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年初,一則制衣廠招工難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廣州海珠區的鷺江村,制衣廠開出月薪過萬的優質條件,卻招不到工人。這則新聞之所以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應,主要是這種高工資和招工難并存的現象與人們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之間所爆發的沖突。根據某招聘機構發布的2018秋季平均薪酬數據,北京市的平均薪酬排名第一,達到10670元,上海緊隨其后,達到10015元,廣州的平均工資達到8281元。也就是說,制衣廠開出的月薪過萬的條件,不僅僅高過了廣州當地的平均工資,更接近甚至于超過了北京、上海兩地的平均工資。眾所周知,根據供求理論和均衡理論,當市場開出高于平均薪酬水平的薪水時,必定會引起勞動力的大量涌入,招工難的現象是不應該發生的,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最樸素的理解。然而事實卻與理論背道而馳,不禁讓人大跌眼鏡,甚至有不少人懷疑這則新聞的真實性。那么,這種現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實我們可以從記者的采訪中看出一絲端倪。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在當地采訪時,務工人員透漏出來的信息十分值得反思,務工人員表示:
? ? ? ?“有些老板以高薪把人‘套路’進場,在旺季的時候確實能掙一萬多,但是到了淡季,就把人開除;除此之外,即便月薪過萬的旺季,也是高強度工作,工作時長高達15個小時,中間的休息時間只有一二十分鐘。而且一個人一個月絕對不可能掙到2萬5千元。”
? ? ? ?針對這段表述,我們姑且只討論前半段,畢竟現在討論的招人難的問題,而不是工作強度和工作時長的問題。很明細,正是這種長久以來用工方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難招人、難留人的現象。很多老板很聰明,活多的時候多招點人,多發點工資,活少的時候炒魷魚了事,反正這些工人也很少簽訂正規的用工合同,這樣做能給企業節約一大筆用工成本。正是這種貪圖蠅頭小利的短視舉動,阻礙了企業用工需求得到滿足,從長期看來,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 ? ? ?從務工人員的層面來看,人從來不是簡單的經濟動物。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后,會繼續追求安全需求。如果一個員工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比如職業保障得不到滿足,必定會對員工的工作動機和激勵水平產生負面影響。雖然需求層次理論有顯著地缺陷,比如說人的需求并不是呈線性階段性出現的,但其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況且,很多其他管理學理論,比如說成就需要理論等,也都提到了職業安全,亦或是職業保障對員工產生的不容小覷的影響。相比白領人員,制衣廠的務工人員大多都屬于教育背景不甚理想的人群,他們更多地是靠出賣體力勞動來換取收益,這種勞動模式使得他們的勞動生命和發展空間都相對受限,因此,相比于腦力勞動者,務工人員對于職業保障的需求會更加強烈,而這恰恰是這些制衣廠所無法提供的。
? ? ? ?我們再簡單談一談人際關系的問題。霍桑實驗已經揭示了人際關系在勞動生產率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人際關系形成的非正式群體對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抑或抑制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務工人員在旺季得到工作,在淡季就被辭退,這種短期雇傭難以形成非正式群體,無法為用工方提供一個能有效激發人力資源潛能的激勵系統。更不必說務工人員會對企業產生什么歸屬感了。歸屬感的缺乏,導致務工人員與企業之間的心理契約難以形成,而心理契約的缺失,則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員工離職率高居不下。而離職率高居不下所帶來的成本絕不僅僅是再次招聘這么簡單。管理學已經證明,由于學習效應的存在,員工會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熟練,生產每單位產品的成本便會隨著員工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目前這種快速雇傭、快速辭退現象的存在,員工很難熟悉自己的工作,即使務工人員有過相關的工作經驗,但管理模式、管理風格等的不同,依然會對員工生產率造成影響,學習效應難以實現。
? ? ? ?那么這種現象會對企業帶來哪些問題呢?管理難度上帶來的問題就不用贅述了,除了上述所說的難以提升勞動生產率以及難以降低生產成本之外,還有幾點也非常重要。由于缺乏職業安全感,員工隨時處于一種準備變換工作的狀態,這就會造成以下問題:第一,生產方式方法和工具難以得到創新。員工永遠處于一種擔心生計的焦慮之中而沒有心思去考慮如何改進工作流程,如何更新生產工具,從而難以挖掘生產力潛力。第二,損害了企業形象。企業出于這樣那樣的考慮,隨意處置員工的去留問題,必然會在務工人員群體中產生負面印象,從短期來看尚不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問題。但是從長期來看,尤其是隨著生育率下降,適齡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的產生,企業會越來越難招到人,企業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招聘和用人成本不斷上升,久而久之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甚至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第三,存在法律風險。這一點不用多說,隨著雇傭關系變得越來越規范,隨意解雇員工必然會面臨著法律上的風險。
? ? ? ?我們常常批評日本的終身雇傭制。誠然,終身雇傭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終身雇傭制也有效地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了企業的管理成本。我們十分清楚當前中國民營企業,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中小企業經營面臨的困難和風險,比如說稅收負擔重、貿易摩擦、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道路雖然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國家已經出臺了不少針對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負的政策,而且有理由相信,今后國家對于中小微企業的保護扶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強。我們也應該明白,貿易摩擦和沖突不會是長久存在的一種現象,只有各國充分利用比較優勢,才能實現共贏。而我們廣大的企業主,則應該具備長期的眼光和宏觀的視角,避免短視。古語說:“旱斯具舟,熱斯具裘”,當前AI技術和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迅猛,企業主應該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擁抱變化,提前準備,做好應對國際風險和國內人口風險的準備,而不是一味地從員工身上攫取微薄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