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這些感情如陣陣巨風,吹拂在我動蕩不定的生涯中,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_素

經常看到的是羅素的經典詞句,于是在書店看到這本《幸福之路》就買下來了,畢竟我對幸福那么渴求。
《幸福之路》發表于1930年,但是想想和現在還是那么契合,所以,我總覺得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人性的規律總是那么順其自然,無論你如何擺脫,你總歸逃脫不了自然的規律。
全書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論述人們不快樂的原因,下半部分講述如何更幸福。這本書整體比較豐富,語句不算難,但是需要細細體會,所有適合用較長時間閱讀,每日閱讀幾頁。
1、關于競爭
心理的競爭習慣很容易侵入本來不屬于它的領域。以讀書為例。讀一本書,往往處于兩種動機:一、因為你欣賞它,二、因為你可以借此炫耀一番。在美國,小姐們每個月讀(或者看起來讀)幾本書成了一件常事;有的讀完了,有的只讀了第一章,有的只看評論,但是誰都沒有把書擺在書桌上。然而她們不讀名著。從來沒有哪一個月讀書俱樂部推薦過《哈姆雷特》或者《李爾王》;也從來沒有哪一個月似乎有必要讓大家知道但丁的名字……現代生活中過于競爭的過分強調,同文明準則的普遍墮落是有關的,這種情況開始于奧古斯都時代之后的羅馬帝國。男男女女們已顯得沒有能力欣賞那些志趣更為高尚的娛樂了……問題在于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生活哲學,按照這種哲學的看法,生活就是一種奮斗,一場斗爭,在這場斗爭中,榮譽屬于勝利者。這種觀點導致了對意志力培養的過分強調,而這是以犧牲各種感覺和才智為代價的。也許,這么說我們是本末倒置了。
2、關于疲勞
擺脫神經疲勞,在現代生活中成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首先,城市勞動者在全部工作時間內,甚至在上下班時間里,都被噪音所包圍。雖然他確實學會了對大部分噪音有意識地不去注意,但潛意識中竭力去避開這些噪音所造成的緊張,反而使人更為疲憊。另一種我們并未意識到的疲勞是陌生者的連續不斷地出現。人的自然本能,與別的動物一樣,也習慣于對同類的每一位陌生人進行觀察探究,以便決定用友好的還是用敵對的方式去對待他。這種本能在人們乘坐高峰期的地鐵時受到了限制,這種限制的結果是,他們對每一位陌生者,對這些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被迫擠在一處的陌生者產生了一種普遍的、擴散性的憤怒。
這一點確實,為什么我們在上班路上會那么累,因為腦袋里不斷接受著噪音,對陌生人的觀察都耗費我們的精力。
3、關于虐待狂
說明了四條普遍的原則,如果這些原則的真實性得到充分認識,它們將是預防虐待狂癥狀的有效手段。
第一條是:記住你的動機并不是始終向你想像的那樣絕對無私公正。
第二條是:切勿過高估計自己的優點。
第三條是:不要指望別人會向你那樣對你那么感興趣。
第四條是:不要假想大多數人會存心盯著你,專門想來迫害你。
個人認為這章叫做虐待狂不是完全地合適的,應該說是人們痛苦的根源,人們之所以痛苦就是來源于以上四條。
盲目自大、不切實際的期望、嚴于律他、過于在乎他人的目光,每一種情況走到了極端都會被巨大的痛苦所籠罩從而不可自拔,以致于精神憂郁。
?
4、幸福的秘訣
幸福的秘訣在干:使你的興趣盡量廣泛,使你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盡量友善,而不是敵視。
這里要摒棄實用主義,除去工作以外,應該培養更多更廣泛的興趣愛好,會讓你更幸福。
5、關于男女
在女子那兒,雖說現在比以前要好一些,但在很大的程度上,她們的熱情被一種錯誤的自尊觀念極大地削弱了。人們往往認為,女子對男子抱一種明顯的興趣是可惡的,在公眾面前表現出太多的活力也不怎么受人歡迎。
為了學會不對男人感興趣,她們常常學會了不對任何東西感興趣,或者除了某種正當的行為外,不對任何其它行為感興趣。
教導一種對生活采取消極和回避的態度,無疑是在灌輸某種對熱情有害無益的東西,無疑是鼓勵某種對自身的專注,這種自我專注是極講體面的女子的特征,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女子尤其如此。他們對普通人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漠不關心,對政治不聞不問。
對男子,她們抱著一種一本正經的態度,對女人,則在暗中抱著敵視的態度。她們深信自己比其他女人更加體面和規矩。她們自我炫耀說,她們獨善其身,也就是說,她們對同胞的冷漠無情,在她們看來,倒成了一種美德。
當然,人們不能為此而指責她們,因為她們也僅僅是在接受與女人相關的長期承襲下來的道德說教。但是,作為壓抑制度的令人同情的犧牲品,她們并沒有能夠認識到那種制度的罪惡性,對這種女人來說,所有的不慷慨是美德,所有的慷慨反而是罪惡。在她們自己的社交圈內,她們從事著那種扼殺快樂的活動,在政治舞臺上,她們則偏愛壓迫性的法規。
7、關于父母
對孩子而言,父母慈愛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朋友愛你是看中了你的優點,情人愛你是看中了你的魅力,假如優點和魅力不再存在,朋友和情人也許會悄然離去。但在患難中,父母都是最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不管是在病中,還是在蒙受恥辱時,如果他們的確是好的父母親的話,他們就會仍然本能地愛著自己的孩子。
?
