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親家要裝修,連日來去幫忙打包,幾十年的陳年舊物,如一幅幅畫卷,自有其蘊藏和回味。不經意間整理到了舅舅的遺物,相片上的他依然是年輕時的樣子,這樣也好,我永遠都無法知曉他若年邁,會是什么樣子。太多太多的文字、剪報、郵票、照片…偏愛收藏的人,若離開了,那留下的種種,意義又何在。是給予生者懷緬和記掛的理由,亦或是曾經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據。無從知曉。
01
舅舅離開十一年,從未開篇提及,除了當年在悼念會上讀的悼文,也沒有任何文字作為紀念。我能夠寫風花雪月,寫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卻唯獨不敢寫與舅舅經歷的點點滴滴。文字像是自言自語的訴說,但在深刻的懷念上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言不由衷。
而今三十多歲的年紀,現世已是安穩,當身邊的人相繼離去,竟也能平淡地看待生死。這個話題總是忌諱,但我想回避掉一些人性中悲天憫人的因素和自怨自艾的情愫,所以沒有哭天搶地的悲慟,沒有怨天尤人的無奈,只想平淡地,緩緩地訴說,像是回到我的小時候,那年夏天,弄堂間穿息的微風,沁入身體發膚,那微醺的醉。
夏天的夜總是漫長,有蟲鳴的夜晚,伴著舅舅的故事,上下五千年,呂后的人彘手段,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哪怕是盤古時代的開天辟地,各種故事像熠熠生輝的星,在我幼小的心里明滅,他們串起的光亮銀河,將我童年的世界照的通明,在親情的陪伴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天生就具有愛和被愛的能力。對這個世界美好的感知,會延續我整個漫長的人生。
舅舅文理兼修,才華橫溢,如此形容,并不為過。可是幼年外婆忙于養家,交托保姆照顧,受了風寒,從此患上哮喘,這個頑疾就此伴隨了他一生。考上區里最好的高中,卻因為身體原因無奈早早參加工作,在單位的食堂做點心,滿腹才情亦無用武之處。
02
憶事起他即開始教我認字念詩,家里多的是書,小學的時候最怕寫作。因為每篇文章都要被舅舅改上四五遍才能最后謄寫在作文本上。直至漸漸發現文字之美,初中后開始獨立寫作,只可惜沒有堅持至今,也負了他的希望。他將他的興趣漸漸交托于我,而在當時我并不自知,也因自己從來就是三分鐘熱度的性格,舅舅的堅韌和自持我并無學到半點,所以當我現在每年去看他,總是于心有愧。我知道他并不會怪罪于我,但我依然會覺得很難過。
小學那會興養蠶,我在一個盒子里養了二十多條蠶,需要喂食大量的桑葉。舅舅單位附近有棵桑樹,每天我都期待著他下班回家,給我采來滿滿的桑葉。最后所有的蠶都吐絲,破繭,成蝶,消失不見,只留下黑黑的籽。我為此而傷感,舅舅說,這是必經的過程,若有心,可以將它們的籽繼續孵化,就我看我如何取舍。那是我人生關于舍得的第一課,滿滿一盒籽的孵化喂養已是超出一個孩子能力范圍外的事,任何人事物,都會有告別的那一天。
當我初中后,舅舅的身體開始變得更差,特別是冬天,幾乎每天都要去醫院掛水。輔導我作業的時候,看見他的手因為缺氧而有點泛紫。從此我討厭冬天,并非因為寒冷。有年冬天,舅舅在去郵局的路上昏迷,被救護車救至醫院,全家都趕去,家中唯剩我一人,我在黑暗里瑟瑟發抖,猶如天塌了一般惶恐,幸而搶救成功,劫后余生令我倍感珍惜。
珍惜未來每天相處的日子,竟也是倒數計時。
那時候超市里有賣一種二十塊錢的丁蹄,用竹編的籃子裝著,鋪著白色的油紙,再貼一層喜慶的紅紅的紙,我們都愛吃。吃剩的凍凍,舅舅拿它來作包小籠的料。一般是周末,我在小籠的香氣里醒來,熱騰騰的氣息令我全無睡懶覺的心思,小籠個個很大只,輕輕咬下,滿滿的汁水,它不似無錫小籠那么甜膩,也不是南翔小籠千遍一律的滋味。
它是屬于我記憶里的私藏。味道本身也是有記憶的。我是屬于比較幸運的孩子,在美食上,從未被辜負。家里人都是有獨特料理造詣的,以至如今能感動于我的食物愈來愈少,因為心意,難能可貴。
03
