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了李笑來老師的書,手機里自然多了很多關于成長、職場的優(yōu)質公眾號。在我看來,其實很多號從推送頻率看就注定了其價值,如果一個號每天都能推送一篇,那么質量自然不怎么地,如果一個星期推送1-3篇可能質量還算不錯。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當一個號陷入了每天都要推送一篇的頻率中時,作者每天就得絞盡腦汁的去設計內容,這樣的內容表面看挺符合公眾號定位的,但是價值未必有多大。我相信好的內容應該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可能是某件事對你突然產生了靈感,隨后寫上一篇,這樣的內容我才想看。
對了,如果每天閱讀大量的自媒體文章,會有個什么感受?累、亂,對不對?因為不同作者水平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向也不一樣。我們的大腦短時間接受這么多維度的文章自然會覺得亂啊,最后就是啥也記不住,純碎滿足了一下好奇心或者對知識的渴望,只是滿足一下而已,并不能內化。
而看書就不一樣,一本好書需要精讀很久,反復思考,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后,書籍給人帶來的價值是極大的,而且我往往看一本書會得到很多靈感,要是寫的好,能讓我拍大腿叫好。但是,關于讀書我還有一點小經驗,就是要連續(xù)讀書,而且要讀類別相似的書。這樣長期在某種思想的浸泡下,可能對自己思維的升級幫助才更大,如果看書頻率低,類別跨度大,怕是啥也記不住。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寫簡書讓我平靜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