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伊奧斯們,其實Jackie也知道
在古希臘,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神諭與預(yù)言家,是因為人們不能認識自己。拉伊奧斯(俄狄浦斯的父親)不了解,憑自己的用心養(yǎng)育,不會培養(yǎng)出一個弒父娶母的兒子,他對兒子的愛沒能戰(zhàn)勝對自己的愛,拋棄了兒子才種下因果報應(yīng)的種子。古希臘悲劇中的人物,在神諭面前都是卑躬屈膝的。
人們對自身力量的反觀與對命運的畏懼始終是一對難以量化的矛盾,怎樣利用自身的力量躲避厄運?有的人選擇聽從神諭,將造成自己厄運的因素消解掉,比如拉伊奧斯,比如俄狄浦斯。一個因為女巫預(yù)言自己將被兒子殺死而將他拋棄,一個因為神諭中自己將犯弒父的罪而遠走他鄉(xiāng),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就在于,不能認識自己,認為神諭就是生活指向的方向,或者說,就是未來。時光流轉(zhuǎn)到莎士比亞時代,他筆下《麥克白》中的神諭又多了一層,第一層是他內(nèi)心暗暗渴望的,做國王的欲望。作為一個功高德重的將軍,除去向往田園與家庭生活的隱將軍(像《角斗士》中的馬克西馬)外,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掌握更大權(quán)力的欲望,自古有云“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我倒是想問問那些想當將軍的士兵們,等你們當上了將軍,又恰恰還年輕,那將軍的“高職”是你們的終極渴望嗎?拿破侖將軍自己恐怕就是最好的反例了。
很久以前,有個很好的朋友,渾身都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有著從軍的夢想,“當將軍”更是常常掛在嘴邊上,那時我笑他癡笑他癲,將軍豈是那么好當?shù)??他最終如愿進了軍事院校,其實,現(xiàn)在,我好想給他一通電話,問他,那么,當上將軍之后呢?可是,人為什么要想那么多?他現(xiàn)在不是很快樂嗎?我為什么要破壞他單純的快樂?至少,人是有權(quán)利認識自己的,人生最苦在于不斷推翻自己,一層一層往上爬,一層一層找路,快要到達時卻發(fā)現(xiàn),原來前面轉(zhuǎn)個彎還有更險的路口,并不是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反而是懸崖峭壁,無路可走。這樣看來,希緒弗斯機械、循環(huán)地搬運巨石,反而是種好一些的刑罰,起碼他懂得怎樣應(yīng)付,再乏味苦悶,也能形成習(xí)慣,最終習(xí)慣苦難。能看到未來,也是好事,哪怕未來很淺,那么時間就是一成不變的,過了今天,明天就能過去,因為你慢慢看到了自己,是能經(jīng)受的,對自己有了信心,這種信心就是安全感,慢慢你也能余出點心思,看看路邊的荒蕪風(fēng)景。
麥克白因不夠了解自己,被神諭或者說欲望蒙住了眼,其實我們呢都一樣,看不到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樣子,做惡過后的恐慌。在《麥克白》中這神諭的第一層,莎士比亞是要用來體現(xiàn)個人力量的,這悲劇的釀成,是麥克白追求個人成就的苦果,面對未來他不是沒有作為,也不是消極逃避,而是奮力一搏。確實,是命運造成了他后來的悲劇,但與古希臘悲劇中的單一層神諭造成悲劇相比,他仿佛又高出了一層,與神共釀了他的第二個神諭,雖然第一次他也是被捉弄的對象,好歹他也主宰了一把,有過選擇,有過決定命運的力量,如果他選擇做個忠誠的臣呢?不能認識自己,才使現(xiàn)實變得越來越糟糕,恰恰是不能認識自己才造成了神諭中的命運悲劇,這樣看來,不能認識自己反而是排在神諭之前,成為第一性的東西了。
