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在心上的無知

炎熱的夏天,除了在家養著,吃吃睡睡之外,更是有很多無所事事的時間。從最初的欣喜激動天天浪,到現在的平和淡定時時靜,我總是能有許許多多胡亂的時間來沉淀心靈。

人是不能太閑的,一閑就會想得太多,一閑就會感情泛濫。所謂矯情屁事多,空虛寂寞冷(熱),都是因為懶散墮落閑。

外婆的家

一不小心又被感動到痛哭流涕,眼淚根本控制不住,任由自己做了自己討厭的人。特別討厭淚水這個東西,流了再多也沒用啊,更討厭淚水換來的同情與憐憫,好像哭著就能贏了一切。哭就代表你努力了?哭就能替代你的內疚了?哭就能表示你真的無能為力了?哭就彰顯你弱小要保護了?哭就能從無理變成有理了?不好意思,本來是感動萬分的心情,現在變成了激動不已的噴子。

不談哭了,談談今天看的電影《外婆的家》,之前就看推薦說超級感動,在學校時看了大概有十分鐘,網不太好,斷斷續續的卡,結果我就那么看著給睡著了。等我醒來,還在卡著,本來想接受感動,洗滌心靈的,最后還是放棄和網作斗爭了。今天想起這個電影,還專門調整了下心情,然并卵。

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講述了一個城里長大的小孩被送到鄉下外婆家居住,小外孫從一開始對又窮又啞的外婆不屑嘲笑,到后來逐漸懂事與外婆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看的想打人,小外孫太可惡了,渾身都是壞毛病,對外婆的不尊重,抱怨不滿,甚至敵視,隨意辱罵,嘲笑。無知又任性的小孩,滿滿的全是惡意。孱弱又不能說話的外婆,無盡的全是疼愛。

離別總是帶著無盡的傷感,尤其是好不容易將某樣情緒撞在心上。外孫的畫感動的不只是外婆,而是千千萬萬個長輩和晚輩,還有觀影的我們。

我想看過的人應該都想念著自己的外婆吧。我想起外婆家門前的竹林,一大片兒,很小的時候去外婆家就害怕那片竹林,至今都一樣。只因為媽媽曾給我講了一個關于竹子的鬼故事,而那個故事嚇了我很多年,也是為數不多的幾乎唯一的媽媽講給我的故事。

外婆的疼愛正如影片里一樣,無私,包容,濃烈,沉重。那時候以為外婆所有的愛都是理所應當,所以從未想過回報。等我的這些無知撞在心上,硬生生地硌疼我時,我才想起要回報這份包容我的無知的大愛。然而也終于懂得了什么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

去年的十一長假,我和倆閨密去了北京,待結束窮游后,接到外婆離世的電話,是媽媽打來的。媽媽說,她永遠不會原諒我,永遠,不會。

我甚至沒在外婆的靈堂前哭過,混蛋么?是的。要不是媽媽打來電話,我什么也不知道。然而混蛋的不止我一人,有人怪罪我假期不去看外婆,外婆死前也沒見上我一面,說是我該愧疚一輩子。我反思了很長時間,是,我是該愧疚,不是一輩子,是我曾經的無知。

我相信外婆在天堂過的安好。不用再包容我們這些無知的人。

想起影片里賣零食的老太太對啞外婆說:我們死前要再見上一面。嗯,我是該愧疚一輩子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