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昆明女孩能夠承受的最遠離家的距離?我的回答是1400公里,從昆明到廣州。
你現在的收入怎么樣?
你現在住的房子叫“家”?還是“宿舍”?
在這座城市除了自己還有什么?
喜歡這里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還是因為自己的小自尊作祟?
不知道是誰挑起的話頭,回家找媽還是繼續“廣漂”的話題,讓過去一直離不開八卦和吐槽的“閨蜜夜話”連續三天沉重收場,而在第四次繼續這個話題時,我率先表態選擇離開。
過完春節帶著激情和一年新的計劃回到廣州,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有了回去的欲望,如此強烈,強烈到想要迅速躺在昆明的被窩里,就現在,一刻都不留。
四散在深圳、上海、武漢、北京的朋友沒有一個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過得很閑適,每一次電話或者微信聊天,都說忙。過得怎么樣?就那樣唄!忙啥?還不是那些事!
包括我自己。黑暗中,躺在被窩里帶著強烈的離去感,我試圖問自己到底是什么讓我有今晚的決定,試圖找到一個自己離開的足夠的理由。
我想起來了,就在春節昆明朋友相聚時,那位在北京也漂了兩年、曾經對我表示過好感的男生,他和我說過一個道理。他說,每年涌進北京的高級人才不計其數,10000人里面,幾年打拼下來有一個人實現夢想就相當不錯了,剩下9999人都在各種苦難的煎熬中庸碌地奔波。
我問他為什么還要北漂下去,他沒有說話。過了半天他說也想過,不止一遍的想過一個問題——與其在北京庸碌,何不選擇在昆明平凡?他說只是一直下不了決心。
是的,我何嘗不是這樣,與其在廣州庸碌,何不選擇在昆明平凡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關乎你選擇在哪里平凡。有些平凡,是在急促緊張的節奏里平凡;有些庸碌,卻可以在閑適愉快里庸碌。
這和上進、追求什么的無關。眼睛一睜一閉之間,你選擇什么樣的醒悟和夢境;眼睛一閉不睜之間,你選擇什么樣的生與死。
更何況昆明還有我時不時就能在朋友圈看到的氣候和環境。燦爛的顏色,是明快生活的基本調性。
我不會說,如果時光倒流856天,我會選擇留在昆明。我會說,如果重新回到856天前,我依然會選擇來到廣州。在廣州這樣一個花花世界,開了眼界提了境界,自然就有看待人生價值非一般的感覺和見解。
只是到了今天,也正是這樣非一般的感覺和見解,卻成了推動我離開的巨大動力。廣州的推力和昆明的引力,讓我馬上離開的欲望如此強烈。
2013年快畢業前,我跟家里人說了想到外地工作的打算,理由是年輕的心想要到外面看看。但是相比離家鍛煉這套老派的說辭,內心更多的是想擺脫家人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在當時火熱的一線城市“追夢潮”帶動下,自己也把一線城市廣州定作了自由生活夢想實現的目的地。
選擇到廣州落腳,還因為這座城市沒有北京那樣強烈排外的首都優越感,和太多關于“北漂”失敗故事的悲情渲染;也沒有上海那種需要昂貴花費來妝點光鮮外表的國際范兒束縛;更不存在深圳那般令人窒息,完全與自由不挨邊的快節奏、高強度生活狀態,廣州似乎更適合我想要稍微輕松又不失節奏感的生活需求。
靠著大學時同學朋友的幫忙,很快在天河南二路的某個小區內找到了合租伙伴安頓下來。雖然合租的房子已經有些年頭,時不時還會飛出幾只小強嚇一跳,但好在租金能夠承受,又靠近天河區CBD,便也不想折騰一住就是兩年多。正當一切按部就班,自己也逐漸適應并融入這座城市的生活時,一場不大不小的手術讓回家的想法開始萌芽。
2015年9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闌尾炎手術讓我在醫院待了大半個月,趁這個空閑,我順著手機電話簿挨個問候了昆明的朋友,當聽到朋友在電話那頭形容昆明藍天白云、和風暖陽的天氣時,病房里涼爽冷氣與室外濕熱空氣的鮮明反差,完全就是我關于回家與留下內心掙扎的真實寫照。
當然,我還沒有膚淺到因為天氣的因素來決定自己的去留,但考慮到自己輕松生活的夢想訴求,天氣是否舒適似乎也成為必要的選擇條件。更重要的是,除了住院這段時間,忙碌的廣州生活并沒給我太多考慮生活狀態的時間。
不可否認,廣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但當看到地鐵車廂中低頭劃手機的擁擠人群、十字路口著急趕紅燈的腳步、大廈電梯里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以及本地人口中時不時蹦出的英文單詞和CBD周圍挫敗奮斗積極性的樓盤價格,陌生和孤獨又讓回家的想法開始作祟。
過去的兩年中,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迫使你進入一種奔跑狀態,緊張到做夢都在擠壓一切的時間去完成一件普通的事。面對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忍受濕熱高溫,還不得不疏于朋友溝通和家人問候的現實,這樣的夢想是否真的值得實現,即使實現也不再是當初的那份夢想初衷。
眼花繚亂的娛樂場所,星羅棋布的商業廣場,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網絡,最好的學校、最好的醫療、最好的就業機會……廣州這類一線城市各種優質的城市資源配套,無疑是吸引外地人趨之若鶩的重要因素,但現實卻是,很多慕名而來的“漂族”在其中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后,往往會發現自己并未享受過多少這樣的美好,而自己依舊碌碌無為地在為一座不屬于自己的城市,描繪那份踮著腳也很難夠到的夢想。
在廣州生活的兩年多時間里,時常都會收到同事或朋友準備離開廣州回家的消息,成就平平、發展有限雖是多數外地人放棄夢想返回家鄉的理由,但在駛離廣州的車廂中,發展不錯、略有小成的拼搏者也不在少數,只是關于離開的理由,無外乎“夢醒了,現實點”的生活感悟。
回看在廣州的兩年多,其實我更應該被劃入“城市過客”的那波,或許還是最平庸普通的典型,既然逃不開庸庸碌碌的結果,那為什么不選擇一個更加安逸的庸俗過程?
其實并非每個離開一線城市的故事都需要一段不堪的鋪墊,我就沒有。只是夢醒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生活并非一首歸去來兮的田園詩,在進退失據左右為難的岔路口必須做出選擇,做出離開的決定,就意味著我不會再以這樣的方式回來,但這里的一切我還是會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