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其實很早就想寫這篇文章,原來的標題叫做這幾年我創業中遇到幾個坑,后來看的文章多了,發現大家都在分享失敗的經驗,分享創業那些坑,于是我索性換了個思路,紀錄這幾年我是怎樣管理我的互聯網運營團隊,可能這些問題是互聯網團隊帶頭人更應該關注的,更具有實戰性。
自己當老板or影響你的老板
互聯網創業跟傳統行業創業相比,人才的重要性占了很大比重。這也是為什么像拉勾這種垂直招聘網站這么火的原因。
很多的傳統行業轉型一直在談論互聯網+,其實最根本在于加人,也就是徐小平說過的“互聯網原住民”,有自己對互聯網理解和玩法,所以從人員配置上,我完全贊同是傳統企業+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傳統企業。這里以我原來服務的一家傳統行業為例,老板很想在電商發力,但是在整個管理模式上完全是照著傳統行業模式來操作,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也配了相應的電商團隊,但是老大也只是傳聲筒,根本沒有發揮的余地,所以我建議他換個思路,搞內部創業,獨立投資一家公司,配與管理團隊響應的股權,1年后業績突飛猛擊。所以這就是轉型根本的原因,人轉不過來,談創業都是空中樓閣。
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要么就是你自己當老板了,能協調到所有資源,要么你要觀察是否你的老板對于這件事的態度,如果他真的是all in了,想+互聯網,入職前要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他,不要稀里糊涂的進去后浪費時間成本。
氛圍
互聯網團隊氛圍太重要了,都是一批85-90后年輕人,干的不爽就溜,跳槽率很高。對于一個職場新手來講,無非是三個緯度決定他在這家公司去留,是否能學到東西,跟著項目成長?是否拿到滿意的薪水?我快樂嗎?做為管理者,應該從這三方面來維系這個團隊:
是否能學到東西,跟著項目成長?—-我放權給他去操作項目了嗎,做完這個case他接下來能獨擋一面嗎?
是否能拿到滿意的薪水?—績效和薪資是否設計的合理,讓他能往前沖?
快樂嗎?——-相信如果即使前面2個都滿足了,干的不快樂,整天看著一群不愿意看的人,能呆多久呢?
所以組建團隊的時候,我覺得應該要先把氛圍先調起來,沒有良好的工作氛圍,后續溝通起來很麻煩,溝通如果存在障礙,何來高效?
這里舉個實際案例,我們團隊新招聘一個銷售主管,入職后一直跟整個團隊格格不入,本來良好的溝通氛圍,因為他的到來變味了。這種即使能力再強的人,如果整天怨天尤人,帶來的是滿滿的負能量,這對于團隊士氣是極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只試用了幾天就辭退了。
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這個問題可能那個是很多初創型公司都會碰到:
A 比如專業的產品經理太難找了,你看看他是跟我一起共事多年了,人還不錯,帶帶吧!
B 兄弟,項目趕著上,你看這個安卓開發現在也一直招不到,這個實習生先用著吧!
C 你看這個原來做過傳統行業銷售這么久了,應該沒問題,先用吧!
如果你是CEO,有這種心態,完蛋了,你至少要花很多時間成本去調整,最后項目會出現:
A 項目工期一直拖延,溝通不到位,產品無法及時上線。
B 上線BUG一大堆,另外一個人來接盤擦屁股,整天修改代碼,改到TMD他自己也要跑路了。
C 單兵作戰,業績平平,沒有互聯網銷售沖勁,借口多多。
所以說CEO在干什么事情,找錢和找人,上面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創業初期對于人才的甄別變得相當重要,因為我們是在跟時間賽跑,每天都是真金白銀。找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會事半功倍,所以別吝嗇花錢和花心思在招人這件事上面。
那么什么才是專業的人?
這里有個方法:從目標反推,拆解關鍵任務,分解完成關鍵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及人力,描繪出這些崗位的職業畫像,根據階段目標倒推團隊成員進入時間。
舉個栗子,比如公司微信服務號要在半年內達到5萬粉絲,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活動策劃,渠道推廣,PR等任務,完成這些任務都需要什么能力的人?什么時間到位?
