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有“穴道”,是能量的通道,如同毛孔在熱的時候會打開排汗,冷的時候會關閉以保持一定的體溫。穴道在有“好的氣”時會打開吸收,“壞的氣”時會關閉。生活環境與中醫“穴道”理論是相通的,好的生活環境會讓整個人神清氣爽,而臟亂差的環境下生活的人通常不太會神采奕奕。
也許我們選擇不了外在生活環境,但可以通過整理房間改變內在生活環境,整理的過程是斷舍離、是對物品的篩選、是對內心的觀察,方法容易,過程很難,但掌握了斷舍離的精髓也就掌握了整理人生的技巧。
關于作者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將瑜伽中提倡的“斷行、舍行、離行”(是為了讓人放下心中執著的教導),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就是“斷舍離”,山下英子本人為雜物管理咨詢師,著有《斷舍離》一書,自2001年陸續開展《斷舍離講座》,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本書分為5個章節,通過了解斷舍離概念、實踐以及帶來的改變,最終強調斷舍離的真正目的:通過剔除身邊不再合適的、不需要的物品,達到澄清自己的人生,體會前所未有的輕盈。
何為“斷舍離”
通過舍棄、整理物品,將心中無用之物,不合時宜的物品整理的一干二凈,讓人生變得愉悅,在這里要注重以下幾點:
斷舍離≠整理房間
斷舍離中的整理是通過精簡物品,留下需要的物品,要遵循:
留下的物品,判斷的標準:讓自己感覺舒適的、符合時宜的、讓心情可以變愉悅的。
主體一定是“自己”不是“物品”也不是“他人”。如果將物品作為主體時會你會發現--什么都可以不用丟掉,因為物品本身是有用的,所以主體一定是“自己”。
實踐前,你需要了解的
一、剔除以下五種心態
我不會整理。方法都是可以學會的,“我不會”的潛意識其實是:“我不愿意整理”,所以剔除不會的心態,是很關鍵的一部分。
舍不得丟棄,不浪費。你可以嘗試打開家里的衣柜、囤積的物品,然后你仔細回想,那些你總是認為丟掉可惜的物品是否已經占據了衣柜很久,是否每次拉亂衣物時都要重新整理一遍,浪費時間還占用空間,剔除固有的思維,物盡其用才是對物品最好的照顧。
以后總能用得到。漂亮的包裝盒、買了很久卻還是沒有打開過的書籍,你說“以后總能用得到、以后總會去看”,過了這么久還是沒用到,他們占據著家里的一席之地,等到真正用的時候,即使沒有他們你還是能找到替代物。
太麻煩。你總覺得整理起來工程量太大,但每次看到家里很亂,整理起來很費時間,你還會覺得整理會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嗎?學會整理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收納工具是輔助物品,萬萬不可本末倒置。
二、正確的“斷舍離”順序
斷舍離真正的順序其實應該是,舍-斷-離:舍:舍棄家中累積的廢物(記住判斷標準哦);斷:斷絕不需要的物品進入房內。
舍和斷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縮小入口、放大出口。最終達到離。
離:清除掉不能讓自己心動、不合時宜的、不需要的物品,達到愉悅的氛圍。
實踐“斷舍離”
一、循序漸進
循序漸近分為時間上和難易程度兩部分。
1、設定整理時間。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作者在《斷舍離》中提到一個觀點:開始整理之前,你可以先設定你的整理時間,根據你的整理時間衡量整理的空間。
2、難易程度。整理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從簡單的物品開始進整理,對此你可以將房間物品分類,從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整理,也可以從自己的物品開始整理,循序漸進,后期整理起來更加容易,也更加會有成就感。
二、如果實在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不妨可以從錢包開始
很多人的錢包里面除了銀行卡、現金以外,可能也會塞滿其他物品,比如:發票、車票等等,及時進行錢包的整理,將物品分類,扔掉長期不用的卡片、車票以及不需要的發票,讓錢包回歸本身價值和作用。
三、控制源頭,多問自己
作為買買買死忠粉,我們也經常會被“衣柜里永遠少一件適合自己的衣服”“有很多衣服買回來幾乎沒穿過”“衣柜空間不夠用”“一動衣柜,空間大亂”這樣的問題困擾著,仔細想想,其實很多物品購買的時候,我們可能根本不需要,或者已經有類似的物品可以替代,所以購買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打折的商品=便宜≠需要。避免商家的營銷手段,生活類消費品不需要囤積那么多,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購買,而且活動也比較多。
這件物品心動嗎?需要嗎?一件物品如果根本不需要,他的附屬品再怎么精美也一定不要因為沖動購買,這樣只會增加你的空間浪費和金錢浪費。
主體是你自己,不是物品也不是其他人。討好你自己的內心。
買買買≠滿足。很多人將買買買看成自我滿足的一種行為,其實滿足自我不一定要通過買買買,相比購物帶來的滿足,更好的一種方式則是經營自我愛好。
四、7/5/1法則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物品擺放時7/5/1法則:
看不見的收納占七成。物品收納時合適的容量為7成,剩下的三成空間要空出來作為物品進出的通道。
看的見的收納占五成。高級精品陳列時一般會遵循,留白五成。
讓人看的見的收納占一成。美術館里的陳列一般會遵循此類原則,神清氣爽又高級。
整理的方法有很多,掌握精髓遠比方法重要:縮小物品入口(舍棄--不需要的、不合時宜的、不心動的物品,控制物品的源頭),放大出口(斷--購買時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最終達到目的離,篩選物品的過程如同人生經營,清楚看到內心,砥礪前行,整理好物品就是整理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