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做大事者必然有大格局,格局這個詞看上去讓人感覺朦朦朧朧,但要說出其中的概念,我想很多人又無法做到,但就是知道,有大格局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的成功。從王陽明的理論來看,格物致知就是要了解事物,提升認知,而格局一詞也做同樣的理解,就是要讓自己知道當下的局勢,自己想要達成的局面,而局則是當下各種資源的相互作用,格局就是要認知當下的各種資源之間的相互作用,當你對當下的各種資源和相互關系有了明晰的認知,你就會知道如何在當下利用這些資源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所說的有格局的人,就是對當下的各種資源和相互關系了然于心,順勢利用這些資源和關系達成自己目標的人。格局越大,你能看到的資源和相互關系就越多,可利用的也就更多,達成更大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衛·舒爾茨在其書《大思想的神奇》中提到了關于個人格局的修煉三個方法:修煉自身、正確看待他人和工作。
修煉自身
提升格局的最根本辦法就是從自身的修煉開始,你是一切行為的開始,要提升格局必然要從自身進行修煉,從當下的局出發,認清當下的局。
自身修煉從自我認知開始,你的認知達到了什么水平,你如何看待其他的人和事物,你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這些困擾人生的難題就是你開始提升認知的最好訓練。舉個例子:你如何看待成功?也許你會認為成功是由天時地利人和來決定,因此你覺得你不具備這三個條件,因此你也對成功失去了希望,這是一種認知層次,而這樣的認知層次也決定你無法采取任何行動,也就印證了你的預測---無法成功。
如何來提升這樣的認知層次呢?首先你要知道你是你的中心,你最容易改變的就是你自己,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就是成功的要素,但是你卻是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你可以創造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更多的是環境和大勢,就像風口上的豬,連豬都能找到天時,你不會還不如一頭豬吧。
以互聯網為例,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行業就是你的天時,去到這樣的行業才算是可以達成天時的條件,而地利就是要處于優勢的位置,不論是企業還是企業中的部門、職位,你要是去一個掙扎度日的互聯網公司也同樣無法得到地利的優勢,只會在大風起的時候被吹得七零八落,真正的地利就是互聯網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優秀的企業就像是巨大的飛船,風來的越大飛的越高,而你在飛船中的位置決定你的發展速度和方向。人和則需要你精心經營你的人脈網絡,去找那些領域內的精英,從他們身上學習可以加速你的學習和進步,你看,這種天時地利人和你要認知清楚,你的格局會怎樣?一切在于你的選擇!
要看得到別人的好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看不到別人的好似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每次提到誰誰誰,馬上負面內容一大竄,如數家珍,能力不好還差脾氣差,說話老得罪人……我相信再優秀的人如果讓我們去找毛病,肯定能找一籮筐,更別說普通人了,你每天生活在一群普通人的周圍,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問題,形成的局面就是,說人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即使在最親近的家人身上,也逃不出這樣的規律,總看到家人身上的缺點和毛病,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產生分歧和矛盾后,雙方都在互相揭短,而且一擊必中,對對方的缺點和毛病了若指掌,這是大家普遍的狀態。
總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不足,這也就是笑來老師說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在一個非輸即贏的世界,總得分個高下,每天把精力和注意力都耗費在此,確實讓人沮喪,可我們每天就是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就像活在當下的我們,似乎我們就停留在那一刻,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好的時候,會有一種“差距無法彌補”的錯覺,出于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自然會輕易地過濾掉這些讓心理不舒服的因素,久而久之,我們慢慢習慣了這樣的過濾,甚至意識都不能覺察到,就把信息給過濾掉了,只看到對方的不好,這樣久了你的世界也就形成了,I am OK,you are not ok,整個世界都變了。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下,這個世界真的這樣灰暗嗎?只不過是我們選擇了我們想要面對的世界,我主觀過濾掉別人的好,我看到的是無盡的不好,可能會帶來心理上舒適感,但是這種舒適感也太假了,別人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會因為你的看法而改變,相反你會因為看不到別人的好而錯失學習升級的機會,能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到方法是最賺的學習方法,而明顯是把這條路給斷了,那看到別人的不好,總應該能從別人的不好當中學到如何避免錯誤的選擇,可惜真的很難這么做。
有句俗話叫“你最討厭的事情往往也是你最擅長的”,因為擅長所以了解,因為擅長,有人在做自然非常反感,殊不知自己已經在坑里好久了。所謂“智者在別人的失敗中汲取經驗”,有些人卻對這些失敗和問題除了心理上的假象好受沒有一點實際的反應,到了自己遇到的時候還是會犯錯誤,這真是太可怕的事了。試著去改變一些,先告訴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如果看到別人的不好就要激活元認知能力,思考一下自己的為什么看到了別人的不好,自己能從這不好的事情中汲取什么樣的經驗,自己會不會也存在此類的事情,如果有這樣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改掉,先記錄下慢慢地就會發現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更多的接受別人和自己的不好的時候,就會慢慢地發現別人的好,慢慢地會看到更多的好,真正進入第四階段—I am ok,you are ok!
如何看待工作
工作的本質就是為了創造價值而付出自己的成本,包括時間也包括注意力,有些人自己創業,他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創業公司的管理之中,他集中采購其他人的時間,把這些人的時間成本融合到一起,創造出價值,然后再集中銷售出去,創業的人不僅把創造了自己的時間價值,而且還給那些無法單獨創造價值的人提供了創造價值的平臺,這樣的人是屬于社會中的精英分子,那些企業家、CEO等都屬于這類型的人,這類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大都具備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站得高看得遠。
更多的人是無法單獨給社會創造價值,而是借助公司的平臺來創造自己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就面臨一個困惑?你付出的成本創造了哪些價值?很多人沒有搞明白這個問題,會想當然的認為自己付出的成本都是為了公司的價值,全然忽略了自己從一個職場小白慢慢變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職場人士。在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時候,自己也是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為企業創造了價值,更是讓自己得到了成長,這么來看,在公司上班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創業和上班的區別在哪?創業和上班都是用自己的決策來不斷試錯和成長,區別就在于,創業試錯的成本更高,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一敗涂地,上班的決策成本相對較低,更多是由公司來承擔,沒有工作經歷的人創業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預示著將面臨更高的試錯風險成本。
對格局的了解會幫助人更清晰地認知當下的資源和相互關系,會讓你明白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更重要的,當你心中有了足夠大的格局,很多資源和關系你也就了然于心,這些資源和相互關系與你目標的作用也非常明晰,有了格局也就有了清晰地道路,剩下的就是堅定地走下去,當你擁有足夠大的格局的時候你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