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創作需要嚴謹的計劃

6月2日楊鵬個展“看不見的戰線”即將在卓越藝術空間開幕,此次參展作品通過寫實手法描繪手的各種形態與姿勢,呈現了楊鵬作為一個80后藝術家對生活與藝術的理解。

繪畫在于表達情緒

與其說楊鵬畫的是人物,不如說他畫的是人的手。此次參展作品《障眼法》的人物原型是楊鵬的女朋友,描繪的是對象的內心情感。畫中人物的手作為主視覺,呼之欲出,似乎有一種張力向觀者展出,欲突破人的眼珠直奔心靈而去。楊鵬說:“人的臉是會說謊的,但是手不會。”



《障眼法》120x90cm布面油畫2011年(局部)

畫面中透徹的掌紋描繪,有力的關節,時而浮現手中的血管,細節技法的處理令人驚嘆。當被問及為何要畫手時,楊鵬答道:“手是聯系人與人以及人與事物的橋梁,更是人與動物的區別。”相較于人,手對他來說似乎更能傳達豐富的情感。另外,“畫人難在畫手”,手的結構變化最難把握。
   盡管楊鵬創作的主題是手,但在選擇畫中被手捂住的人時,楊鵬也有自己的看法:“男性題材是以自己本人為原型,而女性題材則是以自己女朋友為對象。”因為楊鵬想表達的僅僅是自己和自己最親切的人的情感,“別人在想什么我也不明白,但是我知道我自己。”

推崇古典主義大師

楊鵬說自己只是一個老老實實的畫畫的人,他采用的技法都是按照傳統學院派的寫實方式表達,這緣于早年主修設計和雕塑的楊鵬,對于構圖和形體有著一種近乎固執的追求,這也是他崇尚古典主義的一個原因。
   采訪時,楊鵬直言對古典主義的推崇,大學時期他曾迷戀于臨摹研究安格爾等偉大藝術家的作品。楊鵬認為:“經過歷史與時間的檢驗,這些傳統經典繪畫的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這種對于寫實主義的認可,也轉化為他對自己作品的技術要求。“盡管很多藝術家,尤其是80后的年輕藝術家已經逐漸拋棄了寫實,但是就我看來,技法永遠是創作的基礎,就如同作家寫文章一樣需要語法考究。”

視覺動人才有思想

對于楊鵬的作品風格,更多像是需要一種激情的思想狀態。然而,從他那得到的回復卻不是如此,他明確自己不會因為一個靈感和激情點改變自己創作一幅作品的理念或手法。他表示自己創作時的狀態是一種清醒的狀態,并且他只在清醒時作畫。楊鵬認為,對于每一件作品都必須有著明確且嚴謹的計劃進行創作。
   生活中的楊鵬尤愛旅行,采訪時還談到接下來的個展結束后會再去一些其他的地方看看。他說:“趁年輕多出去走走,其實旅行是人生很好的經歷。”他曾邀約一群德國朋友,從尼泊爾出發,經過印度、西藏飛往意大利。對于旅行的地點,他甚是中意東南亞一帶,有信仰的人讓楊鵬感到很親切。不斷地旅行恰是楊鵬建立個性思想的手段之一。而確如他所言,畫面才是第一位的,楊鵬的生活與旅行正是他的繪畫,而思想卻是在畫面取得勝利后才需要去考慮的東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