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定力

? ? ? ? 最近跟一位專家談起學習的問題,專家說,現在有一種現象,有的學校今天學這里,明天學那里,后天又學一個地方,學習喜歡搞一陣風,最后什么也沒有學到,至今也沒形成自己的什么模式。專家的話道出一個問題,我們學習應該學什么?怎么學?

? ? ? ? 記得在一次外出學習的路上,跟同行的老師們談起學習的話題,有的同志說,在學習上我們首先應該是一棵樹,人家的經驗都是葉和枝,都是給我們汲取養分的。還有的同志說,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所有學習到的東西都應該是食物,為我們提供生長的營養。當時就覺得非常有道理。在學習上我們首先要有自己,不斷的吸取各方面的經驗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豐富自己,壯大自己,形成自己獨特的經驗模式。這樣還不行,我們對這種經驗模式還要不斷的深化研究,使其不斷的向前發展,與時俱進。一句話教育需要定力,這個定力一是做自己,二是不斷的吸取養分,三是不斷的深化升華。切忌今天學這里我就成了這里,明天去那里我就成了那里,最后成了四不像了,連自我也失去了。

? ? ? ? 就拿我們的精致管理來說,我們已經堅持做了4年。4年中我們借鑒企業的6S管理理念,在實施環境的標準化、事務的流程化標準化、人的行為的標準化上,步步深入,在措施上,從最初的試點推行到創建精致管理示范學校,再到開展三提一戰達標活動,年年推出新舉措。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精致管理,在實踐中也不斷明晰了發展方向,力促精致管理走向精致教育,從精致教育走向精致文化。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阻力,但我們咬牙堅持住了,堅持的過程就是教育定力,現在的成果完全是保持教育定力的結果。

? ? ? ? 再如我們的社團活動,我們堅持用教師特長帶動學生特長,每周拿出半天時間開展社團活動。一路走下來,我們認識到活動隨機性、隨意性比較大,要想讓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得到系統的廣泛的發展,必須把社團活動走向課程化,讓社團活動從技術走向教育,從一元教育走向多元融合,從學習走向研究,從興趣愛好走向職業方向。這些共識,是堅持和定力的結果。沒有定力,我們不可能思考的這么深,沒有定力,我們也不會走得那么遠。

? ? ? ? 再如我們正在開展的思維課堂建設,隨著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思路也不斷清晰,初步形成了思維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推行了小組合作,下一步我們要增強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入研究,形成各學科思維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基本規范,全面推行導學案,打造思維課堂1.0版,努力讓教學設計從知識本位走向問題本位,教學過程從知識學習走向問題學習,教學評價從知識中心走向能力為本,學習動機從淺層引領轉向深度喚醒。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需要的就是保持定力,瞄準方向,堅定不移的向前走。

? ? ? ? 人生為一大事來,教育定力就是堅持做好一件事,讓改革深下去,讓經驗長出來。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教育教學改革要深下去”。改革越往深水區,困難越多,挑戰越大,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往直前,善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做實、做深、做精的行動方向,朝著品位、品質、品牌的發展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2019年2月1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