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中的六脈神劍,終于找到了(2019-11-05)

對你來說,學習到到底意味著什么?

你是否告訴過自己,學習只是為了考試?

你的老師是否教給你,或者自己學過如何學習?

研究證明學習是可以被教會的。

兩位認知心理學家,亞娜·溫斯特和梅根·斯密斯,致力于教別人如何學得更好。

在這里,我們一起探索這兩位認知心理學家最新研究成果——六種學習策略,稱之為“六脈神劍”。

如果我們把這些方法應用到學習中,并且學會如何使用這些方法,那么,我們可以學得更好。

即使成績評估法和項目學習法可以讓自己展示更深入更真實地展示他們學到的知識,大多數的知識仍然需要考試來評估學習情況。

當你正在學某個課程時,“六脈神劍”可以讓你在考試中有更好的表現,而且在考試后仍然會長時間的記住這些知識。

1.間隔練習

把你的學習在時間上分隔開。

太多的學生直到考試前的那一夜才開始學習。

類似的,很多老師也是經常到考試前那一天才帶著學生去復習。

當不少學生在考試中表現很好時,似乎表明這些學生學得不錯。

但是幾周之后,大多數信息會消失在學生的記憶里。

要讓學過的東西更持久,需要把學習切成很多小塊,在多個時間里進行學習。

亞娜·溫斯特認為,每次你留下一點間隔,你忘了一點知識,然后你重新學習它們,這種遺忘實際上幫你增強了記憶。

看起來這這有些違背直覺,但是你需要忘點東西來幫自己更好的回憶起它們。

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應用這個策略。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學習日歷,計劃如何回顧小塊知識,然后每天在課堂上回顧這些小塊知識。

這些小塊知識應該包括新學的概念和以前學習到的材料。

如果沒有老師幫助,你也可以自己規劃,每天定期回顧這些小塊知識。

2.檢索練習

練習在沒有任何材料的幫助下輸出知識。

很多人認為“學習”就是簡單地反復閱讀筆記,課本或者其它材料。

但是只看我們面前的知識是無法幫我們從記憶中把它們重新檢索出來的。

相反地,它讓我們誤認為我們已經知道了知識。

不使用任何輔助材料的回憶信息,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學習地更有效率。

梅根·斯密斯認為,把你的學習資料拿開,然后把任何你知道的和想知道的盡可能地寫出來或者畫出來,或者說出來,再拿學習資料檢查正確性。

你輸出大腦里的知識就好像你在測試你自己;它可以是小測驗練習,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你可以解釋你知道的,或者給一個朋友,一個寵物,甚至一個玩偶講任何你學到的。

輸出信息,你正在改變信息儲存的方式,這樣可以讓你以后更容易地回憶起來。

教自己進行檢索練習:關掉所有的學習設備和娛樂設備,把所有的筆記和課本拿開,然后寫下所知道的關于某個術語或主題的知識,或者和同學、朋友分享各自自己的想法。

當練習做完時,回顧自己的學習資料,檢查他們是否理解正確,討論對于這個術語或主題的誤解。

今天我們講了兩把劍:“間隔練習”和“檢索練習”。

這兩把劍適用于任何學習領域,鋒利無比,無堅不摧。

無論何時何地何人,不管你是在早上中午晚上,不管你在家里學校里公司里,不管你是小孩大人老人,你都可以使用這兩把劍,無人可擋,所向披靡。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更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法和使用規則,大家有興趣可以翻閱。

還有“四劍”,明天出鞘,敬請期待。

作者簡介

奮翼,知識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喜歡分享真誠而有趣的智慧,微信公眾號“心際花園”創辦者,目前發布文字數超過二十萬。如果你喜歡,就關注微信公眾號“心際花園”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