舅舅愛攝影,每個月微薄的工資基本就花在了就醫、集郵和攝影上。那時候還是膠片機,淮海路上有家柯達是我們常去的,沖印1塊2一張再加膠卷本身,也是價格不菲,舅舅樂在其中,每個周末我們出去拍照。他喜歡拍雕塑,也喜歡花,喜歡世間萬千,愛任何美好的事物,我一直相信他擁有著世上最美的情懷。
待我大學那年,開始興起數碼相機,照片能夠直接任意瀏覽刪除,我當時想等我工作賺錢后定給舅舅買一臺。如今買臺單反相機亦非什么難事,我也在工作之余去學習了些攝影的知識,愛上捕捉快門的瞬間,但唯獨,卻少了一個人分享。茫茫人世間,我如何才能找到尋到這樣一個人,懂得我所有的心思,知道我所有的喜好,給予我最平實和溫暖的寵愛。
16歲后,我離開了外婆家,與父母同住,僅有每周末回外婆家小住。父母新裝修的大房子,又有自己獨立的小天地,我覺得甚是舒心,漸漸不再愿意蝸居于外婆家那間14平的石庫門老房子里,也以學業為各種借口而逃避去外婆家。當時正是偶像劇大行其道的時候,我也不能免俗地為某某的一顰一笑心動不已。
舅舅時常有電話,都是他打來的,告訴我哪個電視頻道,哪張報紙有誰誰的新聞。我從未想過去電話,當時我對待感情上的淡薄,現在自己都覺得可怖,也許是以為身邊親人的存在,就如同吃飯喝水一樣的常態,年少的我從未經歷過告別,也覺得那離我太過遙遠,眼前的花花世界已迷亂了我的雙眼,又何曾想過人生的諸多遺憾和缺失。
記憶里僅有過一次旅行,和外婆三個去蘇州三山島。那時候沒有電腦,所有的攻略都來自于報刊。出發前,舅舅做了仔細的攻略。我們坐著小船到島上,當時的三山島更像是與世隔絕的小島,幾乎沒有游客,住在當地人家里,食他們從太湖里打撈的銀魚白蝦,格外可口。
第二天清晨,和舅舅去山頂看日出,至今還記得山間清涼的風,異于繁華塵世的清新,身體里每個細胞都在雀躍歡舞。那天的太陽被云層遮蔽,未能見其冉冉升起的過程,有些遺憾。在后來的很多年我也攀過山頂,到過海邊,卻始終未能遇見一次完美的日出,就像是生命里一個繞不開的結,從伊始到最終。
因為身體原因,舅舅不得不選擇病退。命運給予他太多磨難,他卻也欣然接受。圍棋、燈謎、剪報他總有辦法將時間不至于虛度。常年習慣與孤獨對話,但從不會寂寞。
04
舅舅離開的那天,我正在家中玩連連看,那是二月的第一天,窗外天寒地凍,接到外婆的電話說舅舅被救護車送至醫院了。尚以為和上次一樣,也是虛驚一場。當趕到醫院,竟未能來得及說再見。
幾年后,父親離開。我在搶救室門口等了一夜,守過整個迷離的夜,以為等到了天明,卻墮入了無邊的黑暗。
多年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然而遺憾的是,我卻沒有和你們好好說再見。當屏幕上緩緩說出這句臺詞,我在漆黑的影院里不能自抑,淚流滿面。
無疾而終,嘎然而止,我曾以為這是人生全部的告別方式。
直至年歲漸長,漸漸明白從小舅舅所言傳身教于我的,并非如此。離開的人或許真的存在于另一個平行的時空里,觀望著存在。現在也時常會思慮生死,會想如果身邊的親人漸行漸遠,我若無所依靠,是否還有信念存活于世。
特別是當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創造了他,他繼承了我所有的思想,意志,他與我無法割離,血脈相連,他又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著他自己完全的人格。我看著他成長,給予他我所有的愛。在付出的時刻,我從未想過目的,也從未追其原因,我只是在盡一個母親的本份,這些都是人性最本能的部分。
若干年后,我會在世界的另一頭與所有人團聚,而今在舅舅離開的十多年里,我依然能感受最后一次他為我熱牛奶,杯壁上的溫熱。而時間所能帶走的,永遠都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最深沉的愛和思念,只會因為沉淀而歷久彌新,甚至會影響余下的人生,有更溫暖平和的力量和勇氣,思念綿長而深遠,沒有說再見的告別,是留給彼此念想最好的方式。
舅舅一生未娶,潔身自好。我也曾問過他,為何不選擇婚姻。他說,知道自己的身體,所以并不想拖累別人。
亦師亦友,如父如兄。人生若有一知己,已是足矣。
- END -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