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趁著十一假期,覓了份清靜,去了趟黃山,也就是歷史上的徽州。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安徽人,其實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徽州,而二十年來,每每不曾想有朝一日能走進這片遺世的瑰寶……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徽派建筑、徽劇、徽菜、徽劇、新安醫學)的發源地。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走在這片土地上,想起當年的徽商,看這些徽人古村落,經典的徽式建筑,難免有些感慨……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遂總結出這次“文化徽州行” 的幾點體會 :
徽州人重視教育。從一座座猶存的書院和成名的巨賈、鴻儒、大師、名人便可窺見一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徽州人重視反哺。從那些出走半生積累了大量的鹽商們,返鄉建宅邸、置田產、筑祠堂、修族譜、立牌坊來尊老敬上的舉動,不免能折射出這一點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徽州商人講究政商和融、以義取利。通過對比同一時期的晉、閩、浙等其他商幫,便能看出這一明顯特點,所以徽商能從深山僻壤的皖南“流寓四方”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徽州人注重“文化再造”。一個小的細節 : 在老徽州人家里的正堂條案上,總會看到中間擺放一座鐘,鐘的一邊擺放一個花瓶,另一邊擺放一面鏡子,寓意“終生平靜”(鐘聲瓶鏡)。這在今天,也是世人追尋的一種境界和智慧。畢竟,文化是由人化文,又以文化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徽州人注重人的創造力和生存的心態。在南屏村的一堵墻上方,我曾若隱若現的看到“操之在我”四字,這一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總結 : 海內十分寶,徽商藏三分。
徽州的山水,遠遠不止一座黃山這樣單一,更多的是山水田園中藏著的人文精神,這樣的人文精神,一定程度上深遠影響了明清之后的中國文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