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完這一節內容,我感到心潮澎湃。其中的內容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提升了我的認知高度。我認為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幾點建議不僅僅對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有幫助,對我們所有的教師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做為從事教育工作10余年的教師,我感觸頗深。現在,我想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收獲和感想。
? ? ? ? 第一,我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并每天進行自我反省。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1934年在《生活教育》一書中指出:“生活教育與生同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陶行知每天進行四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孔子也教導我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并且每天不斷的反省自己。只有我們教師做到了,才能言傳身教影響更多的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每天也在不斷地自我反省中,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 ? ? ? 第二,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書籍,樹立自己正確的世界觀。由于我的思想認知的淺薄,讀書教書這么多年,我從來沒有涉及過馬克思列寧主義這類高深莫測的書籍,總認為它是離我們的教學和生活很遙遠的高大上的書籍。讀了本節內容,我明白了意識形態是一切的基礎。我們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須在整個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精神教育自己。我們要閱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社會、革命和教育的主要著作,要用共產主義者的觀點來看待世界和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和世界觀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根基,我們不能忽視,更不能停留在嘴上,而要實實在在的學習領會并應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去。
? ? ? ? 第三,我們每個人要建立自己的藏書,并且要常更,常新,常讀,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學識。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每月買三本書,也是不同類別的三種書籍。
? ? ? ? 第一類,我們所教學科的科學問題書籍。做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抱著課本內容教學的階段,我們不是知識的搬運工,更不是教書匠。我們不應該守著一潭死水去度過一生,也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知識和理念去教不同時代的學生。我們的頭腦里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用這些活水引導學生匯聚到大海中去。每一個學科知識的背后是有著更多領域和更大的知識系統為支撐的。我們不僅僅是教學生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用我們掌握的知識構架去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背后隱含的龐大的未知領域。我們要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擁有終身成長的學習力。
? ? ? ? 第二類,榜樣人物的事跡書籍。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不僅要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榜樣人物的力量在學生的教育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教師要像尋找寶石一樣去尋找那些關于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爭書籍(如菲·捷爾任斯基、謝·拉佐、伊·巴布什金、雅·斯維爾德洛夫、尤·伏契克、尼·別羅揚尼斯)我們要從中吸取精神養分去滋養學生。在教學中,我們的角色不僅僅是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師,更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 ? ? ? 第三類,心理學書籍。
教育是一項偉大而有創造性的智力工程。教師不能認為僅靠一腔熱血和對學生誠摯的愛,然后憑著自己的感覺和喜好去和學生相處就能發生有效的教學行為。教師要根據人不同年齡的心理發展特點,用符合學生的方法,帶著思考,量身打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真正的因材施教)。所以,不管我們教授哪一門學科,都要閱讀心理學書籍,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觀察,進行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然后有所發現,這樣才能創造出真正的教育。
? ? ? 第四,我們要拓展閱讀文藝書籍。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促進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文藝和美對人的心靈的影響絕非是文化類書籍所能比擬的。它們能幫我們找到通往學生心靈的道路。學生通過文藝所獲得的求知的智慧和心靈的敏感是教師用其他學科教學手段力不能及的。要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全面發展的人,所以,我們應該擴大自己所學的知識范圍,拓展更多的文藝領域。在文藝領域里,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專業,但一定要有所涉獵。
? ? ? ?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教師要掌握這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用自己的智慧,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一代又一代年輕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