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程中,最大(面積)的一個陷阱是:
只向權威學習。
只向自己覺得夠牛的人學習。
這個坑特別大、掉到里面的人特別多…… 這個坑有很微妙的構造:
自己覺得對方牛,和對方真的牛,這之間并不是自動有保障的;
對方真的牛,愿不愿意教你,是否跟你說實話,也是全無保障的;
牛人身邊牛人多,你不牛,你身邊就沒有牛人……死循環了!
其實,這是一個由關注焦點錯誤引發的陷阱:
錯誤地把焦點放在講道理的人身上,而不是道理本身。
即,所謂的“迷信權威”。
說來好笑,迷信權威這個最大最深的陷阱的起因竟然是出于學習的目的。
這是我能搜集得到的能夠證明“好的出發點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的最經典例證。(排名第二的是“父母出于‘好心’而把孩子教傻”——通過“乖,聽話”這么簡單的手段。)
想象一下,在遠古時代,每個部落里都一定有一個射箭最準的高手 —— 那么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向他學習射箭,動機相當直接:學不會就沒肉吃。這樣的時候,你不向高手學習,向誰學習呢?
你也可以想象得出,那高手不見得擅長言辭,雖然射得很準,卻不一定善于教授,不一定擅長把整個過程掰開了揉碎了再整理清楚…… 當然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總是有的:示范唄。
于是那高手站穩了,拉開弓,瞄準…… 突然后脖頸子癢,所以就不由自主地扭了下自己的脖子…… 然后又重新調整了一下自己的狀態,射箭,那箭飛出去,果然擊碎了放在遠處木樁上的蘋果,大家歡呼!以后整個部落的人都可能會在拉弓瞄準之后、射箭之前扭一下脖子再射出…… 甚至,那些沒有射中的人可能會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在射出之前忘了扭一下脖子。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在描述習得一項略微復雜一點的技能之時人們遇到的普遍困境:
分不清楚重點究竟在哪里…… (什么最重要?是個隨時都需要認真問的問題……)
在學習任何稍微復雜一點的技能的時候,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訴諸權威,但與此同時,“迷信”就必然不由自主地產生。正如上述例子中,“射出之前扭一下脖子”雖然在讀者現在看來明顯是迷信,但設想普遍知識水準在遠古時代那樣的狀況下,身處其中,不迷信的難度其實很高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個體都不得不面對這個世界的復雜性 —— 任何事情其實都比看起來的復雜(即便在很多時候其實并沒有復雜多少),處理難度都會隨著認識深入而逐步加大…… 很快,絕大多數人在這里就挺不住了,那怎么辦?
有兩個(懦夫的)選擇:
過分簡單化
迷信權威
過分簡單化(Over-simplification,Over-generalization)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降低理解與處理的難度。至于“提高效率”,只是借口,因為這么做根本無法提高效率,欺騙與自我欺騙的結果就是生活在另外一個臆想出來的世界里 —— 在那里也可能確實能“體會到”效率的提高罷,反正,這世界會向他們證明且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他們想的就是對的。
迷信權威也一樣,直接能體會到的好處就是“效率的提升”。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專業的事兒要交給專業的人處理”…… 也許罷 —— 對,頂多是“也許罷”。權威這東西有多不靠譜絕大多數人是不愿意相信的,也因此從來沒有想象過“居心叵測的權威”有多少,以及它究竟有多可怕……
迷信權威更為可怕的地方在于,這么做相當于放棄了自己的大腦發展 —— 即,直接讓別人的操作系統跑在自己的大腦里。自己的操作系統原本是可以自我升級的,但腦子里若是有個別人的操作系統在跑著,那么自己的操作系統就會逐步衰弱,退化,乃至于消亡…… 最終,與中了病毒、被木馬控制的操作系統無異 —— 漸漸或者瞬間成為僵尸網絡中的一員。
所謂的“人微言輕”,其實就是因為絕大多數人迷信權威所造成的結果。
這里有兩個重點:
1. 大多數人
2. 迷信權威
事實上是“絕大多數人”。即便是一些權威,在陌生的領域中也會迷信其它的權威。一個比較驚人的例子就是錢學森,這個全球頂尖、令人尊重的科學家,到了晚年居然真的開始相信“特異功能”的存在…… 給很多“氣功大師”站臺,甚至追隨了其中的幾個 —— 感覺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被木馬劫持一樣。
由于迷信權威的是絕大多數,人微言輕幾乎必然是必然的結果。大多數人,不對,是絕大多數人,總是不由自主地把焦點放在講道理的人身上,而不是那道理本身。(這也確實是最難理論的地方:騙子說的話里也有真理,到底該不該信?該不該接受?該不該思考?)
還有個更逗的現象:
人們普遍不相信自己的身邊就有牛人存在。
可事實上,有這么幾個因素絕大多數人看不到:
無論是誰,最終成為牛人、被普遍認可,都需要很長很長時間……
我很懷疑有相當數量的好苗子其實是被身邊的人集體干掉了……
熟悉產生輕視,距離產生美 —— 遙遠的榜樣總是格外完美。
我牛,和我想的牛,完全是兩回事兒,這中間有很遠的距離;
我想牛,和我想的牛,還是兩回事兒,這中間需要不斷調整;
我想的牛,和我想的美,也是兩回事兒,這中間有很大的差異;
我想的牛,和我最終做得到,更是兩回事兒,這中間需要耐心和運氣。
不論陌生熟悉,只選“有主動意識的人”合作。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我看來,理解重點在于:
若我是三人之中的一個人,其他兩個人是否為“師”,并不在于他們倆比我強還是比我弱,而是他講的道理好不好。
向所有的人學習,這才是正確的態度、腦中的利器。他們是誰并不重要,他們的道理對不對才重要。甚至反過來,即便他們不對,只要我們睜開眼睛,也可能看到“不對原來這么可怕!” —— 不能從正面學習,還能從反面學習,不是嗎?
關注道理本身,而不是講道理的人。
掌握了這個利器,你就會成為一個“兇悍”的學習者,絕對比絕大多數人更兇悍 —— 這不是臆想,這是有統計依據支撐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