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粒粒
“我是一個黑人,我是一個女人。” 奧普拉曾經這樣說過, 而無疑,她活成了別人眼中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 奧普拉成名的年代,美國電視行業仍以白人、男人為主導,年輕的奧普拉就那樣走進了他們的隊伍,沒有經驗,甚至不那么自信,但心中卻有著那么一種熱愛:向往著美好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命運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奧普拉成功了,家喻戶曉,倍受歡迎。 她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黑人女性之一,上榜《福布斯》全球最成功女性前15位,于2005年被評為美國最偉大人物,位列第九。
奧普拉以出持出道,以脫口秀訪談節目而出名。與此同時,她涉及多種自己喜歡的行業,皆都成績斐然。
奧普拉的脫口秀訪談是美國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訪談節目,也是美國歷史上播出時間最長的脫口秀,歷時25年。她采訪大人物:總統,明星;也采訪生存艱難的小人物。大人物的決策和行為關系民生,而小人物本身反應的就是民生。
奧普拉小時候就向往舞臺,她熱愛眾演講,并期待成為一名演員。她夢想成真,成了一名演員,初涉熒屏,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她第一次參演的角色是由小說改編的電影The Color Purple ,出演第二女主角Sophie, 導演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家族基因的遺傳,外加工作壓力,奧普拉的體重一直不穩定。倍受困擾與煎熬,她與觀眾開誠布公, 講述自己的減肥及飲食控制,并出書倡導健康生活。與此同時,她發行了自己的雜志《O, 奧普拉雜志》和《 O居家》。
奧普拉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電視臺,她的收入在《福布斯》屢屢上榜。
奧普拉的成長之路激勵和影響了美國甚至世界各地的無數年輕人,她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所青睞的演講嘉賓。19歲的她開始工作,當時還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后來成名之后的奧普拉完成論文, 獲得學位。
奧普拉說,錢與知名度并不是成功的表現,一個人的成功取決于他/她給他人與世界帶來多少影響。 奧普拉熱衷公益,有自己的慈善組織,位列美國50大慈善家之一。
身為黑人女性的奧普拉,用行動和成績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猶如茫茫夜幕上的一顆璀璨明星,當她積聚力量發出光芒時,黑夜已經沒有力量阻擋她的光明,只能退而求其次, 成為背景,令其更加耀眼。
奧普拉的黑夜就是她的童年,而她的彎路竟是自己的媽媽。
她出生貧苦,母親不到20歲未婚先育,生下奧普拉后委托給外婆照顧。 半文盲的外婆就是奧普拉智慧的啟明星。她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她教小小的奧普拉閱讀, 鼓勵她走進書的海洋。在外婆的引導和鼓勵下,奧普拉3歲開始閱讀,同時,3歲時的她就已經展現出演講才能,跟外婆去教堂時,會自信地在眾人面前演講。
奧普拉6歲時搬去與母親同住,那時的媽媽又未婚生了異父妹妹。 與外婆不同,媽媽絲毫不關心、甚至不注重書本。奧普拉上學后注意到自己的閱讀水平遠遠超出同班同學,于是寫信給自己的老師要求跳級,老師認可并答應了奧普拉的要求。
而這些并沒有引起母親的重視。有一次在奧普拉讀書時,媽媽甚至把書一把搶過去撕碎,說她做的都是無用功。
家中貧窮,年輕的單身媽媽無力養育兩個女兒,于是將奧普拉送到她居住在納什維爾的父親家中。父親和繼母沒有孩子,奧普拉的到來給生活注入的熱情,他們注重教育,對奧普拉的學業寄予厚望。奧普拉再一次跳級,演講才華逐漸得到展示, 與此同時,小小的奧普拉第一次體會到了家的溫暖與穩定。
可惜,這一切都太短暫。奧普拉的媽媽要她回去,爸爸沒有監護權。 那時,奧普拉又有了一個弟弟, 又是不同的父親,而媽媽還是未婚。 媽媽的個人生活始終亂得如同一團脫落的頭發,又因工作而根本無法將三個小孩照顧周全。
家,根本不是家的樣子。媽媽,也始終無法擔起母親的責任。更可怕的是到后來,“家” 竟然成了滋生罪惡的搖籃,是奧普拉噩夢的開始。
九歲時,奧普拉被一個表兄在家中強奸。她不敢說,羞于說,也不知應該如何去說。 而接下來,她又被“家族”里另一些男性“親屬” 多次強奸。 這一切,母親毫不知情。
而奧普拉也逐步向深淵滑去,開始了她的叛逆人生。 一方面,她仍是聰明的,她可以憑借自己的聰明在學校里站穩腳跟。而另一方面,她覺得自己罪惡和骯臟的,她不再珍視自己的身體,任意妄為。
對于性侵,她選擇了沉默; 而她與同年齡孩子的交往,也開始混亂和放縱起來。
到14時,奧普拉與男性廝混,撒謊,用自己的聰明騙錢,與母親關系緊張,無比叛逆。 年幼時,媽媽無心管教; 長大了,媽媽無力管教。 最后,媽媽打算把她送到少年管教所, 幸運的是,當時滿員,她們需要等待名額;而再也無力等待的媽媽則再一次選擇了將奧普拉送給她的父親。
這是奧普拉的人生轉折點。與媽媽在一起的生活,讓年幼的奧普拉走上彎路; 而與爸爸在一起的生活,又把青少年時期的奧普拉引回正途。
14時的奧普拉回到父親身邊,肚子里懷著一個誰也不知曉的“秘密”, 一個孩子,而孩子父親是誰,奧普拉自己也不知道。 后來因為早產,兒子生下兩周后夭折。 這是奧普拉一生的痛苦,也是她人生最后一次荒唐。
父親與繼母依舊以愛迎接她,并在學業上嚴格要求她。奧普拉的人生自此一步一步從泥潭中拉出,越來越順利。
而正是在納什維爾,因為出色的演講能力,年僅19歲的奧普拉接住了納什維爾拋出的橄欖枝,以后,誰也沒有想到,就連她自己也不會想到,她就是一顆正徐徐升起的星星,她的人生最高點是照亮整個星空。
然而,若是當初奧普拉去了少年管教所, 若是奧普拉繼續與母親一起生活下去.... 成功后的奧普拉并沒有憎恨母親,她理解媽媽的的難處,卻也難免傷感自己從未體會到的母愛。 她幫助母親和兩個異父弟妹,給他們錢,救他們于貧困,而妹妹卻將奧普拉14歲生子的故事賣給了報社。
奧普拉的自傳里寫到,媽媽的“家”給了她難以想象的傷害,雖然,她最后選擇了原諒,但傷疤一直在那里。
奧普拉兩個同母異父弟妹,吸毒, 感染艾滋, 都在本應人生的最好年華而死去, 他們的人生從未走上正途, 他們一直在彎路里迷茫,最終生命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結束了。
奧普拉雖然并未指責自己的母親,但是她卻倡導天下所有的孩子應當得到媽媽的關愛,正確的人生引導,他們理應接受教育,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一個人的成功需要有人驕傲,那個人最應該是母親;如果一個人的成長需要走些彎路,這條彎路永遠不應媽媽。
" Turn your wounds into wisdom." 奧普拉這樣鼓勵自己,激勵年輕人。 我們說,化悲痛為力量; 奧普拉說,把你受到的傷害轉化為智慧。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