,他便選擇了棄醫從文,希望用文字能夠喚醒“鐵屋子”里沉睡的人們。

有的人寫作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比如曹文軒,他專注于兒童文學的創作,將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感覺到溫暖和關懷。同時,他的文字又超越了兒童生活題材,展現了人的本質,煥發著生命的光輝。

……

不管是從自身出發還是從社會著手,他們都能夠在寫作中找到自身的價值,并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李笑來老師也說過,他在完成某件事情之前,都會為這件事情賦予多重重大的意義,這樣本來不那么樂意的事情就變成了非完成不可的事情,堅持也就不會那么難了。

但是,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普通人的使命感不會特別強烈,很多時候根本找不到做一件事情的重大意義。

那么,普通人就不能夠堅持寫作了?

也未必,秋葉大叔建議將“賦予某件事中的的意義”換成“為一件事情找到三樣目標”,即由被動地去做某事,變成主動地去做某事。

我仔細思考了許久,為自己的寫作之旅找到了三樣目標。

1.記錄生活的點滴

易仁永澄老師在他的課上曾經讓我們回憶今年遇到的重要的人/事/物,并列出三條事項。然后,回憶并分別列出2015年和2014年的三條重要事項。

2016年的事情我還能夠記得很清楚,到了2015年只能寫出一件,而2014年則完全記不得了。這讓我產生一種錯覺,覺得之前兩年都白過了一樣。一年有365天,卻連3件最重要的事情都無法寫下來,頓時感覺有點荒謬。

而寫作,可以讓我將生活中遇到的美好、感動都記錄下來。寫下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次加強記憶的過程,并且每周、每月、每年的總結也能夠讓自己梳理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及時反思,不至于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

2.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寫作能力絕不是一種簡單的能力,而是一種綜合能力,這其中涉及到觀察能力、記憶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等。

寫作不是僅僅將想到的寫下來就好了,這是碎碎念,是自嗨式寫作,而真的要面向大眾,就不能夠太過隨意,還是要將信息和素材進行加工和整合,最后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鍛煉上面所提到的那些能力。

并且,有的內容覺得自己想清楚了,但是寫下來就會發現各種問題,或是哪個點沒有搞明白,或是哪一點不夠深入,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3.做到知行合一

公開寫作實際上是一種公開承諾,也就是我通過這些文字傳達對讀者的一個承諾。我應該是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并按寫的去做,這也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

舉個例子,如果我并未早起100天,只是讀了很多早起的文章,那么我就不能夠寫早起100天的心得,也沒有立場去勸別人早起。雖然別人并不知道我說的是真是假,但是自己心中清楚明白。

像剽悍一只貓的文章偏雞湯,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愿意去看并很喜歡他的文字,不為別的,就是因為他說的他都去做了,而且做出了成績,別人自然愿意去相信。

當然,知行合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在新學到某個知識的時候,可以借由寫作,加深對它們的理解,也督促自己按寫的去做。這樣,才能慢慢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寫作之旅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為自己找到三個目標就顯得特別的重要了。而確定了為寫作找的三個目標,接下來就是開始行動,就像剽悍一只貓所說的“不去做,然并卵”。

我總結了關于寫作的三點經驗。

1.開始寫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人不是不能夠寫,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總會陷入自我懷疑,覺得和那些厲害的大神比起來寫得特別的爛,從而越想越沒自信,越想越不敢寫。

這其實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的行為,我們總是和那些厲害的人相比,想剛開始寫就能寫出驚世之作,想想就知道其中的荒謬之處了。而現實有可能是,你的確寫得很爛,但是不去寫你的文章會一直爛下去。有人說過:“我們不是因為厲害才開始行動,而是因為行動才會變得厲害。”我覺得特別有道理。

這里分享三個開始寫作的方法。

第一是早上一醒來就寫作,隨便寫什么,夢境中的、頭腦中想到的都可以寫,只要不胡說八道就可以了。然后第二天不看前一天的文字,繼續寫作。反復幾天,直至你能夠輕而易舉、毫不費勁地寫到一定的字數。

第二是讓自己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里寫作。選定一個時間,堅定不移地在這個時間段內創造。這有點像語文考試一樣,規定一個時間,一個主題,去完成一篇文章。那時候,雖然每個人的水平不一,但是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按時完成一篇作文。

第三是“為了寫作而寫作”。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直接開始寫,隨便寫什么,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寫著寫著就有了靈感,這時候將前面隨意寫下的文字刪掉就好。因為前面的文字最終是要刪掉的,所以寫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2.做一個內涵豐富的人

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干癟的靈魂,寫不出動人的文字。”

這就像古人提到的文如其人,雖不完全正確,但是從文字中能夠看出一個作家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態度。一個不能夠敏銳地感知生活中的點滴,也沒什么生活經歷的人必然不能夠寫出有內涵的文字,思考也流于表面。

一個內涵豐富的人會用心并從不同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他們看更多的書籍,去更多的地方,認識更多的人。在這些人眼中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生是有無限可能的。

寫到這里,不禁問自己,我是一個內涵豐富的人嗎?我會說暫時還不是,但我會記著那句話,不斷成長為一個有內涵的人,寫出讓己讓人心動的文字。

3.學習和積累寫作技巧

大部分人寫作還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去看,那么對于學習怎樣起好標題,怎樣寫好開頭、結尾,怎樣構建文章框架等等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也是我現階段所欠缺的。我之前寫文章都是比較隨心,什么標題、開頭、結尾并不顧及,現在學學也能不浪費每次認真地思考和寫作。

當然,在利用這些技巧吸引別人閱讀你的文章之后,還是要看你自身寫作的水平,這也是最重要的。

最后,總結一下:

寫作的三個目標:

·記錄生活的點滴
·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做到知行合一

關于寫作的三點經驗:

·開始寫比什么都重要
·做一個內涵豐富的人
·學習和積累寫作技巧


文:we空空(點擊關注)

一個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熱愛生活的90后女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