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在一起,心思會變得越來越細膩,對孩子的感受會慢慢“看見”,并給予呵護,兒子是我的老師,兒子教會我如何去為孩子多想一點點……
場景一:
某日晚上,和兒子玩玩具,一塊小插板找不到了,就在我們開始玩其他的東西時,突然看到了這塊小插板,驚喜之余,我歡呼了一下,“哇!找到了!”
拿起插板,回過頭來,兒子說:“媽媽,你嚇了我一跳!”看到兒子,有些害怕的樣子,我趕快抱抱他,抱歉地對他說:“對不起,媽媽太高興來,忘記你在后面會害怕,嚇到你了吧!”兒子點了頭,我拍拍兒子的頭,對他說:“下次,媽媽,不這樣大驚小怪啦!”
場景二:
晚上,和兒子一起洗漱,我洗襪子,兒子刷牙, 我洗好襪子了,然后,去外面欄桿上搭好。
就在我去的時候,兒子跑了出來,對媽媽說:“你突然離開,讓我有些害怕啦!”我說:“媽媽突然走開,讓你覺得害怕了,是嗎?”兒子點點頭,我說:“那媽媽下次離開時,告訴你一聲,會不會好一些?”兒子說:“嗯!我就是看到衛(wèi)生間里有影子,我就會害怕!我害怕那是怪物。”
兒子的描述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小時候,當我一個人獨處時,當我看到影影綽綽的影子時,也是會有胡思亂想的時候,也是會有害怕的感覺!所以,那一刻,我理解兒子的感受與想法,我抱起兒子,陪他回到衛(wèi)生間……
由于和兒子的這些經歷,讓我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會為他再多想一點點,例如,和他一起玩時,不會再突然離開,或突然大聲喧嘩;知道他會害怕地下車庫的空曠以及突然出現的汽車,所以,在我們去地下車庫時,我就會緊緊拉住他的手,給他安全感;當身邊有對于兒子來說的“陌生人”出現時,我會先向兒子介紹這個陌生人(如果是我的朋友,但兒子不認識),并接納他是否會主動地問好……
就這樣,在兒子的影響下,我不僅會考慮到這個小家伙,也會關注,并在意孩子的感受,例如,某日,去洗澡的時候,自己的位子被一對母女占用了,當我看到時,孩子已經獨自在浴盆里玩,母親在另一個位子洗澡,一方面,我欣然地選擇放棄了這個位置;另一方面,本來我是可以走過去,取回自己的東西,但是,一想到,那個小女孩看到一位陌生的阿姨到她身邊會不會很害怕呢,于是,我等了一會兒,直到她的媽媽過去照顧她洗澡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我才過去和這位媽媽打聲招呼后,取走了自己的東西。
或許這個思想過程,沒有任何人能夠體會并感受到,但是,我卻為自己能夠“看到”孩子,而覺得很開心、很興奮,這也意味著,我開始能夠看見一個特殊的群體,即孩子!孩子的感受也是需要被看見、被照顧、被呵護的……
生活中,為孩子多想一點點,可好! 慢慢去看見,身邊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存在——小孩子!
無戒二十一天訓練營之第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