8、關于高等教育
現代高等教育的缺陷之一,是變得太側重于某些技能的培訓,而沒有教會人們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以便極大地拓展人類思維和心靈的空間。
常常有人討論人文思想有沒有用,很多人答案應該是沒有用。但是對于人有沒有用,答案應該是有用的。
在大學里,重理輕文的現象仍然很嚴重,這個浮躁的社會已經沒有人關注思想和心靈,一切都是以效用為優先。
做任何事之前,先要思考,有沒有錢,有沒有用,用處大不大,然后心就被這種功利主義思想扯得無限制大,無法滿足的欲望產生空洞的大腦和空虛的內心,導致墮落。
10、關于幸福
大多數人在監獄里是不會感到幸福的,這是他們的天性;但是,將我們緊鎖在自身情感內的做法,何嘗又不是在建造一所更加糟糕的監獄呢?在這類情感中,最常見的有。
恐懼、妒忌、負罪感、自傳和孤芳自賞。在這些情感中,我們的欲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對外界沒有真正的興趣,僅僅擔心它在某方面會傷害我們或不能滿足我們的自我需要。
每個追求幸福并在痛苦中掙扎的人都需要閱讀這本書,原來我想要每天看兩章,然后思考一下。不過快節奏的生活使我產生了強迫癥,導致我急于讀完它,真讓人幸福不起來。
以下是我比較喜歡的幾點論述:
1.只有那種毫無保留的、雙方的人格共同升華的性關系,才有著真正的價值。在各種謹小慎微之中,對愛的過分小心或許是真正幸福的最大敵人。
2.一個人即使在追求真正重要的目標時,也不應該陷得太深,使可能出現失敗的想法長久地困擾著自己,威脅心靈之平靜安寧。恰當的態度應該是:盡力而為,把得失留給命運安排。
3.有一些人,不管走到哪里,他們都在尋找那些獨特的東西,并結識當地的典型人物,觀察任何有歷史或社會意義的東西,品嘗當地的食物,學習當地的風俗語言,回家時給冬夜帶去一大堆新的快樂歡愉。
4、缺乏熱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到自己不被人愛,相反,覺得自己被人愛的感覺比其他人和東西都能提高人的熱情。
5、只有那種毫無保留的、雙方的人格共同升華的性關系,才有著真正的價值。在各種謹小慎微之中,對愛的過分小心或許是真正幸福的最大敵人
。6、一個人在從事必要的、但不怎么有趣的工作時,也會感到煩悶,但這種煩悶比較起他整天無所事事所感到的煩悶來,就不值一提了。除此之外,工作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它使得節假期格外充實愉快。
在Ada的《女王筆記》中學到了七五式讀書筆記法,即用英文的why, what, who, when, where, how, which來詳讀書的內容,并用“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聯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檢視到什么?”“收獲及整理到什么?”“可以應用到哪里?”五個層次來做分析,表達出你讀這本書的收獲,最后再問自己三個w:what? so what? now what?
那么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收獲(what? so what? now what?)
1.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我有多大能力,我就干多大事。
2.幸福之一是因為堅信什么,因為我曾經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當越來越發現,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時,我變得不幸福,但是我現在依然要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如果所謂的命運是多賺錢、當大官,那就錯了。
知識可能不會帶給我那些豐厚的金錢、尊貴的位置,但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知識會讓我們的人生豐盈,讓我們的內心更平和,讓我們更文明,讓我們在看清殘酷生活本質的同時,依然熱愛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沒有容易兩字。
3.盡可能去豐富我的人生,拓展我的興趣愛好。因為從小的教育,我的生活興趣不多,讀讀書、看看劇、聊聊八卦、寫寫字,曾經我會以我只有3分鐘熱度而內疚,但是我發現,對于豐富生活的樂趣是需要3分鐘熱度的,3分鐘的熱度讓我更多地了解不同行業不同領域,3分鐘熱度的人永遠都充滿熱情,某一刻,我特別想學畫畫,又過幾天,我特別想學跳舞,想去就去。
4.對待工作當然要堅持。
?
關于作者: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羅素也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他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學原理》、《物的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