過了許久,現(xiàn)實對神諭的關(guān)照總算照應(yīng)了我的想法,也給了我新的啟示,這啟示來自《她比煙花寂寞》,英文名是《Hillary and Jackie》,個人認為,翻譯成漢語的“她比煙花寂寞”雖然很具中國意象,“煙花”又就是個意義豐富的詞,能讓觀眾浮想聯(lián)翩,但也讓我一直將它歸到《胭脂扣》一類的影片(能給人悲歡離合的感動卻很少擦出思想的火花一類的電影)中隱匿在看或不看的角落蒙了塵埃。觀影過后,我想說,影片的意義并不在寂寞本身,寂寞只是第二性的東西。意義在于神諭與生命歷程的關(guān)系。這個神諭,就是影片一開始與最結(jié)尾處海邊的Jackie對五歲的自己說的“It doesn’t matter ,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來自未來對命運的評價,容我管它叫神諭。因為這個神諭,年幼的Jackie隱隱感到了她的未來一定不會一帆風(fēng)順,但她對Hillary 說“Don’t worry ,I don’t mind”,之后,她讓自己忘掉了那個神諭,真的當作什么都沒發(fā)生過,她愛姐姐,姐姐是她童年唯一的伙伴,是她快樂的源泉,她賣力練琴,唯一的原因就是媽媽說,“除非像姐姐一樣強,才能夠跟她同臺演出。”她只是想要每分鐘都過得快樂,也讓Hillary跟自己一樣快樂,她沒有被神諭的恐怖罩住,也沒有因這神諭向命運發(fā)起一輪輪進攻,比如為了讓生命華美而耗盡心思,她做的只是盡量快樂充實地生活。
我總覺的,對于婚姻,她是擔(dān)心的,她之所以不想結(jié)婚,想永遠跟姐姐在一起,是因為,這樣她完全不用擔(dān)心以后的生活,姐姐不會拋棄她,不管自己變得多么不幸,她都會永遠陪在自己身邊,就像她當年為了留在姐姐身邊而把胳膊當琴弦,在吃飯時也不忘練琴一樣。而對別人,她不敢深愛,因為知道不能陪他到最后,她怕自己身陷,也怕他身陷,她的善良讓她不能深愛別人,她的悲觀讓她不信他能無條件接受不幸的自己,她認識自己,但隨著她的成長,恐懼慢慢占了上風(fēng),她不再是個孩子了,可是除了姐姐,她別無所依。
可惜,這些,Hillary并不知道。雖然她愛Jackie,但這愛,遠比不上Jackie對自己的愛來的濃烈,在她的生命中,同樣不能割舍的還有自己的家庭,她愛妹妹,但決沒有愛到絕望,愛到時時刻刻需要證明妹妹也同樣愛自己,她倒認為Jackie 應(yīng)該多愛丹尼爾一些。當Jackie向 Hillary提出,要同姐夫做愛的時候,每個觀眾都會為著她的自私與邪惡而唾棄吧,為著Hillary的隱忍而對她充滿同情吧,恨不得再不理會Jackie,讓她自生自滅??吹谝槐榈臅r候,我心里也有這樣的想法,直到到后來我才幡然醒悟,如果Hillary向Jackie提出同樣的要求,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因為世上她最信的人就是姐姐,她什么都肯跟姐姐分享,她也想看看姐姐會不會同樣愛她,會不會為了愛自己而分享一切,放棄一切,能想出這個辦法,她的絕望可見一斑。之前,本應(yīng)是世上最能依靠的丈夫?qū)λf,“你拉琴的樣子那么美麗,連拉弓時都是舞蹈一般,你怎么能夠放棄拉琴呢,不拉琴的你,還是你嗎?”丹尼爾不愛不能拉琴的生病的她,那么Hillary呢?能夠完全不嫌棄自己嗎?這個時候的Jackie,該是無助到骨子里的吧。自己的生活沒有向前的軌跡了,萬物皆滅,唯愛永恒,在愛中尋找唯一,卻絕望了,她一直都是五歲的孩子,一直在當時的心靈中生活。身邊的人卻一個個有了新的依托,就算這樣,她也沒有繼續(xù)糾纏,得到答案了,她該離開了。原來姐姐也不那么愛自己,那就自生自滅吧,最終她也沒有說出自己的害怕,哪怕向最愛的姐姐,對自己得了絕癥,不吃藥就無法演奏也是只字未提。
最終面對命運的時候,優(yōu)雅是難以維持的,但是Jackie已經(jīng)盡她最大努力在做了,影片中,最包容最忍耐的人是她,盡管知道自己的命是最壞的,還表現(xiàn)出淘氣頑皮的驕橫樣,還表現(xiàn)出輕松搞定一切的快樂樣,還表現(xiàn)出讓人擔(dān)心都不允許的樂天樣。這些倔強省去了家人對她本應(yīng)有的擔(dān)心,她一直在保護大家,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價值,除了命運,她什么都戰(zhàn)勝了——大提琴、丹尼爾、猶太教、獨自巡回演奏的孤獨,包括她的病,她也只是在最后無法自持時才讓命運的潮水把自己湮沒,讓我想到深陷沼澤的人,最后高高舉起的雙手,或許還捏著一個為親人摘的鮮紅的橘子。
在看這篇影評之前,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她的病是自作自受吧,過于驕橫,不懂得珍惜運氣,所以好運才會用完,才會變壞。那是因為,她的堅強勇敢,連鏡頭外的你,也騙過了,她沒有要你的淚,因為,她想愛你,只是,這只能是她最好的方式,或許在這個層面上,確實可以說,她比煙花寂寞,她比俄狄浦斯勇敢,她比麥克白更懂得,人生已經(jīng)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