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的最美情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剪梅》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精華賞析】

我想用三句話來概括這首詞的魅力:文字優美,情感細膩,心思巧妙。這三大特點其實也正是李清照詞的基本特點,在這首《一剪梅》中堪稱完美地同時展示出了這三大魅力。

首先寫景就很美:“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色的荷花漸漸凋零了,這已經是涼風颯颯的秋天了,凋零的荷花簡直就是秋天的形象代言人。

既然紅藕就是荷花,那李清照為什么不直接說荷花或者蓮花呢?除了格律平仄的要求之外,蓮藕的藕諧音配偶的偶,所以“紅藕”在古典詩詞當中本來就有愛情的象征意義。李清照顯然是巧妙地化用了顧夐的詞,含蓄地暗示了這首詞的相思主題。

紅藕香殘玉簟秋,簟,是竹席的意思。竹席用“玉”來形容,可見是非常精美、光潔如玉的竹席了。將“玉簟秋”解釋為像竹席的紋路一樣的水波、漣漪顯然更為合適。

凋落的荷花隨著微波蕩漾的秋水飄零而去,這是多么凄美的初秋景致!趁著天氣還不是太寒冷,也趁著荷花還沒有完全凋零,李清照決定泛舟出游,踏秋賞荷了。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她輕輕挽起羅裙,上了小船,“蘭舟”就是小船兒的美稱了。我們看,李清照用詞真是講究啊,荷花是“紅藕”,竹席是“玉簟”,小船是“蘭舟”。文字優美,名不虛傳吧!

不過光文字優美還不夠,李清照偏偏還別出心裁,安排了個“獨”字。“獨上蘭舟”,這分明是在向趙明誠撒嬌嘛:你看,我又是一個人“獨”自去秋游的啊!為什么每次我最需要你陪伴的時候,你都不在我身邊呢?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三句寫得實在是太美了! “云中”的快遞小哥當然就是古代傳說中能夠傳遞書信的鴻雁了,錦書是書信的美稱。

李清照也在苦苦的思念中,盼望著遠方丈夫的書信。那一行行飛過的大雁,在傳遞著誰寫的“錦書”呢?只可惜,她等啊,盼啊,直等到大雁早已飛過,直等到夜幕降臨,直等到“月滿西樓”,也沒有等來屬于她的那一封“情書”。

詞的上片從踏秋賞荷的白天,一直寫到了月滿西樓的深夜,而李清照的相思也在字里行間綿綿不絕地流淌著。這是李清照的西樓,這是李清照的相思明月夜,這是李清照的殘荷玉簟秋。

“花自飄零”再次呼應首句的“紅藕香殘”,“水自流”則是呼應首句的“玉簟秋”,秋天的流水帶走了飄零的荷花:“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個“自”字,讓我們看到了李清照毫不掩飾的幽怨之情:你看那落花自顧自飄零,秋水自顧自流走,有誰能憐惜我的孤獨呢?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到底還是怕趙明誠這個書呆子,看不懂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在情書快要結尾的時候,忍不住干脆挑明了說:但愿我的相思不是自作多情的單相思,希望你也跟我一樣,雖然人在兩處,心也要在一起!希望你想念我,是跟我想念你一樣的刻骨銘心啊!

最后三句,李清照也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因為難以忍受相思的折磨,所以才“獨上蘭舟”,想去郊游散散心。可是,這濃濃的相思之情,是任何娛樂都排遣不了的,趙明誠這個人,也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才下眉頭”,李清照是想強顏歡笑,把因為思念而天天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來,可是思念卻又悄悄地轉移到了心頭。原來,這相思是無孔不入、無處可逃的折磨……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可是我只愿意許給你我的一生!這就是李清照的愛情與相思。

月滿西樓? 歌唱版


一剪梅? 李清照? 小魚吟誦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