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得性無助到拖延癥晚期

陪你度過最難的時光,是最深刻的愛

這句話,不是寫給戀人或伴侶,而是寫給親愛的孩子。

最近,兒子爬行的速度和動作都有突破性的進展,想到一個月前,我們還在嘲笑他懶惰的天性,或追究誰該為他不發達的運動細胞負責任。

一開始,我們試圖像訓練小狗一樣的訓練他。將玩具拋在遠處,激發他向前爬的動力。

事實上,對于遠方的玩具他絲毫不在意。有時,甚至原地打轉也不愿上前。真是懶嗎?在嬉笑中,我也開始琢磨。

我嘗試把玩具放在他觸手可及的范圍,并和他一起趴在地上,他前進的每一步成為我后退的每一步。漸漸找到了爬行的感覺。不過,匍匐的姿勢和烏龜般的速度還真讓人著急。七坐八爬好像是鐵律,別人家的孩子應該都已經爬的很麻利了吧。我在心里猜測。(顯然, 別人家的孩子也是我自己的腦洞)家里的親戚也會半開玩笑的說,快點爬,不要偷懶。

其實,我也明白,因為能力的局限,孩子才不愿意去做難度過大的挑戰。此刻,到底是堅持,還是逃離,還是站在原地說,看啊,你果然不行?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通過對狗的實驗,提出的“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能力受限,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困局。有些人可以突破界限,有些人則甘愿困在其中。

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

“我天生不是讀書的料”,“我長的丑所以被拋棄”....破罐子為什么破摔?因為我們自認是那個“破罐子”。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在困難面前自然的選擇逃避和退縮。數學考試的最后一道難題有時挑戰的并不一定是智力水平,而是迎難而上的勇氣。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往往有很嚴重的拖延心理。我們總是把最難的放在最后,完不成的就是因為我“無能”。

其實,成人的拖延癥有時也和習得性無助有關。

事實上,此時此刻的我們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從蹣跚學步,到職場廝殺,正是無數次突破困境,突破自我的過程。如何看待失敗和困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高度。

即便是八個月的兒子在學爬的過程中,同樣經歷很多挑戰。如何堅持?如何妥協?

“這個真的太難了!”其實是對事件的一種解讀。換一種角度,堅持是對新鮮(未知事物)的嘗試,而非不得已的任務。

那么,比起咬緊牙關苦熬,我更希望給他一種愉悅的體驗,即努力的成果值得很好的獎賞。(比如拿到自己心儀的玩具,來自媽媽的擁抱)。

給他一個夠得著的蘋果。畫一個又大又遙遠的餅,不如給他眼前樹枝上垂掛的一只蘋果。那個可以摸得到的玩具,是激起兒子繼續向前爬行的動力。如果把它拋的太遠,就成了一個模糊不清的影子,對低齡的孩子而言,果斷放棄是很直白的反應。

你在這邊埋頭苦干,我在旁邊悠然自在。為了防止孩子過度依賴的心理,我們常常扮演那個視而不見的父母。讓孩子總是深陷絕境,以激發他挑戰的勇氣。事實上,從習得性無助的實驗結果來看,反復的失敗和懲罰給出的往往不是激勵而是放棄。

對低齡的孩子而言,我就在你身邊和你一起挑戰;對大齡的兒童而言,我在遠處靜靜地守望,等你隨時的求助;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既不過度依賴,也不會讓孩子過于無望。

絕境的確能激發很大的潛能,但前提是,我們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潛能。

陪你度過最難的時光,就是為了讓你相信,身體里這自帶的潛能,可以隨時被調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對人的啟示 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心理學家也得到了與習得性無助類似的結果。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正如實驗中那條絕...
    木子火樂_4642閱讀 984評論 0 0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 特意摘錄下來。 第一部分第1節:序言 培養了不起男孩的100個細節 序言 與養育女孩相比,養育...
    吼少說閱讀 10,404評論 1 70
  • 作者視頻源:Netflix 編者按: 本篇是為我的兒子寫的,Jeremy Lin是他的偶像,他還太小(兩歲半),所...
    搭積木的人閱讀 2,869評論 1 7
  • 馬克思說過: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用音樂表達各種心情,有音樂的陪伴不會孤單,歌唱讓生活多姿彩。我任然記得,電影《海...
    mimi播報閱讀 163評論 3 4
  • 不論孩子多大,總有讓你搞不定的時候。 比如: 叫他起床,他不聽! 叫他睡覺,他不聽! 叫他吃飯,他不聽! 叫他洗澡...
    99子閱讀 60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