其實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的HR是不專業的,他們沒辦法熟悉到各部門具體的工作任務。所以經常招人的時候經常會鬧笑話,比如應聘者問你們新媒體的團隊績效怎么考核,銷售團隊工資體系,很多HR是很模糊的,不知道邊界在哪里。
所以部門負責人應該跟HR密切溝通,讓他們清楚你們部門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
關于目標和kpi
創業項目啟動前期可能雜事會比較多,比如產品研發,產品測試,市場推廣資源和物料準備等。所以我的建議等產品過了試運營期來定目標和KPI。我是個目標感極強的人,每天都會去盯數據。所以不設置目標和KPI總覺得不舒服。
A 創業初期各個部門的KPI考核盡量簡單點,別搞一大堆薪酬激勵的事情,實在點,完成多少給多少現金。
比如客服人員你的KPI是訂單成交量,完成目標的80%給多少?沒完成又給多少?
比如新媒體運營的KPI,月關注粉絲目標是多少?完成和未完成目標能拿多少?
比如銷售,地面推廣服務商的數量目標是多少?完成和未完成目標能拿多少?
過了推廣期后,數據穩定后,考核可以相應的調整。這里不做專門討論了,改天寫篇文章來總結。
B 關于目標制定
tip 1:團隊需要有一個終極目標
比如對于O2O的項目來講,團隊的終極目標就是日訂單量。
比如對于一個工具型APP,團隊的終極目標是日活躍率。
tip2:各部門進行目標分解,背一定的KPI
比如新媒體運營團隊:
事務目標:每周X篇內容,其中X篇做原創;
結果目標: 微博曝光量、粉絲較上月的增長比例(早期基數低,可以設定每月50%-100%增長的目標,后期可以適當減少到10%-20%);微信的文章打開率15%,轉發率5%(這是大部分公號的平均高值)。
tip 3:目標設置不能太范范,要具體數字
比如:當月目標為日均新增激活從8000到12000,注冊轉化率40%(建議略高于原本的期望值,效果會更好)
那種“提高了品牌曝光度”、“增加了用戶粘性”這種陳述性語句通通封殺。
提高品牌曝光度——百度指數上升多少
增加用戶粘性——產品活躍度提高多少
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還是解決問題
經常有人問我運營是什么?
A 從廣義上來講運營就是協調公司內外部資源,讓項目或者產品利益最大化.
B 狹義上來說運營就是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重要事情說三遍哈。
C 如果是互聯網運營,那扯的東西就有點多了,可以參考下91運營這篇文章《關于運營:就看這張圖和幾篇文章就夠了!》(關注公眾號yunying-91,關鍵詞226)。
還是回到B點上,我有個習慣就是每周五都會去搜集各個部門項目的問題,方便下周一開會討論。運營實際就是不斷的解決各個節點,各個部門的問題,所以考核一個運營總監,就是考核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一周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問題依然存在,那么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管理套路
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一套管理套路,我就簡單總結幾點經驗:
A 周一早會,周三培訓,周五總結
周一早會:每周固定9點-10點,討論上周問題及本周部署
周三培訓:按照培訓表抽出2個時間的團隊培訓
周五總結: 每周各部門問題反饋,匯總成表格。
B 量化目標
項目立項后就開始要制定年度目標,分解到季度,月,周目標。
根據目標分解到各部門,細化到每天工作任務。
C 準備三張表
財務預算表:整個運營團隊的預算,包含人員工資,市場推廣等等。
績效考核表:怎么跟薪酬激勵掛鉤在一起對團隊成員進行考核。
崗位描述表:各個部門每個崗位的描述要做到下詳盡。崗位描述要根據項目現階段需求來描述,切忌大而空。
D 布置任務–輔導—-檢查任務
我比較喜歡按照這條線來讓下屬操作自己的項目,這有利于其成長,不要限制條條框框。
比如說一次活動,我會設定一個預期目標,比如關注粉絲量要達到多少,訂單要轉化多少,活動策劃和執行都會交由團隊內部人員來做,有不明白和需要資源協調的我會輔導他,具體執行如找資源,找渠道曝光這些都會讓團隊自己去發揮,最后只負責檢查任務。
簡單做個總結就是:加入一個創業團隊首先要在格局上定調, 搭團隊首先要調氛圍,找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要有目標感并配與KPI,最后還是要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套路。
作者:venture,來源:91運營網(微信公眾號yunying-91),個人微信號:yunyingba,轉載請注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