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是一年的縮影。
? ? ? ? ? ? ? ? ——梭羅《瓦爾登湖》
無意中翻到7年前同樣時節的小文。
? ? ? ? ? 最愛上班小路的幽靜。一邊是蘇州河,河畔圍有新漆的黑鐵鏈和拂水的垂柳,一到初夏,黑的肅穆,綠的蔥郁;另一邊是老舊小區,大團的薔薇姹紫嫣紅,爭搶著從鐵銹圍欄中滿溢出來,香氣襲人。有年輕女子從薔薇下經過,體態慵懶,金黃的染發大朵盤在腦后,穿樣式簡單的人字涼拖,涂了鮮紅蔻丹,更顯腳趾觸目驚心的白嫩。不知為何,這畫面讓我想起花鳥蟲魚的古老仕女圖。淡而幽遠。哪怕畫中人換作現代時尚裝束,依然清雅而不失古意。
? ? ? ? ? 小路因其小,紅綠燈間隔久遠。每逢上下班時間,綠燈一亮,通勤一族便如開閘潮水,車水馬龍急急穿梭。我貪睡,大多數情境急迫,便以孩童的頑劣,把輕巧的腳踏車踩得簌簌生風,在車流里左右逢源,有乘風破浪的愜意。偶爾時間尚早,我自篤悠悠蹬著腳踏車,等前面車潮退去,被遠遠落下,卻有閑庭信步的意境。
? ? ? ? 喜歡這樣的安之若素,無論波瀾驚或不驚。
七年前這個時候,剛剛度過了人生第一次精神危機,生活開始步入正軌。歷劫自渡,宛如浴火重生,字里行間的一波一瀾原來都是我最鮮活的初心。
那時的我還住在破舊頂樓的老公房里,還騎腳踏車上班……那時的我從來沒有想象到生活可以像今天這樣美好。但即使在不同的境遇里,歡喜心讓不同時空的我有了聯結,那是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親切。
區別在于,那時的我,心隨境轉,歡喜心是自然生發無知無覺的;
而今的我,歷經一些世事沉浮,境隨心轉,自我覺知,有意識地培養了歡喜心。
如果境遇允許,心有歡喜過生活。
如果境遇不允許,要么改造自己的心、要么改造境遇,也要心有歡喜過生活。
林清玄的這碗雞湯,是俗世所有雞湯里煲的口感最清湛卻滋味最醇厚的雞湯。
煲雞湯最需要的是時間,文火慢燉,而沉淀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曾經大火淬煉的滋味。
這碗雞湯,我且先干為敬——
《清歡》指點我們享受清淡的歡愉,熱愛平靜疏淡簡樸的生活;
《得意的一天》警惕我們貪愛使人目亡而盲,心亡而忙,盲目的窮忙只是生命的蹉跎;
《隨緣與任運》告誡我們隨緣而不隨波逐流,任運而不放任縱容;
《歡喜心過生活》告訴我們“悟”即“吾心”,所謂覺悟就是看懂自己的心;“禪”即是“單純的心”,單純的心就是禪;“佛”即“弗人”,舍棄人的貪、嗔、癡、慢、疑,人就成了佛。
《世界的中心》點破“人心即世界”,一個人的宿命和未來,都是心的緣起。
《黃昏月娘要出來的時候》指明“凡夫”即是有心之人,“這顆心猶如鉛錘,蒙蔽了我們自性的清明,拉墜使我們墮落。”自我之心是我們抵達清湛人生的最大障礙;
《彈性的生命》指點迷津:“一個人的外部自我越強化,負擔就越重,生命的彈性也就越小。”正如佛教中的比喻“如蛇吞其尾”,自我越強化越貪心,人生圓圈的半徑就越小,人生格局就越困頓。
王陽明說:“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汝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外。”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每一天的悲喜,莫不生發于自心的緣起。
歡喜心不在別人,而是發自自心,“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歡喜心不在別處求,而是始于腳下,“步步蓮花。”
歡喜心損于蕪雜,盈于簡樸,在于白隱禪師的“清茶一杯,煎餅一張。”在于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
愁也一天,樂也一天。一天即是一年的縮影,一年即是一輩子的縮影。
自已不快樂,誰替你可惜?
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 ? ? ——費爾南多·佩索阿[葡萄牙]
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你只是虛度了它。無論你怎么活
只要不快樂,你就沒有生活過。
夕陽倒映在水塘,假如足以令你愉悅
那么愛情,美酒,或者歡笑
便也無足輕重。
幸福的人,是他從微小的事物中
汲取到快樂,每一天都不拒絕
自然的饋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